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自从在公元939年,趁着中国正面临分崩离析的五代十国乱世,吴权(Ngô Quyền)起兵並在白藤江之役打败了南汉,建立吴朝(Nhà Ngô,939-965年),脱离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但仍尊中国为宗主国,成为中国的藩属。历经十二使君(Thập Nhị Sứ Quân,965-968年)、丁朝(Nhà Đinh,968-979年)、前黎朝(Nhà Tiền Lê,979-1009年)、李朝(Nhà Lý,1009-1225年)、陈朝(Nhà Trần,1225-1400年)、胡朝(Nhà Hồ,1400-1407年),这宗藩关系在明成祖时曾经间断了廿一年,然後延续到後黎朝(Nhà Hậu Lê,1428-1788年)。
1527年时,後黎朝君权旁落,被莫登庸(Mạc Đăng Dung)割据北部,成立莫朝(Nhà Mạc,1572-1592年),是为北朝;1533年,後黎朝部将阮淦(Nguyễn Kim)拥立後黎朝新君,並于1558年在後黎朝的框架下成立广南国(Quảng Nam Quốc,1558-1777年,俗称为Đàng Trong,塘中),是为南朝阮霸主(Chúa Nguyễn)。1592年郑松(Trịnh Tùng)在北部取代了莫朝,成为北朝郑霸主(Chúa Trịnh,1592-1786年,俗称为Đàng Ngoài,塘外)。在南北两朝霸主对峙之下,後黎朝各代君王只存虛位。
1771年,广南国由于连年征战,税收繁重,再加上贪官污吏的贪赃枉法,致使民不聊生,劫富济贫的阮岳(Nguyễn Nhạc)、阮惠(Nguyễn Huệ)、阮吕(Nguyễn Lữ)三兄弟在西山起义,以归仁(Quy Nhơn)为根据地,经过多年的或胜或败的战鬥之後,在1777年消灭了南阮,並大事杀戮阮霸主家族(仅阮福映一人逃脱)。1778年,阮岳在归仁称帝(1778–1793年),建立了西山王朝(Nhà Tây Sơn,1778-1802年),国号大越。1786年,阮惠又把郑霸主消灭掉,後黎朝末帝黎昭統(Lê Chiêu Thống)逃往中国向清朝乾隆皇求救兵,在清军的幫助之下,重回河內(Hà Nội)。阮惠把清军击退,在富春(Phú Xuân,即今之顺化,Huế)称帝(1788-1792年),是为光中皇帝(Vua Quang Trung),並取得清朝的冊封為安南国王,(史称新阮),定官方书写语言为汉文(Chữ Nho),而民间则用喃文(Chữ Nom)。其子1792年继位後于1802年被阮福映所擒杀,西山王朝也就覆灭。
1802年,阮福映(Nguyễn Phước Ánh,史称旧阮)在法国传教士与外力的支持之下,取得了天下,建立阮朝(Nhà Nguyễn),改国号为南越(Nam Việt),在受清朝冊封时则被改为越南(Việt Nam),定都于顺化,帝号为嘉隆(Vua Gia Long,1802-1820年),改用喃文为官方书写语言,允许法国传教士在越南传播天主教。阮朝第二代君主明命皇(Vua Minh Mạng,1820-1840年)再改国号为大南(Đại Nam),恢复用汉文为官方书写语言,禁止天主教的传播及杀害传教士。明命皇于1834年把越南国土划分为北圻(Bắc Kỳ)、中圻(Trung Kỳ)和南圻(Nam Kỳ)三部分。阮朝第三代君主紹治皇(Vua Thiệu Trị,1841-1847年)继续禁止天主教的传播及监禁天主教徒。阮朝第四代君主嗣德皇(Vua Tự Đức,1848-1883年)也继续大力禁止天主教的传播和斩杀法国传教士,于1856年终于引来了法国的战舰。法舰Catinat驰入岘港(Đà Nẵng)港口,派人上书谴责越南朝廷杀害传教士的事,嗣德皇不予理睬,法军于是向岸上的越军军营开炮,把一位法籍传教士Pellerin神父偷运上船後离去。在听了Pellerin神父有关传教士和教徒的遭遇的叙述之後,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Napoléon III,1808 – 1873年)决定出兵攻打越南。
越南的法属时期
1858年9月,法国派出14艘炮舰、3,000名法国士兵,300名由西班牙提供的菲律宾士兵,攻打岘港,攻下两营寨後,因河流水浅而战舰过大,无法深入,就在1859年2月掉头攻打嘉定城(Gia Định,今之西贡),仅两天就破城而入,佔领嘉定(今之西贡)。1862年4月,接着佔领南圻东部的嘉定(Tỉnh Gia Định)、边和(Tỉnh Biên Hòa)和定祥(Tỉnh Định Tường)三省,阮朝嗣德皇被迫于同年6月5日在西贡签订壬戌和约(Hòa ước Nhâm Tuất),割让以上三省给法国,及允许法国和西班牙传教士在越南自由传教。从此,包括西贡在内的以上三省就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並被命名为La colonie de Cochinchine,简称Cochinchine(交趾支那)。到了1867年,法军又继续攻佔南圻西部所剩下的永隆(Tỉnh Vĩnh Long)、安江(Tỉnh An Giang)和河仙(Tỉnh Hà Tiên)三省。于是,Cochinchine就包含了整个越南南部(即南圻)。
安顿好南部的交趾支那之後,法国又于1873年派海军中尉Francis Garnier进攻北部的河内城(Hà Nội),城池仅一小时即被攻破,守城将军阮知芳(Nguyễn Tri Phương)受伤被擒後拒绝救治及绝食身亡。法军在20天之内佔领了河内(Tỉnh Hà Nội)、南定(Tỉnh Nam Định)、宁平(Tỉnh Ninh Bình)和海阳(Tỉnh Hải Dương)四省。刚巧太平天国的残馀势力、刘永福率领着他的黑旗军来投靠,嗣德皇给予封官进爵之後,派他们出击,出奇兵杀死了Francis Garnier海军中尉,法越双方在1874年签订甲戌和约(Hòa ước Giáp Tuất),越方承认南部六省属于法国管治,法方则归还所佔北部四省,並赔偿战火所造成的损失。1882年,法国派海军上校Henri Rivière再次攻陷河内,守城总督黃耀(Hoàng Diệu)自杀殉城。接着法国派钦差大臣到越南,要求阮朝接受法国的保护,及割让河内城给法国。于是阮朝急忙派人向宗主国(即中国清朝政府)求救,清朝光绪帝立即派兵驰援,在中法双方开战之时,刘永福的黑旗军也再次出马,杀死了Henri Rivière海军上校。可是在嗣德皇去世之後,阮朝接连换了几位短命皇帝,中法交战的结果不大可观,在1883年7、8月签订了中法和约及法越和约(Hòa ước Harmand),中国放弃与越南之间的宗藩关系,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确认法国是越南北圻(Bắc Kỳ)和中圻(Trung Kỳ)的长期保护国。于是法国政府再次把越南分而治之,把北圻改称Le Protectorat Tonkin(东京保护国),简称Tonkin(东京,Đông Kinh),有不同的旗帜,由法国派人直接统治;把中圻改称Le Protectorat d'Annam(安南保护国),简称Annam(安南,An Nam),也有不同的旗帜,在法国派人监督之下,由阮朝的朝廷管治。
虽然法国殖民政府被越南分割成东京、安南、交趾支那三个不同的政治实体和名称,实行分而治之,但越南人之间仍沿用阮朝原有的名称,即北圻、中圻、南圻。
法属印度支那联邦
1863年,柬埔寨国王诺罗敦·安·吴哥(诺罗敦一世)请求法国保护他的国家。这使得暹罗(今之泰国)在1867年放弃了自己对柬埔寨的宗主权,承认了法国保护国柬埔寨。1893年4月,法国向暹罗索要领土,发动法暹战争,同年7月间,暹罗因无力抵抗而投降,暹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大帝)要求英国政府出面和法国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协定:暹罗只需要割让老挝(今之寮国),並不需要割让其他领土,而英国则得到了缅甸东北的掸邦,作为和法国谈判的报酬。紧接着,法国就合併安南、东京、交趾支那、老挝(Laos)与柬埔寨王国(Cambodge)为法属印度支那(L’Indochine française)。
1899年11月16日,法国与清政府签定《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雷州府遂溪县和高州府吴川县交界处的部分陆地、岛屿和两县之间的麻斜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称为“广州湾”(法语:Kouang-Tchéou-Wan),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範围,派专员(Commissaire)就任,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法国北圻統使(Thống sứ Bắc Kỳ,法語:Résident supérieur du Tonkin)节制。
法属印度支那联邦(Liên bang Đông Dương)的最高长官是由法国政府指派的法属印度支那总督(Gouverneur-général de l'Indochine Française),越南人通称为东洋总统全权大臣(Đông Dương tổng thống toàn quyền đại thần),然後由总督任命属下各邦的最高长官,计有:
北圻統使(Thống sứ Bắc Kỳ,法語:Résident supérieur du Tonkin)
中圻钦使(Khâm sứ Trung Kỳ,法語:Résident supérieur de l'Annam)
南圻統使(Thống đốc Nam Kỳ,法語:Gouverneur-général de la Cochinchine)
驻柬埔寨公使(法語:Représentants du Protectorat au Cambodge (1863-1885),Résidents généraux (1885-1889),Résidents supérieurs (1889-1945))
驻老挝公使(法語:Résident supérieur du Protectorat au Laos)
广州湾专员(法語:Commissaire du Territoire de Kouang-Tchéou-Wan), 受北圻統使节制。1943年2月,广州湾为日本侵略军所佔,曾建立短暂日伪政权。1945年,日本投降後,由于中法交涉,9月21日中华民国收回,以广州湾範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的首都先後设在西贡(1887-1902)、河内(1902-1939)、大叻(Đà Lạt,1939-1945)。显然湛江市曾经被来自越南的西贡、河内、大叻等地的殖民统治。在紧接着越南入侵柬埔寨之後,1979年初所发生的中越战争,有人认为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为了阻止新版印度支那联邦的出现。
殖民初期的西贡
根据法国人Lucien de Grammont于1863年 的记载,和其後越南有关史料的记载,西贡和堤岸的人口状况是:
当法国人在1859年佔领西贡时,路面都是泥地,狭小且凹凸不平。于是他们就开始规划,首先是把路面加宽,有些地段铺上了碎石,路两旁种树,然後逐步加建人行道,在路面上铺上沥青使其平滑等等,按部就班地把西贡从一个小市镇,打造成一个大都会。
人们在各地之间的往来,也由最原始的步行、乘坐牛车、马车、人力车,到靠简单机械运转的脚踏车。当法国人在1894年把脚踏车引进到西贡时,人们把它称为机车(xe máy),那可是高档次的奢侈品,普通百姓直到1908年之後才买得起。人力车(xe kéo)在1886年开始引进到西贡,堤岸到1888年才开始由华人经营。当本地人在使用牛车的时候,法国人的马车早在1860年代就在西贡马路上运行,到了1890年代更有双马或单马拖行的镶着玻璃镜的四轮马车(xe kiếng)。曾经有三类不同动力的火车(tramway),在不同的路线,供乘客来往于西贡和堤岸之间:
蒸汽铁轨车(火车,xe lửa,tramway bằng đầu máy hơi nước):1881年启用,但沿途的房屋备受浓烟熏黑之苦。
马拉铁轨车(tramway hippomobile,tramway có ngựa kéo):1891年启用,直至1921年。
电力铁轨车(电车,xe điện):1912年底启用,替代了蒸汽铁轨车。
客运车(巴士,xe buýt,omnibus automobile;长途客车,xe đò)开始出现于1900年。汽车(xe hơi,automobile)则延至1903年才开始在西贡街头出现,但由于和各类车辆混杂,为了避免发生车祸,最高时速限定为12km/h。
当法军在1859年2月攻佔西贡时,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的部将、高雷廉总兵陈上川及他的部众们到越南南方开发,已有180年(1679-1859),他们的後裔在被西山军屠杀後迁到西贡-堤岸经商,也已超过80年(1778-1859),当时,华人已累积了相当多的财富,其中有一名叫Wang Tai(Vương Đại,照汉越音暂译为王大,1827-1910年)的,1858年31岁时从广东的故乡来到西贡,靠开设砖窑厂起家,专门提供砖瓦给各大建筑工程,其中包括1880年西贡圣母大教堂的建造。1867年,王大在现今阮惠大道的西贡河畔,建造了一座大楼房(Maison Wang-Tai),一部分自住,其馀的大部分就出租给豪客们居住。该楼房的豪华程度远远超过了殖民政府于1861-1862年间,从新加坡运来组装、全木材建造的总督府。以致在1869年,当法属印度支那成员国柬埔寨的国王获邀到访时,殖民政府特地向他租赁房间来招待,甚至在1870年代,许多法国殖民政府机构和组织,都租用他的部分房间作为办公处所。
1874年时,王大从Maison Wang-Tai迁出,並把它作为旅馆(Hôtel Cosmopolitan )来经营,用以款待想要享受欧式的舒适与服务的豪客们。曾有一段时间,圆滑的官商关系使王大成为殖民政府从英属印度入口生鸦片、在堤岸加工、然後销售的代理人,成为当时、当地的鸦片之王,使他的财富又极大的增多。1880年,他被推举为广肇帮的帮长,並于1889年获封骑士荣誉爵位(Chevalier de la Légion d’honneur)。(可惜查找不到昔日广肇帮帮长的名单,不知他的真实中文姓名)。
1882年,法国殖民政府买下了王大帮长的Hôtel Cosmopolitan,作为他们的海关和税务总局,並于1887年将它加以改建及更名为Hôtel des douanes,仍然是海关和税务总局的办公处。
由于广大华人的经济和技术能力,法国人对华人给予优待,凡是明乡人,只须缴交一份费用即能转换为华侨,凭中国侨民身份自由出入境。Wang Tai本身是华侨,基于他在华人社区的影响力,及与殖民政府官员之间的良好关系,他取得了法国的国籍,他的子孙後代都姓Wangtai,並且散居中国、越南、柬埔寨等地,网上有许多名为Wang Tai的公司,有的中文名叫做“王台”,不知是否为他的後人所经营。但奇怪的是他的越文名被译成Vương Đại,而他是广东人,应该是Wong Tai才对,看来这越文译名是不正确的。稍迟于他的是在《越南知多少-08》裡谈到,被称为Chú Hỏa的黄文华(Hui Bon Hoa,1845-1901),他也是入了法国籍,子孙後代都姓Hui Bon Hoa,散居世界各地,目前有許多都是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
新生的非汉越词彙
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词彙是与日俱增的,由于法国人有意的让越南人疏离中国文化,所以许多新生词彙都是本土独有的,不是汉越词。例如脚踏车,约于1875年传入中国,最初称为洋马儿,也有称为铁马的,後来才逐渐转为脚踏车、自行车,粤语是单车,潮州话、闽南话是脚车,当1894年法国人把它传入西贡时,越南人称之为机车(xe máy),一直到有了更为进步的双轮机动车(xe gắn máy)之後,才改称为踏车(xe đạp)。
与机(máy)字相关的词彙还有:自来水(nuớc máy),机动小渡轮(đò máy),工厂(nhà máy),技工(thợ máy),电梯(thang máy),缝纫机(máy may),洗衣机(máy giặt),飞机(máy bay或汉越词phi cơ)等等。
。。。。。。
《越南知多少?》 暂时到此搁笔, 其馀的且容日後慢慢再道来。
陸礼强
2015年4月4日 – 于澳洲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