韩国旅遊
笔者在今年4月初。正当北半球春暖花开,南半球秋意正浓之时,买了机票及预定了5月份到韩国和日本的旅行团。不想4月15日,朝鲜庆祝“太阳节”,在平壤举行大阅兵。接着美国川普总统15日发佈推特,指美国的无敌舰队已朝北韩迈进。副总统潘斯16日访问首尔,宣称战略容忍时代已结束,美国将不排除对北韩动武。一时之间,东北亚战雲密佈。大陆国际航空公司宣佈,将于4月17日起暂停北京至平壤端航线。4月19日,美国宣称“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已向朝鲜半岛海域进发。另两艘分别由“雷根号”与“尼米兹号”率领的航母打击群,也将于近日开往同一海域,构成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海军最大的集结,随时凖备对北韩发动致命一击。4月29日,汉联社引述军方消息指,北韩于清晨在平壤以北的地区发射了一枚弹道导弹,但在升空数秒後爆炸,试射失败。…,火药味真浓。
虽然,从理智上推断,北朝鲜方面绝对不会先开火,自寻灭亡。而美国方面也不会先发制人,以免引发对方作困兽之鬥,炮火齐发,向相距不远,拥有约一千万人口的韩国首都首尔狂轰,势将造成人员重大的伤亡。但也不免怀着些微忐忑的心情,于5月8日开始旅程。
一旦踏足韩国,但见到处一片昇平,毫无丁点儿烽火硝烟的紧张气息。来自美、加、澳三地的团友共48人,分乘两辆中型巴士,各由一位导遊负责带领及讲解,在5月10日前往首尔的著名景点景福宫及青瓦台参观时,刚好赶上新任总统文在寅就职,警卫密佈,但旅客和行人都一概通行无阻。在韩国最让人头疼的是,除了在古迹建筑物所在地可以看到汉文外,其他地方都用他们称为谚文的拼音字母书写,看不懂的话就贵客自理,暂时当个文盲吧!但假如会中文的华人学过他们的拼音字母的话,通常都能猜出相对应的汉字来,例如약국(yak guk)是药局,即药房,화장실( hwa-jang-sil)是化妆室,即洗手间,남대문시장(Nam dae mun Si jang)是南大门市场,명성왕후(Myeong seong Hwang-hu)是明成皇后等等。在遊览期间,导遊极力推荐大家在遊完所有既定景点之馀,增加一项参观南韩和北朝鲜的分界线,即北纬38°线非军事缓衝区,每人另收费用50美元。结果大家都同意参与。
北纬38°线
北纬38°线,简称三八线,早在1896年,是大日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平分朝鲜半岛的秘密会谈中所划定的分界线。但在1904-05年的日俄战争之後,日本逐步侵蚀,且在1910年将整个朝鲜纳为殖民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画下句号,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领袖于雅尔达会议上商定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作为两方接受日军投降的範围界限,北部列为苏联红军受降区,南部则为美国军队受降区。1948年,南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决定举办投票来票选总统,进而创建了大韩民国(简称韩国);而北部在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政权支持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称朝鲜)也自行于朝鲜半岛上宣佈建国。
1950年6月25日,在苏联的支持及帮助下,由金日成领导的北朝鲜挥军南下,入侵韩国,甚至在同年9月时已佔领了几乎一大半的朝鲜半岛。接着美国得到联合国授权,组成16国联合国部队,在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1964)将军的指挥下,从仁川登陆,支援韩国,展开了反击,势如破竹,于同年11月,一直打过北朝鲜的平壤,直到鸭绿江畔。然後在金日成的请求之下,同是共产政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遣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了朝鲜。在志愿军人海战术的衝击之下,最後战争又再次回到38度线附近进行消耗战,並于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在板门店(판문점,Pan mun jom)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两项停战协定,双方都同意以三八线为基础,将各自的军队退到2公里远的地方,建立一个东西向总宽4公里的朝韩非军事区,作为缓衝地带。
2017年5月13日,我们一行沿着汉江,但见延绵不断,张牙舞爪的铁丝网,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军事哨所,出现在眼前。
不久,我们来到了普通民众能够进入的韩国的最北端临津阁(임진각,Im Jin Gak),北临望拜坛及自由之桥。临津阁本来是一个江边的火车站,连接韩国和朝鲜,不过铁路的桥在战争的时候被炸断,1953年战争结束後重新修了一段用来交换战俘。它的主体建筑建于1972年,包括地下一层及地上三层,内部设有餐厅及眺望台,同时附设有纪念品商店。
望拜坛意指眺望和拜祭之坛,让那些在战争时从北方逃难到了南韩的朝鲜人,每当思乡心切的时候就能到边界线这裡来拜祭亲人和故乡,並在自由桥四周及桥上挂上期望团聚的彩色布条。望拜坛的後面就是自由桥,1953年两韩就在此地交换战俘。12,773名韩国和联合国军战俘走过後大喊“自由万岁”,自由之桥因而得名。不过,当年交换战俘後,北朝鲜把桥的另一端炸断了,所以也叫断桥。(直接遣返的朝鲜和中国志愿军战俘共有75,823人。不直接遣返的战俘在1954年1月的去向分别为:志愿军战俘440人返回中国大陆,14,235人前往台湾,12人前往印度;朝鲜人民军战俘188人北返朝鲜,7,604人南赴韩国,74人前往印度;美军战俘2人返回美国,21人前往中国;韩国战俘8人南返韩国,325人北赴朝鲜,2人前往印度)。
在临津江与首尔母亲河汉江汇合处的西部最北端休战线处有一座乌头山统一眺望台,建于1992年,是一处用以缓解来自北方的国民思乡之苦,和举行统一教育体验的场所。在眺望台上向北可眺望临津阁和板门店,向南可眺望开城工业区、松鹤山和首尔63大厦等。室内有提供有关韩战和三八线的各类历史资料,室外有和对方互比高低的旗杆和特大号的国旗。
临津江(임진강,Im jin gang)是一条朝鲜半岛的河流,位于三八线之间,分属朝鲜与韩国两国,源头在朝鲜,然後流向韩国,之後与汉江(한강,Han gang)汇流後,最终流入黄海。所以临津江是两国的国界河,两岸最宽的距离是2,100公尺,最窄的距离是460公尺。
呜呼!一分为二的国度与民族,民主与极权,究竟何年何月何日才能复归一体?
北纬17° 线
北纬17° 线,简称一七线(vĩ tuyến 17),指在1954年,法军在奠边府一役被中国援助之下的越盟军打败之後,由日内瓦会议决议划定军事分界线,将当时已脱离法国殖民政府的越南,自北纬17度暂时地分割成南北越南两个政体,待两年後再通过南北两地全民公投合倂。但1955年越南国总理吴廷琰,在美国的扶持下借由徵求民意,废除了由保大国长控制的越南国,成为越南共和国的总统,结果预定的全国公投没有举行,並演变成持久的南北越南战争。
按照日内瓦会议的决议,一七线两边各5公里宽的範围为非军事区,而实际上的边界却定在越南广治省的滨海河(Sông Bến Hải),河上有一座贤良桥(Cầu Hiền Lương),以其中间线为界。
贤良桥是法国殖民者在1952年所建造,当时桥长183.8公尺,分为两部分,各为91.9公尺长。桥面宽3.28公尺,北方部分有450块桥面垫板,南方部分有440块相似的桥面垫板。1954年日内瓦协议以後,这裡成为越南南北方的分界线。
在贤良桥的两端,南方检查站的横额写着“想要统一领土,要有吴廷琰总统”(Muốn thống nhất lãnh thổ, phải có Tổng Thống Ngô Đình Diệm);北方三拱门的牌坊上写着“”(Hồ Chủ Tịch Muôn Năm)。
桥的北岸有大幅标语写着“全民抗美救国”(Toàn dân chống Mỹ cứu nước);另外还有一幅“南北是一家”(Nam Bắc là một nhà)也能让南岸的人清晰地看得到。
和南北韩一样,南北越双方都在比拼着看谁的旗杆较为高,旗较为大,双方的国旗都在飘扬着。
南北越之间的大部分军事停火区,实际上是位于17° 线以南,宽度也不尽相同,贤良桥则刚好横跨在17°线上,这可在以下的地图中看出它的位置。
根据协议的规定,桥的两岸各有两个联合站。每个站都有16名警员,负责检查边民的来往和维持治安。来往的边民必须申请通行证,只准在市集进行买卖而不许进入乡村。在每个月的双日,北岸的一组3名警员拿着值日簿到南岸、单日则由南岸的一组3名警员拿着值日簿到北岸交换工作。每个站在每星期都会派出一组6人到对岸去换边工作,而且每站每天都必须有一南一北的两名警员值班,到週末时双方共同签署换边报告(各联合站的活动只延续到1965年)。
最初,南越方的人员可能是为了突显南北的不同而把桥的南端漆上绿色,北越方的人员为了表达统一的决心,在当天夜裡就把桥的北端也漆上同样的颜色。当南越方的人员发现後就再次漆上另一颜色,北越方的人员跟着又做同样的动作。据说这猫捉老鼠的遊戏持续了5年才中止。
1967年8月2日,驻扎在南越的美军派出几架军机连续轰炸,把贤良桥炸断。並把岸边的旗杆炸毁。在当天夜裡,北越方以牙还牙,派出特工队潜到对岸,把南越的旗杆也破坏掉。
自从1975年4月30日整个南越被北越兼併後,分界线已不复存在。可是,为了保持它的历史意义,统一後的越南政府按照原来的图样把贤良桥重建(phục chế,即复製)。
下图是重建後及被毁前的贤良桥的对照。
大概在2014年,越南政府莫名其妙地宣佈,为了恢复贤良桥的原有色彩,把桥的北半段漆成天蓝色南半段则漆成黄色。奇怪,之前不是说“南北一家”,颜色必须一致吗?
後来,为了缓解日益繁忙的南北交通,1995年某月,越南交通部签署,把通往贤良桥的一号国道迁移,避开贤良桥旅遊区,並另建一座钢筋水泥桥,座落在重建的贤良桥的西面约2公里处,经过漫长的施工期,长250公尺,宽11.98公尺,两旁另有人行道的新桥在1999年5月建造完成,並开始通车,这就是新贤良桥(贤良2桥)。
但不管重建的贤良桥是如何的鲜艳,新建的贤良桥又是如何的通畅,对于来自越南南方的人们,值得怀念的还是那记忆中的原装贤良桥。
别了,滨海河上的贤良桥!
。。。。。。
《越南知多少?》 暂时到此搁笔, 其馀的且容日後慢慢再道来。
陸礼强
2017年6月6日 – 于澳洲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