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还生活在聚族而居的部落和小村庄时,人与人之间就以不同的名字来识别(基督教出现後,人们就从圣经裡出现的人名中加以选择)。後来,由于人口不断增加,不免会有同名的人出现,甚至不断增加,人们必须在名字後面附加某某之子(son of xx)或某某之女(daughter of xx)来加以区别,这 xx 通常是父亲的名字,但有时也可能是母亲的名字。可是,下一代的有相同名字的人又沿用相同的方法来加以区别彼此,所以,这只是用父亲或母亲的名字作为姓氏的雏形,作为家族延续的姓氏还没形成。在相当长的年代裡,西方人都没有姓氏,直到 10世纪开始,即相当于中国唐朝末年,才有一部分贵族以封地为姓。以後别的贵族和一般老百姓也模仿他们,为自己选择姓氏。自 11 世纪到 16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要求对姓氏进行登记, 还没拥有姓氏的人才开始以职业、居住地、喜好等不同的方式来选用代表家族的姓氏,而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用父亲或母亲的名字来造姓:
德国人:(1)直接用,例如 Albrecht 的儿子就姓 Albrecht, Werner 的儿子就姓Werner, Walter 的儿子就姓 Walter, Konrad 的儿子就姓 Konrad,(2)加 s 在後面,例如 Perter 的儿子姓 Peters, Daniel 的儿子姓 Daniels, Michael 的儿子姓 Michaels。【有关德国人姓氏的各种来源请参阅《漫谈德国见闻-02》】
荷兰人: Adolf 的儿子姓 Adolfs, Albert 的儿子姓 Albers 或 Alberts, Arend 的儿子姓Aarens 或 Aartsen, Hans 的儿子姓 Hansen, Jan 的儿子姓 Jans 或 Jansen(具有五花八门的规则) 。
英国英格兰和北欧三国的人: John 的儿子姓 Johnson, Perter 的儿子姓 Peterson, Jack 的儿子姓 Jackson, Alice 的儿子姓 Aliceson, Thomas 的儿子姓 Thomason 或 Thomson,Will 的儿子姓 Wilson 或 Willing(英格兰词尾 ing 也是儿子的意思), Wild 的儿子姓 Wilding。
英国苏格兰人: Donald 的儿子姓 MacDonald 或 McDonald, Arthur 的儿子姓 MacArthur 或 McArthur,
英国爱尔兰人: Brien 的儿子姓 O’Brien, Neil 的儿子姓 O’Neil, Conner 的儿子姓 O’Conner, Casey 的儿子姓 O’Casey。
英国威尔士人: Hywel 的儿子姓 ApHywel,转化为 Howell, John 的儿子姓 Ap John,转化为 Upjohn, Owen 的儿子姓 Ab Owen,转化为 Bowen, Richard 的儿子姓 Ap Richard,转化为 Pritchard。
法国人:(1)直接用,例如 Girard 的儿子就姓 Girard, Martin 的儿子就姓 Martin,Richard 的儿子就姓 Richard, Thomas 的儿子就姓 Thomas;(2)加 eau 在後面,例如 Mor 的儿子姓 Moreau;(3)加 De 在前面,例如 Paul 的儿子姓 Depaul, Gaulle 的儿子姓 de Gaulle, Robert 的儿子姓 de Robert。
法国诺曼人: Gerald 的儿子姓 Fitzgerald, Patrick 的儿子姓 Fitzpatrick, Robert 的儿子姓 FitzRobert。
西班牙人: Gonzalo 的儿子姓 González, Fernando 的儿子姓 Fernández, Marco 的儿子姓 Márquez, Domingo 的儿子姓 Domínguez。
葡萄牙人: Gonçalo 的儿子姓 Gonçalves, Fernando 的儿子姓 Fernandes, Sancho 的儿子姓 Sanches, Vasco 的儿子姓 Vasques。
意大利人: Bernardo 的儿子姓 Bernardi, Filippo 的儿子姓 Filippi, Alberto 的儿子姓Alberti, Antonio 的儿子姓 D’Antonio 或 Di Antonio, Angelo 的儿子姓 D’Angelo 或 De Angelis。
希腊人: Antonios 的儿子姓 Antoniou, Dimitris 的儿子姓 Dimitriou, Giannis 的儿子姓 Giannopoulos, Michael 的儿子姓 Michealakis 或 Michealakakis, Stephanos 的儿子姓 Stephandiis, Xanthos 的儿子姓 Xanthopoulos。特别的是,姓 Papadopoulus 表示他是东正教神父的儿子(不同于天主教,东正教神父是可以娶妻生子的)。
俄罗斯人:迟到 14 世纪,大公和贵族们才开始使用姓氏,地主豪门直到 16 世纪才开始形成姓氏,一般普通平民则到 19 世纪初才开始确定姓氏,至于绝大多数农奴则直至20 世纪的 2、 30 年代办理国民身份证时才获授予他们往日地主的姓氏作为姓氏,通常是全村的人同一个姓氏。在没有确定姓氏之前,人们都在名字後面加上父名作为区别。至于以父亲的名字作为姓氏的也很多,例如: Aleksandr 的儿子姓 Aleksandrov, Boris 的儿子姓 Borisov, Filip 的儿子姓 Filippov, Ivan 的儿子姓 Ivanov, Konstantin 的儿子姓 Konstantinov, Mikhail 的儿子姓 Mikhailov。 和希腊人的情况相似,姓 Popov 表示他是东正教神父的儿子。 俄罗斯现任总统普廷(普丁、普京)(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1952-),他的祖父罗埔霆, 在入籍苏联之後用自己的中文名字埔霆(Putin)作为姓氏,全名是 SpiridonIvanovich Putin(简称 Spiridon Putin, 1879-1965 年),育有两名儿子罗海德(普京之父)和罗海仁, 罗海仁的幼子罗元平,现今生活在中国大陆。
虽然西方各国的人在 11 世纪前後逐渐因登记户籍的需要而在不同的时期有了家族传承的固定的姓氏,但因为信仰相似,婴儿出生时名字都是从一册与圣经人名有关的『人名录』裡挑选,而且选定姓氏时许多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因为相同的职业、相同的出生地、或父亲有相同的名字等原因而有了相同的姓氏,所以许多西方人都在名和姓之间加多一或多个中间名加以区分,形成名字-中间名-姓氏的全名排列形式。但这全名通常只用在正式文件上,在日常生活中都把中间名省略掉。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则别创一格,父姓和母姓並列, 西班牙人姓名的排列是“名字-父姓-母姓” , 葡萄牙人姓名的排列是“名字-母姓-父姓” ,客套打招呼时都用父姓(有幸接到西班牙人、拉丁美洲人或墨西哥人的名片时要特别留意,所印全名的最後第二组鸡肠字,才是对方的姓氏) 。 俄罗斯人姓名的排列又独树一帜,有男女之分,男性是名字-某某之子-姓氏( -ovich=之子) ,女性则是名字-某某之女-姓氏( -ovna=之女) 。而且,女性在姓氏(婚後随夫姓) 的尾部 v 加 a 成 wa(娃) 音, 在姓氏的尾部 n 加 a 成 na(娜)音, 如果姓氏的尾部是 sky(斯基)则加 a 成 ya(斯克娅)音,结婚後如同其他西方人般改从夫姓。 例如:
德国人:前总理施密特 Helmut Heinrich Waldemar Schmidt(简称 Helmut Schmidt,1918-2015 年), 前总理科尔 Helmut Josef Michael Kohl(简称 Helmut Kohl, 1930-),现任女总理默克尔 Angela Dorothea Merkel(简称 Angela Merkel, 1954-)。
荷兰人: 前首相維姆·科克(Wim Kok, 1938-), 前首相揚·彼得·巴爾克嫩德(Jan Peter Balkenende, 1956-), 现任首相馬克·呂特(Mark Rutte, 1967-)。
英国人:前首相邱吉尔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简称 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 年),前女首相撒切尔 Margaret Hilda Thatcher(简称 Margaret Thatcher,1925-2013 年) ,前首相卡梅伦 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简称 David Cameron,1966-),现任女首相特雷莎·玛丽·梅 Theresa Mary May(简称 Theresa May,汉化名字:文翠珊, 1956-) 。
法国人:前总统戴高乐 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简称 Charles de Gaulle,1890-1970 年) ,前总统密特朗 François Maurice Adrien Marie Mitterrand(简称François Mitterrand, 1916-1996 年) ,前总统希拉克 Jacques René Chirac(简称 Jacques Chirac, 1932-)。
西班牙人: 前首相阿道弗·苏亚雷斯 Adolfo Suárez González(简称 Adolfo Suárez, 1932-2014年), 前首相费利佩·冈萨雷斯 Felipe González Márquez(简称 Felipe González,1942-),前首相何塞·路易斯·罗德里格斯 José Luis Rodríguez Zapatero(简称 José Luis Rodríguez, 1960-)。 姓氏都排在全名的倒数第二位。
葡萄牙人: 前总理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António Manuel de Oliveira Guterres(简称António Guterres, 1949-),现任总理安东尼奥·科斯塔 António Luís Santos da Costa(简称 António Costa, 1961-)。
意大利人: 前总理墨索里尼 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简称 Benito Mussolini,1883-1945 年),前总理贝卢斯科尼 Silvio Berlusconi(1936-)。
希腊人: 前总理帕潘德里欧 Andreas Georgios Papandreou(简称 Andreas Papandreou,1919-1996 年 ),前看守政府女总理及现任最高法院女院长塔努 VassilikiThanouChristophilou,(简称 VassilikiThanou, 1950-)。
俄罗斯人:前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Mikhail Sergeyevich Gorbachov(简称 Mikhail Gorbachov, 1931-),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 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姓 Putin 名Vladimir, 是 Vladimir 之子, 简称 Vladimir Putin, 1952-) ,普京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普京 Vladimir Spiridonovich Putin(姓 Putin 名 Vladimir, 是 Spiridon 之子,简称 Vladimir Putin, 1911-1999 年,中文名: 罗海德) , 普京的母亲玛丽亞·伊凡諾夫娜·普京娜 Maria Ivanovna Putina(姓 Putina 名 Maria, 是 Ivan 之女, 简称 Maria Putina,1911-1998 年) , 普京的祖父罗埔霆 SpiridonIvanovich Putin(简称 Spiridon Putin,1879-1965 年) 。 另外,前苏共总书记史大林 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简称 Joseph Stalin , 1878-1953 年 ) , 他 的 女 儿 Lana Peters , 原 名 斯 韦 特 兰 娜 Svetlana IosifovnaStalina(简称 Svetlana Stalina, 1926-2011 年), 原本姓史大林娜(Stalina),在父亲死後改从母亲结婚前的姓氏阿利卢耶娃(Alliluyeva), 並于 1967 年得到美国的政治庇护後移居美国, 1970 年再婚後改从夫姓。
阿拉伯人的姓名不同于西方人由“名字-中间名-姓氏”的排列法组合而成,而可能是简短的“名字-父名-祖父名”组合,或长串的“名字-父名-祖父名-曾祖名-家族名-部落名” ,在父名、祖父名、家族名、 部落名之前又附加“Bin”或“Ben”意指“某某之子”、“Binti”意指“某某之女”、“Al-”意指“某家族”或“某部落”。 理论上他们可以把名字上溯到始祖或始迁祖,俨然可以形成一部小小的家谱。但要详要简,各家自定。 人们通常都以名字相称,对于名字相同的人就附加父名,例如 Muhammad Bin Ahmed(Muhammad, 是 Ahmed 之子),或者附加长子名,例如 Muhammad Abu Ali(Muhammad, 是 Ali 之父)。阿拉伯世界原则上没有姓氏的概念,但当他们和西方世界接轨,例如出国旅遊、经商或移民国外时,必须填写西方模式的护照, 对于姓氏一栏,各人的选择不同,有的用祖父名,或曾祖父名,或家族名,或地域名作为他们的姓氏,把阿拉伯文转化为罗马拼音译名,所以各自的全名也就各有长短。 一旦在西方世界定居下来,他们的後裔就有了固定的姓氏。
伊朗古时候称为波斯(Persia),波斯人只有名而没有姓,在公元七世纪被阿拉伯人入侵後,伊斯兰教传入, 阿拉伯人的命名方式也逐渐地在波斯人中流传开来,与伊斯兰教有关的名字也代替了古代的波斯名字。 直到 1919 年政府才明令所有伊朗人必须确定自己的姓氏及以名字在前,姓氏在後的方式排列。
土耳其人名字的排列法本来也和阿拉伯人相似,直到 1934 年,土耳其共和国的国父 Mustafa Kemal Atatürk 立法规定土耳其人确定自己的土耳其语姓氏,不准用阿拉伯语或其他民族语言的姓氏, 及以名字在前, 姓氏在後的方式排列。 土耳其在 1926 年时以西历代替了原来的的伊斯兰历,並于 1928 年立法以略加修饰的罗马字母代替了沿用多年的阿拉伯文字,剔除掉土耳其语中的阿拉伯和伊朗词彙,免除了伊斯兰教妇女必须披带面纱的束缚, 政教分离,男女改穿西服, 妇女享有求学和就业的自由。
以下且试列举一些比较知名的中东风雲人物:
主谋 2001 年炸毁纽约双子塔的沙烏地阿拉伯人奥萨马·宾·拉登( Usamah Bin Laden, 1957-2011 年),他用的全名是 Usamah Bin Muhammad Bin AwadBin Laden( 意即Laden 之子 Awad 之子 Muhammad 之子 Usamah) ,选择了曾祖父的名字(Laden)加上含有“之子”之意的前缀 Bin 作为姓氏( Bin Laden)。人们把他的全名简称为Usamah Bin Laden 後应理解为 Bin Laden 的後裔 Usamah。
被美国推翻的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 1937-2006 年),他用的全名是 Saddam Hussein Abd Al-Majid Al-Tikriti(意即 Al-Tikriti 部落 Abd Al-Majid 家族 Hussein 之子 Saddam) ,(Abd Al-Majid 意指辉煌之神 Majid 的仆人的家族) 。本该是姓 Al-Tikriti 或 Abd Al-Majid,但不知为何西方媒体却把 Hussein 作为他的姓氏。
统治了利比亚长达 42 年的前领导人卡达菲(Muammar Gaddafi, 1942-2011 年), 他用的全名是 Muammar Mohammed Abu Minyar Al-Gaddafi(意即 Gaddafi 家族 Minyar 之子 Abu 之子 Mohammed 之子 Muammar) ,选择了家族名 Gaddafi 作为姓氏。因为他在夺得政权时是利比亚革命警卫队上校,所以通常被称为卡达菲上校(Colonel Gaddafi)。
伊朗第六任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內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 1956-),姓艾哈迈迪內贾德(Ahmadinejad),因为音节太长,被中文媒体简称为內贾德(Nejad)。
伊朗现任总统哈桑·鲁哈尼(Hassan Rouhani, 1948-) 。
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凱末尔·阿塔图尔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 1881-1938 年) ,由于幼年丧父, 他只获简单地命名为穆斯塔法(Mustafa),在就读军官学校时因为数学成绩特佳,数学老师赐给他含有“完美”之意的凱末尔(Kemal)这名字。 随着奥斯曼帝国(土耳其语: uğulrotarapmİ ılnamsO,英语: Ottoman Empire)的覆亡, 在他的领导之下,在 1923 年成立土耳其共和国,获选为总统,並一直连任至 1938 年任内去世。当他在 1934 年立法使土耳其人确定姓氏时,土耳其国会赐予他“ 阿塔图尔克”(Atatürk)一姓,意即“土耳其人之父”(Ata = 父亲, türk = 土耳其人)。
土耳其现任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 1954-) ,中文媒体简称为埃尔多安(Erdoğan) 。
叙利亚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 (Bashar Hafez al-Assad,简称 Bashar al-Assad, 1965-),中文媒体简称为阿萨德(Assad) 。
与西方人迟迟到 10 世纪以後才开始有姓氏不同, 中国人( 华夏民族、汉族) 远在四、五千年前不同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就形成了各自的“姓” 。因为最初是母系社会,所以姓=女生, 同姓不得婚配, 从上古至春秋时期出现的 22 姓中( 姚、妫、姒、子、姬、姜、嬴、风、己、任、芈、祁、妘、姞、漆、归、偃、允、曹、董、曼、隗),许多都含女字( 姚、妫、姒、姬、姜、嬴、妘、姞) 。据史书记载, 传说中的神农炎帝姓姜,黄帝姓姬,尧帝姓祁,舜帝姓姚( 後来迁居妫水,改姓妫),夏禹姓姒,商汤姓子,周发(周武王)姓姬。 由于子孙不断繁衍,古人除了名字之外,还选用字和号来加以区别,而且按照宗法规定, “五世亲尽” , 家族之非嫡长子支系传到第五代, 应当另立小宗, 贵族们或以国名、 或以封地、或以官职、或以父或祖的字等不同方式作为“氏” ,这标志着父系社会的开始成形。例如: 舜帝时,分封尧的儿子为唐侯,这一族便以唐为氏, 其後裔以唐为姓氏; 周武王灭商後, 封舜帝後裔妫满为陈侯,妫满遂以陈为氏, 其後裔以陈为姓氏; 陈历公之子陈完,字敬仲, 因陈宣公杀其子御寇,敬仲避祸奔齐, 齐桓公封他于田,他遂以地为氏,改称田完,其後裔以田为姓氏; 战国时,田完的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至齐宣王时,封其与无盐氏( 即早年香港电影曾上映的钟无艳) 所生幼子田通,字季达于平原县陆乡,田通遂以陆为氏,成为陆通, 陆姓的始祖; 周宣王时,重黎之後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克平许方,立下大功,周天子允许他以官职为氏, 其後裔遂以司马为姓氏; 春秋时代卫国大夫夏戊的儿子期任司徒之官,以官职为氏,其後裔以司徒为姓氏;周武王灭商後, 封商汤後裔为宋国公( 子姓) , “五世亲尽”时, 宋国公後裔均以字和名连用或仅用字而不称姓,历经孔父嘉、 木金父、 祁父、 防叔、 伯夏、 叔梁纥、孔丘(字仲尼,即孔子)才以孔为氏,成为孔姓始祖。 宗法制度在战国时期瓦解,姓与氏的严格区分开始模糊。 姓在前-名在後,或氏在前-名在後连称的方式已经广泛流行,甚至庶民也可以取氏,这反映了贵族的没落与平民地位的上升。 战国以後,平民也有姓, “百姓” 遂成为民众的通称。 到汉朝时期,姓与氏终于合而为一,遂称“姓氏” ,本来同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同氏表示同一个父系的血缘关系,姓氏合一後就只表示同一个父系的血缘关系。 像西方人般,以父亲的名字转化为姓氏的情况,在中文姓氏中也能捕捉到,但不尽相同,而且为数不多,例如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名言偃,字子游,他才华出众,曾任鲁国武城宰(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提倡以礼乐教民,名声很大,他的後代就以其名字中的言字为氏,成为北宋初《百家姓》 504 个中名列第 503 位的姓氏,是姬姓的一个分支。 《百家姓》 中最後一名的福姓的其中一支,出自张姓,以名为姓氏。明嘉靖年间有中漕远参将福时,原姓张,名福时,因为明世宗常赐手勅,只称名而不言姓氏,故而改为福氏,他的後代也都改姓福。
越南人( 京族) 的姓氏是从赵佗成立南越国(疆域包含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及汉武帝把南越国併入版图後约 1000 年期间大量汉人迁入经商及定居,把中华文化和姓氏传入。在历史长河中,定居後被同化掉的汉族人後裔保留自家的姓氏,京族人有的自由选择汉姓,有的因功而获各朝君主赐予汉姓, 所以同姓並不等于同一血缘,只有来自同一族谱的人才有血缘关系。目前人数共佔全国人口约 90%的各大姓氏为阮( Nguyễn) 、 陈( Trần)、 黎( Lê) 、 范( Phạm)、黄( Hoàng, Huỳnh, Vòng)、潘( Phan)、武( Võ, Vũ)、邓( Đặng)、裴( Bùi)、杜( Đỗ)、 胡( Hồ)、吴( Ngô) 、 杨( Dương)、李( Lý),其中阮姓约佔 40%,成因据说是在陈朝把李朝推翻後( 1226 年),强迫所有姓李的人都改为姓阮,使阮姓人数大增,到了1802 年阮福映建立阮朝後又大事给官员们赐姓阮,再加上君臣们都广纳妻妾,产生了数量惊人的阮姓子孙。 自从 1975 年越南共和国覆灭,华越居民大量投奔怒海以来, 澳洲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阮(Nguyễn)已成为雪梨市的第三大姓,仅位列 Smith(欧裔) 和 Lee(包含欧裔、韩裔和华裔)之後, 华裔的陈姓(Chen, Chan) 位居第四大姓。 有越南埠之称的卡市的五大姓则是阮(Nguyễn)、陈(Trần)、黄(Huỳnh)、黎(Lê)、李(Lý)。
韩国人(朝鲜族) 的姓氏起源于公元前一世纪,相当于中国的西汉初年,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朝鲜族开始接触到汉族的姓氏制度,首先是高句丽的国王以高为姓氏,然後赐功臣们以不同的汉姓,後来百济国和新罗国也跟进仿效,百济王室以扶馀为姓氏,新罗王室以朴为姓氏,直到公元五世纪时,贵族们都有了汉姓。此外,历代都有中国官民因多种不同情况迁徙到此定居,归化後成为韩国许多汉姓的始祖。越南李朝一位王子李阳焜(Lý Dương Côn) ,他是李仁宗(1072-1127 年在位) 的一位养子, 官封水师都督建海王, 因继承危机在 1127 年逃到高丽,定居在江原道的旌善郡,成为旌善李氏始祖,他的六世孙李義旼(이의민,? -1196 年)是高丽明宗(1170-1179 年在位)的宰相;後来另一位王子李龙祥(Lý Long Tường, 1174-?) 在李朝亡国时逃往高丽,高丽高宗(1213-1259 年在位) 把他安置在黄海道海州一带,成为花山李氏始祖。 至于朝鲜族的平民阶层则延迟到 1047 年高丽文宗大力推行科举制度时才拥有姓氏,奴仆阶层则直到韩国最後一个王朝--李氏朝鲜( 1392-1897 年)之後才拥有姓氏(也是汉姓)。韩国人的姓氏以金( 김, Kim) 、李( 이, Lee) 、朴( 박, Park) 、崔( 최, Choi) 、 陳(진, Jim) 、 姜(강, Gang/Kang)、 趙(조, Jo)、尹( 윤, Yun)、 張(장, Jang) 、盧(노, Roh)、 吳(오, Oh) 、 韓(한, Han) 为最常见,姓名多由姓氏+双音节名字构成。
日本人(大和族) 的姓氏在明治维新之前, 只属于贵族世家专有, 绝大多数的人都只有名而没有姓。 天皇一系被认为是神的後代, 也就不须要姓氏, 皇室的男性成员名字多以「仁」 (ひと/hito) 作结尾,女性成員則多以「子」 (こ/ko) 作結尾。 如明治天皇名叫睦仁( むつひと/Mutsuhito, 1852-1912 年), 昭和天皇名叫裕仁(ひろひと /Hirohito, 1901-1989 年), 現任平成天皇名叫明仁(あきひと /Akihito, 1933-) ,他的女儿名叫清子( さやこ /Sayako, 1969-), 2005 年嫁与平民後依法丧失王室身份,从夫姓,成为黒田清子( くろださやこ /Kuroda Sayako)。 日本男子的名多以郎、夫、雄、男等字结尾,而且常用排行作标誌,长子叫某太郎或一郎, 次子叫某次郎或二郎, 间中会有某些几代单传的家庭父亲是太郎,儿子是二郎,孙子是三郎, 也有用治表示二,用选、藏表示三,用助表示小儿子的。至于长女则称大子,次女称中子,三女称三子。 公元 4 世纪末,大和朝廷把日本列岛南部的许多小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朝廷的倭王根据贵族们在朝廷中所管辖的地方或所担任的职务而赐予一个“氏名”,如在“出雲国”的就叫做“出雲氏”,主管祭祀工作的就叫“忌部氏”。 平安时代( 794-1192 年) 皇族人数太多,财政窘迫,天皇唯有将血缘疏远或者较不受宠的皇室子弟降为臣民,让他们自己生活,以维繫宫内财政。这些成为臣民的公子王孙,多半成为武士,如源氏与平氏。 每个氏由于人口繁衍,产生分支,如藤原氏根据居住地而分成近藤、 伊藤、远藤、加藤等氏。 另外, 贵族和武士们还获允许以被封赐的家号、 称号、官职、 爵位等为姓。 在镰仓时代(1192-1333 年)另立宫家制度, 宫家是皇室的分家,天皇皇子、及宫家当主的所有男性後裔在成年、成婚後皆可创设宫家, 並由天皇赐下宫号,如秋篠宮、 常陸宮、 三笠宮、 高圓宮等。二次世界大战後,所有宫家被废除,其成员降为平民,以宫名去掉“宫”字为姓氏。 到了 19 世纪, 武士、巨商和村裡有权势的人,可以向当局申请, 要得到许可,才能有姓。 直到明治八年(1875 年)颁佈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 ,即“凡国民,必须取姓”的命令,人们才急促地寻求各自的姓氏:
有的要沾家族地位显赫的藤原氏(ふじわらうじ /Fujiwara-uji) 的光,取了藤田(ふじた /Fujita ) 、 藤 本 ( ふ じ も と /Fujimoto,と う も と /Tōmoto ) 、 藤 山 ( ふ じ や ま/Fujiyama) 、 藤川(ふじかわ/Fujikawa) 、 藤井(ふじい /Fujii) 、 藤城(ふじき /Fujiki, とうじょう /Tōjō) 等姓氏; 藤原氏的下属们也发展出安藤( あんどう /Andō) 、 伊藤(いとう /Itō) 、 加藤(かとう /Katō) 、 工藤(くどう /Kudō) 等姓氏。
有的以古代武士的姓氏当自家姓氏,如取自战国时代武将上杉谦信(うえすぎけんしん/UesugiKenshin, 1530-1578 年)的“上杉”; 取自战国时代武将本多忠勝(ほんだただかつ/Honda Tadakatsu, 1548-1610 年)的“本多” (和“本田”的读音相同) 。
有的以所在地点或环境为姓氏,如山田(やまだ/Yamada) 、 本田(ほんだ/Honda)、田中(たなか/Tanaka) 、河内(かわち /Kawachi,かわうち /Kawauchi, こうち /Kōchi) 、井上( いうえ /Iue,いのうえ /Inoue) 、山下( やました /Yamasita) 、渡边( わたなべ/Watanabe) 、石桥( いしばし /Ishibashi) 、 井口( いぐち /Iguchi) 、 木村( きむら/Kimura) 、 岡村(おかむら /Okamura)、 小泉(こいずみ /Koizumi) 、上野(うえの/Ueno) 、 大塚( おつか /Otsuka) 、 小塚( こづか /Kozuka) 、 平塚( ひらつか/Hiratsuka) 、 犬塚(いぬつか/Inutsuka) 、 鬼塚(おにつか/Onitsuka,きづか/Kizuka) 、石(いし /Ishi) 等等。
有的可能因经常到中国经商,选择用汉姓,也可能是汉人到日本经商,归化後保留原来的汉姓及读音,如“张”( ちょう /Chō)、“田”(でん/Den)、“江”(ご/Go)、“高”(こ /Ko)、“洪”(こ /Ko)、“金”(こん/Kon)、“石”(せき /Seki)、“司马”(しば/Shiba)等。 此外, 远在秦朝灭亡时,秦始皇的三世孙弓月君(ゆづきのきみ ) 经朝鲜半岛逃到日本,归化後获赐为秦氏( はたうじ /Hatauji) ,被称为渡来人(とらいじん /Toraijin) 。 林(はやし /Hayashi)姓也是早期来自中国的渡来人。
有的以职业为姓氏,如一法师( いちほうし /Ichihōshi) 、锻冶( かぬち /Kanuchi,だんじ /Danji,铁匠) 、猪狩(いのかり /Inokari, 猎猪户) 、猪饲(いのかい /Inokai, 养猪户) 、“犬养” (いぬ かい /Inukai, 养狗户) 、服部(はっとり /Hattori, 服织部长,纺织业) 、味香(あじか/Ajika, 开油店的)、 米元(こめもと /Komemoto, よねもと/Yonemoto, 开米店的) 、那妓(なぎ/Nagi, 开妓院的) 等。
有的要凸显本身是住在哪条街道的城裡人,选用的姓氏有东条(とうじょう /Tōzō, ひがしじょう /Higashizō) 、 西条(さいじょう /Saizō, にしじょう /Nishizō) 、 南条(なんじょう /Nanzō) 、 北条(ほくじょう /Hokuzō,きたじょう /Kitazō) 、 九条(くじょう/Kuzō) 、 东九条(とうくじょう /Tōkuzō) 等。
有的选择含有数字的姓氏,如二井(ふたい /Futai)、三木(みき /Miki)、三井(みつい /Mizui)、 三菱(みつびし /Mitsubishi)、 八马(はちうま /Hachiuma)、 九鬼(くき/Kuki)、百代(ももよ /Momoyo)、千家(せんげ/Senge)等。
有的因不识字,人又迟钝,在向官吏请托时被唿弄, 敷衍了事地口出不逊之言,竟然被接受为来之不易的姓氏,如猪口(いのぐち /Inoguchi) 、鬼头(きとう /Kitō) 、 百目鬼( ひゃくめき /Hyakumeki) 、 御手洗( みたらい /Mitarai, 洗手间、神社洗手处、地名) 、鼻毛(はなげ/Hanage)、龟头(かめがしら /Kamegashira) 等。
日本人的姓氏层出不穷, 在 1898 年,政府制定了户籍法,每户的姓不得任意更改,这才固定下来, 计有十多万个之多,千奇百怪,数不胜数。由于现代的日本人不用父姓的佔有不小的比例, 同时, 读音相同的姓氏, 汉字可有几种甚至是十几种写法,而相同的汉字也会出现好几种读音, 这些都造成了种种的混乱, 从而使到日本人的姓氏不断增加, 有人说已多达三十万。 如今最常见的姓氏有 40 多个,其中铃木(すずき /Suzuki) 、佐藤(さとう /Satō) 、田中(たなか/Tanaka) 、山本(やまもと /Yamamoto) 、渡边(わたなべ/Watanabe) 、高桥(たかばし/Takabashi) 、小林( こばやし /Kobayashi) 、中村( なかむら /Nakamura) 、伊藤( いとう/Itō) 、斋藤(さいとう /Saitō) 十大姓, 佔总人口的 10%。
蒙古人通常只有名而没有姓。例如被尊称为成吉思汗的元太祖铁木真( Temujin, 1162-1227年),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乌兰夫(UlaanHüü, 1906-1988 年),蒙古族著名舞蹈演员斯琴高娃(Sečenγoyo, 1950-)和蒙古族著名歌唱家腾格尔(Tengri, 1960-)等都是不带姓氏的名字。 现在蒙古国已经正式立法恢复传统部落名作为姓氏,有的人因经常和汉族交流而选用汉化的姓名,有的因受到俄罗斯人的影响而选用俄式的名字。
泰国人本来只有名而无姓, 王室和贵族们则依职责和与国王的关系而拥有长短不一的爵位和职衔等尊号夹在名字的前後方,名字也可能加以更换。 直到曼谷王朝拉玛六世( Vajiravudh,1880-1925 年)在 1910 年即位後, 不断花时间挑选一些寓意美好的姓氏分赐给大臣、官吏、侍从及平民,得到受赐者的喜爱,于是在 1912 年 3 月 23 日颁佈『用姓条例』,规定还没有姓氏的人必须自行选择独一无二的姓氏,经审核及批准後开始使用,该条例定于 1913 年 7 月 1日正式生效,从此泰国人都有了姓氏,而且数量繁多。可是,当今的泰王没有姓氏,却有中文姓名,据说源于两百多年前的达信大帝( Taksin, 1734-1782 年),中文名郑新,父亲是来自广东潮州府澄海县的移民,他本是暹罗大城王朝的一名武将,在暹罗被缅甸吞併之後,起兵反抗,驱逐了入侵者,在 1768 年建立吞武里(Thon Buri 的潮语音译)王朝, 得到万民拥戴,但在执政十多年後的 1782 年被敌对者发动兵变推翻,曾是他儿时玩伴的得力战将通銮(Thong Duang, 1737-1809 年) 从越南前线率军赶回,平定了叛乱,顺势处决了郑信,建立曼谷王朝(1782 年至今),迁都曼谷,成为拉玛一世(Rama I),同时依照传统向宗主国(清朝)求封。因为通銮曾获郑新封为王子及招为驸马, 他在求封文书中自称郑华,是郑新的儿子,以此取得了乾隆皇帝的信任, 册封为暹罗王(暹罗于 1949 年 5 月 11 日) 正式改名「泰王國」 ,简称泰国。 兼且通銮自身也具有华人血统,所以此後的各代泰王都有以郑为姓的中文名字。( 1.郑华--2.郑佛--3.郑福--4.郑明--5.郑隆--6.郑宝--7.郑光--8.郑禧--9.郑固--10.郑冕) 。
缅甸人有名无姓,且有随意改名的习惯。 人名多由一个或两个音节组成,缅甸貢榜王朝(1752-1885 年)于 1885 年覆灭後, 其領土則被併入英屬印度。 因而受西方文化影响,开始出现多音节名,其中男名最多有四音节,女名最多有五音节。缅甸人名常前缀敬语,有时敬语会被误认为缅甸人名的一部分。 例如:
第一任总理努(Nu, 1907-1995 年),任期自 1948 年 1 月至 1956 年 6 月。单音节名前加敬语 U 成为 U Nu,中文媒体音译为吳努, 被误认为姓吳名努,还以为是华裔呢。
第三任联合国秘书长丹( Thant, 1909-1974 年),也是单音节名前加敬语 U 成为 U Thant(吳丹先生),又一华裔缅甸人?当然不是。
带领缅甸脱离英国独立的军事领袖、 被缅甸人民尊称为国父的昂山(Aung San, 1915-1947 年), 是双音节名字, 加上前缀敬语後成为 Bogyoke Aung San(昂山将军),许多人以为 Aung San 或 San 是他的姓。
昂山将军的女儿、在 1991 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家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1945-),不是姓 Aung San 名 Suu Kyi,更不是姓 Suu Kyi 名 Aung San,这是一个四音节名字, Aung San 是取至父亲的名字、 Suu 是取至祖母的名字、 Kyi 是取至母亲名字 Khin Kyi 的第二个音节组合而成。她的名字加上前缀敬语後成为 Daw Aung San Suu Kyi(杜昂山素姬, Daw 意即女士) , 或简称为 Daw Suu(素女士) 。
柬埔寨人有姓和名, 以柬文书写,罗马字母音译。 他们也有以父名为姓的习惯,一些姓也会作为名使用,相反,一些名也会作为姓使用。 华裔柬人和越裔柬人则有着子随父姓的习俗,因而也使许多柬人子随父姓。由于各族互相通婚,许多柬人用汉姓汉名、 汉姓柬名、柬姓汉名。 汉姓的发音依各人的祖籍乡音,或潮州话,或闽南话,或广府话,或客家话,或越南的汉越音等等,最普遍的汉姓有 Chea(谢) , Duong(董、杨) , Ho/Hu(胡) , Hun/Hong(洪、雲) ,Iam(严) , Im(任) , Kim(金) , Lim(林) , Ma(马) , Mao(毛) , Muy/Muoy(梅) ,Ouch(邬) , Ong(王、 翁、黄) , Pang(庞) , Phan(潘) , So/Su(苏) , Tang(唐、陈) 。
寮国(老挝) 人有名无姓, 直到 1943 年 7 月 28 日, 法国驻印度支那联邦总督规定, 印度支那联邦公民的姓名从 1944 年开始必须包括姓与名两个部分, 从此,寮国政界人士和城市居民开始自定姓氏。可是至今, 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平民仍然沿袭旧俗, 只有名而没有姓。
印度人早期並没有姓, 公元前 600 年创立的种姓制度,把社会分为婆罗门(brahmana, 祭司贵族) 、 刹帝利( ksatriya,军事贵族) 、 吠舍( vaisya,普通劳动者) 、 首陀罗( sudra, 最低种姓)四个种姓, 没有种姓的群体属于贱民,不同种姓间不得通婚。直到 18 世纪末。在阿拉伯人和欧洲人的影响下才普遍使用姓氏, 常见的有 Kumar、 Sharma、 Chander、 Bhat、 Raji、Anand、 Singh 等。 1947 年印度独立後,种姓制度被立法废除,但在实际生活中仍然挥之不去。
中国人姓名的排列是姓前名後, 多数是单姓,複姓较少。 古时读书识字的人都有字,有的还有别号。 例如苏东坡(1037-1101 年)姓苏名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皆陈苏东坡。 名也称讳或名讳,每当男婴出生後添灯(添丁),祭拜祖先後写进族谱裡,日後儿孙都得避讳,在人前不许提及父祖的名讳,以致早年移民海外,没机会看到族谱的人,儿孙都无法得知祖父以上的先辈的名讳。 名字可能是单名,也可能在名之前或後加多一字来表明辈份,多数是在名之前,例如曾国藩(1811-1872 年) 和曾国荃(1824-1890 年)是曾家同一辈份的,他俩是兄弟; 蒋孝先(1900-1936 年)和蒋孝武(1945-1991 年)是蒋家同一辈份的,他俩是族亲、远堂兄弟。
中国人的姓名写成外文时仍是姓前名後,例如孙中山先生(名文,幼名帝象, 谱名德明,字載之, 号日新、逸仙, 1866-1925 年)的英文名是 Sun Yat-sen, 蒋介石先生(原名瑞元, 谱名周泰, 学名志清,字介石, 1887-1975 年)的英文名是 Chiang Kai-shek, 毛泽东先生(字润之,1893-1976 年)的英文名是 Mao Zedong 或 Mao Tse-tung, 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1953-)的英文名是 Xi Jinping 等等。
由于中国人姓名的排列和西方人刚好相反, 一、两百年前移居到西方国家的人,不管是去经商、依亲或被卖猪仔,当填写出国证件时,姓名一栏並没有要求分开姓和名,他们就自然地姓前名後照本身所使用的方言把全名报出,负责登记的人员就照所听到的发音写成外文,然後又照西方人的认知当成名前姓後, 使许多人的名因而变成姓流传给後代。 例如根据澳洲国立博物馆的记载,最先抵达澳洲雪梨的华人是来自广东的麦世英(Mak Sai Ying, 1796-?),他定居後的英文姓名是 John Shying,他留在澳洲的子孙後代都姓 Shying(世英, Sai Ying 的英语化);在澳洲发家致富的广东台山人梅光达(Mei Quong Tart, 1850-1903 年),他後来的英文姓名是Quong Tart,他的子孙後代都姓 Tart。 【他俩的事迹请参阅《漫谈澳洲华人的往事》】
越南人姓名的排列是姓前名後, 虽然是以越文书写,通常都有相对应的汉字, 写成外文时也是姓前名後, 人们通常都以名字相称,假如某人的姓名是阮有福( Nguyễn Hữu Phước),人们不称他为阮先生,而称为 Ông Phước(翁福,即福先生),或 Anh Phước(英福,即福兄),或 Chú Phước(叔福,即福叔叔)等依年龄和职位而选用不同的称呼。 大家所熟悉的例如原南越总统阮文绍(Nguyễn Văn Thiệu, 1923-2001 年),人们都称他为 Tổng Thống Thiệu(总统绍,即绍总统)或 Ông Thiệu(翁绍,即绍先生) , 1975 年攻打及消灭南越的北越名将武元甲(Võ Nguyên Giáp, 1911-2013 年)则被称为 Tướng Giáp(将甲,即甲将军) 或 Ông Giáp(翁甲,即甲先生) ,例外的是,创立越南共产党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胡志明( Hồ Chí Minh, 1890-1969 年)则被特别地称为 Bác Hồ(伯胡,即胡伯伯) ,而非惯常通用的 Bác Minh(伯明,即明伯伯) 。
日本人姓名的排列是姓前名後, 由于用的是汉字(かんじ /Kanji) ,而姓氏的长短不一,有单字、双字、或许多字不等,为了便于区分, 在他们的个人名片上, 通常都会在姓氏和名字之间留一空格加以识别。 但当他们把姓名写成外文时, 就改为名前姓後。 例如前第 56、 57 任首相岸 信介(きし のぶすけ/Kishi Nobusuke, 1896-1987 年) 的英文名是 Nobusuke Kishi, 前第 71-73 任首相中曽根 康弘(なかそね やすひろ /Nakasone Yasuhiro, 1918-) 的英文名是 Yasuhiro Nakasone, 前第 87-89 任首相小泉 純一郎(こいずみ じゅんいちろう /Koizumi Jun'ichirō,1942-)的英文名是 Junichiro Koizumi, 现第 96、 97 任首相安倍 晋三(あべ しんぞう /Abe Shinzō, 1954-) 的英文名是 Shinzō Abe。
韩国人姓名的排列是姓前名後, 由一个汉字(한자/Hanja) 姓氏及一个名字构成, 虽然是以韩文书写,通常都有相对应的汉字, 写成外文时也是姓前名後, 不像越南人,韩国人都以姓氏+称号相称。 例如现第 18 任女总统朴槿惠(박근혜/Park Geun-hye, 1952-)的英文名是 Park Geun-hye, 她的父亲、 前第 4-9 任总统朴正熙(박정희/Park Chung-hee, 1917-1979 年)的英文名是 Park Chung-hee, 前第 17 任总统李明博(이명박/Lee Myung-bak, 1941-)的英文名是Lee Myung-bak, 刚卸任的第 8 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반기문/Ban Ki-moon, 1944-) 的英文名是 Ban Ki-moon。但是前第 1-3 任总统李承晚(이승만/Rhee Syngman, 1875-1965 年) 的英文名却是 Syngman Rhee,可能是因为他早年在美国留学至考取博士学位,用了西式的名前姓後写法。
柬埔寨人姓名的排列是姓前名後, 例如:
曾两度出任柬埔寨国王的诺罗敦·西哈努克(Norodom Sihanouk, 1922-2012 年), 第一度在 1955 年让位给父亲,第二度在 2004 年让位给儿子。他姓 Norodom,母亲是福建人後裔, 中文媒体简称西哈努克,附加尊号。
现任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Norodom Sihamoni, 1953-),是诺罗敦·西哈努克之子,母亲也具有华人血统,中文媒体简称西哈莫尼,附加尊号。
现任柬埔寨首相洪森(Hun Sen, 本名 Hun Bunal, 1952-),又名雲升,父亲雲良(Hun Neang, 1923-2013 年)是祖籍海南的华人农民。他从 1993 年上任後一直连任至今。他的夫人文拉妮(Bun Rany, 1954-),原名文菊香(Bun Sam Hieng),也是柬埔寨华人,现任柬埔寨红十字会主席, 于 2013 年获西哈莫尼国王赐封为文拉妮亲王。
泰国人姓名的排列受西方人影响,是名前姓後。近代比较知名的有:
前第 17 任总理差猜·春哈旺(Chatichai Choonhavan, 1920-1998 年),任期自 1988 至1991 年,他是泰国华裔, 潮州人後裔, 本姓林,祖籍是中国澄海。
前总理他信·西那瓦(Thaksin Chinnawat, 1949-), 任期自 2001 年 2 月 9 日至 2006 年9 月 19 日,本身是第四代泰国华人,客家人後裔,祖籍广东潮州府丰顺县。 他本名丘达新,客家话发音是 Khiu Tha̍t-sîn。
前总理英拉·西那瓦(Yingluck Chinnawat, 1967-),任期自 2011 年 8 月 5 日至 2014 年5 月 7 日,是前总理他信·西那瓦的幼妹,中文名是丘英乐(Khiu Yingluck) 。
现任总理巴育·占奥差(Prayuth Chan-ocha, 1954-),任期自 2014 年 5 月 22 日至今,拥有上将军衔,也是华人後裔,于 2014 年 5 月 20 日发动政变及成立军政府後获泰王拉玛九世授命为总理兼皇家陆军总司令。
印度人姓名的排列受西方人影响,是名前姓後。 例如:
印度圣雄甘地(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1869-1948 年),简称 Mohandas Gandhi,中间名 Karamchand 是他父亲的名字,他的姓氏 Gandhi 是食品商人的意思。
1947 年独立後第 1-4 任总理是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 1889-1964 年)在职到去世, 他的姓氏 Nehru 是运河的意思,是因为祖先受成吉思汗第五代孙所建立的莫卧尔王朝(Mughal Empire)的皇帝垂青, 赐予其祖先居所在运河边而选取的。
尼赫鲁总理的女儿英迪拉·普里雅达希尼·甘地(Indira Priyadarshini Gandhi, 1917-1984年),是婚後改从夫姓,简称 Indira Gandhi,尼赫鲁-甘地家族和圣雄甘地並无血亲关係。她在 1966 年起任第 5-8 任总理至 1984 年 10 月 31 日遇刺身亡。
现任第 14 任总理纳伦德拉·莫迪( Narendra Damodardas Modi, 1950-),简称Narendra Modi, 中间名 Damodardas 是他父亲的名字,他的姓氏 Modi 的意思是来自Modehra 的人。
寮国(老挝) 人姓名的排列受西方人影响,是名前姓後。例如:
前任总理西沙瓦·乔本潘(Sisavath Keobounphanh, 1928-), 任期自 1998 至 2001 年。
前任总理波松·布帕万(Bouasone Bouphavanh, 1954-), 任期自 2006 至 2010 年。
前任总理通邢·塔马冯(Thongsing Thammavong, 1944-) , 任期自 2010 至 2016 年。
现任总理通伦·西苏里(Thongloun Sisoulith, 1945-) ,曾于 2001 至 2016 年间出任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蒙古人有名无姓。
缅甸人有名无姓。
非洲人多数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和中东的阿拉伯人一样,原本有名无姓,名字排成一长串。 非洲大地的众多部落,从 15 世纪到 20 世纪,被西方列强接二连三地入侵,霸佔为各自的殖民地,非洲人也就各自模仿殖民母国的名字和姓氏与及他们的语言。二战後先後独立的非洲国家,一个小国都可以有很多语种,每种语言中姓名都是不一样的,总之他们用的就是西方国家英国、法国、荷兰、德国、 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的西方化姓名。
非洲人姓名的排列是名前姓後, 以下且试列举一些比较知名的风雲人物:
因反种族隔离而被判入狱 27 年及于 1993 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的南非国父、 第 1 任总统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南非英语: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2013 年),简称 Nelson Mandela, 任期自 1994 至 1999 年。
南非现任总统雅各布·祖玛( 南非荷兰语: Jacob Gedleyihlekisa Zuma, 1942-), 简称Jacob Zuma,任期自 2009 年至今。
乌干达( Uganda) 的现任独裁总统约韦里·卡古塔·穆塞韦尼( Yoweri Kaguta Museveni,1944-),简称 Yoweri Museveni,他的中间名 Kaguta 是父亲的名字,他的姓氏Museveni 的意思是第七队员之子,是用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许多乌干达人参与的英国殖民军队国王非洲步枪团( King's African Rifles)第七队。 任期自 1986 年至今。
中非共和国 1993 年第一个经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安热-费利克斯·帕塔塞( 法语: Ange Félix Patassé, 1937-2011 年),简称 Ange Patassé,他在 2003 年出访尼日尔时,国内发生武装政变,被废止了总统职务,出国避难後病逝于他乡。
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 Zimbabwe) 共和国独裁统治者罗伯特·加布里埃尔·穆加贝( Robert Gabriel Mugabe, 1924-),简称 Robert Mugabe, 1980 年他出任总理, 1987年接任总统至今。
非洲西部的加纳( Ghana) 共和国现任总统约翰·德拉马尼·马哈马( John Dramani Mahama, 1958-),简称 John Mahama,他曾于 2009 至 2012 年任加纳副总统。当时任加纳总统的约翰·阿塔·米尔斯( John Atta Mills, 1974-2012 年)在 2012 年 7 月24 日突发心脏病,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後逝世, 他就根据宪法规定, 接任总统职务至今。
非洲裔美国人本来也是有名无姓,在美国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结束後, 在农场主的庄园裡解放出来的黑人,他们多数是以庄园的名称或农场主的姓氏作为姓氏,所以同姓並不等于有血缘关係。 在美国,光看姓名是无法辨别出是白人或黑人。例如: Martin Luther King, Jr.( 本名 Michael King Jr., 1929-1968 年), Colin Luther Powell(简称 Colin Powell, 1937-), Michael Joseph Jackson( 简称 Michael Jackson, 1958-2009 年) ,Eldrick"Tiger" Woods( 简称 Tiger Woods, 1975-) 等。
美国、加拿大、澳洲、纽西兰等以西方人和英语为主的移民国家, 人们在登陆时都已有来自祖籍国的姓氏和名字,而且姓名的排列都是名前姓後。 来自不同国度的西方人,为了融入美国的英语环境,许多人都把姓名英语化,例如德国人把姓氏末尾的“-mann”改为“-man”,现任总统 Donald John Trump( 简称 Donald Trump, 1946-) 的祖父 Frederick Trump( 1869-1918 年)把原来的德国姓 Drumpf 改为 Trump,原来的德国名 Friedrich 改为 Frederick。 东方人早年在入境时如按照自身惯用的姓前名後的方式填写姓名,则被把名误当做姓,子孙因而有不同的英文姓和中文姓;如果入境的是父子俩,他俩日後的子孙可能具有不同的英文姓。 近年来入境的表格上已把姓和名分开成两栏,确保正确的填写,不再有姓和名误调的情况。 至于只有单名而无姓的人,则会被把名重复一次,变成有相同的名和姓,假如是双名而无姓的话,排在後面的名就成为姓。笔者在澳洲廿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也曾遇到过有这种情况的亚洲留学生。
澳洲土著( Aboriginal Australian)本来只有名字,没有自己家族的姓氏,後来澳洲政府要求所有土著必须像英国人一样有名和姓,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任何姓氏,包括英国人的姓氏。一位狩猎丁狗( Dingo,澳洲野狗)的土著就以 Dingo 为姓,他的孙儿厄尼·丁狗( Ernest "Ernie" Ashley Dingo, 1956-), Ernie 是 Ernest 的昵称,所以简称 Ernie Dingo,是一位影视演员,曾于 1988 在电影《鄂鱼邓迪》( Crocodile Dundee)当中有出色的表演。在 2000 年雪梨奥运中夺得田径 400 米金牌的土著运动员凯茜·弗里曼( Cathy Freeman, 1973-),她的祖辈选择了英国人源自 12 世纪的姓氏。
纽西兰土著毛利人( Maori)本来也是有名无姓, 英国人来了之後,他们也被要求使用姓氏,于是有的直接选用英国人的姓氏,如 Brown、 Harris、 Taylor 等,有的以毛利语发音的英文作为姓氏,常见的有由 Henry 转化的 Henare,由 brother 转化的 Parata 等,也有以部落名为姓氏的,如 Ngāti Porou 部落的人姓 Ngata 等。 因为西方人认为土著的名字比较难记,许多土著甚至都在名字之前加多一个英国人常用的名字,用以增进社交上的便利。 例如在 1996 至 1999年间任毛利人事务部长的毛利族国会议员 Tau Henare( 1960-),他的全名是 Raymond Tau Henare;在 2010 至 2011 年间任民族事务部长、 2011 年至今任教育部长的毛利族国会议员Hekia Parata( 1958-), 她的全名是 Patricia Hekia Parata, 1996 至 1998 年间任副总理的毛利族国会议员 Winston Raymond Peters(简称 Winston Peters, 1945-)用的是西方姓名。
美国土著( Native Americans) 本来也是有名无姓,当来自欧洲的白人掌权之後,他们也就有的选择与自身部落有关的名称为姓氏,有的选择英国人或西班牙人的常用姓氏为姓氏。例如: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自治区納瓦荷( Navajo Nation) 的第五任首长 Kelsey A. Begaye( 1951-) ,他的姓氏就与自身部落有关。而他的副手 Taylor McKenzie( 1931-2007 年) 医生, 用的却是英国人的姓氏。 于 2005 年荣获 The Grammy for The Native American Music Industry 颁发最佳女艺术家奖的著名美国土著音乐家兼鼓手 Yolanda Martinez,用的是西班牙姓氏 Martinez。
加拿大土著(Aboriginal Canadian)本来也是有名无姓, 由于加拿大人口的两大组成民族来自英国和法国,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所以当他们被官方要求必须像同一国度的西裔般拥有家族的姓氏时,除了某一部分人选择以部落名作为姓氏外,许多人都选择以英国人或法国人的姓氏作为自己家族传承的姓氏,这可从该国的《土著退伍军人荣誉名录》(Aboriginal Veterans Tribute Honour list)中得到印证。 此外,
土著梅蒂人(Métis,即土著和欧裔移民的混血族裔)的精神领袖、缅尼托巴(Manitoba)省的建立者及两度领导反抗加拿大政府的民族英雄路易·里尔(Louis Riel,1844-1885 年),用的是法文姓名。
在接近北极圈的土著因纽特人(Inuit, 爱斯基摩人的一支) Abraham Ulrikab(1845-1881 年) ,他为了还欠教会的债和见识一下欧洲, 答应教会带着信奉基督教的一家五口和另一不信教的家庭三名成员,一起乘船,在1880 年 8 月 26 日启程,同年 9 月 24 日抵达德国汉堡(Hamburg)的 Hagenbeck 动物园,充当人种活体展览,然後转到柏林( Berlin)、法兰克福(Frankfurt)等地,当 12 月 31 日到达法国的巴黎(Paris)时,已有 3 人先後因感染了天花症而死亡剩下的 5 人赶紧接种天花疫苗,可是为时已晚,延至翌年的 1 月 16 日,无一躲过死神的召唤,原来是负责在行前打防疫针的挪威医生把这重要的环节给忘了。Abraham 在日记中把他们的行程用因纽特语记录了下来,後来被翻译成德文、英文和法文,19 世纪末曾在教会间发表,然後就逐渐被遗忘,直到 1980 年,德语版的译文再次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著名土著演员、诗人兼作家旦·佐治(Dan George, 1899-1981 年)是在加拿大西岸温哥华(Vancouver)北部原住民国族保留地土著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即印第安人) 之一的 Tsleil-Waututh Nation 人,他原来的英文姓名是 Dan Slaholt,在 5 岁入学时改姓 George,成为 Dan George,用的是英文姓名。
世界那么大, 国家太多, 不克一一述及, 暂此搁笔。
。。。。。。
陸礼強
2017年2月24日 – 于澳洲雪梨
註:
向来都是西方人根据他们“名前姓後”的习惯,及不了解华人“姓前名後”的习惯,导致许多移居西方国家的华人,他们的後代都错误地以第一代迁入者的名字作为姓氏。这些都是发生在17、18世纪,或甚至延伸到20世纪初期,後来接触多了也就逐渐了解,表格上将名和姓分开填写後也就杜绝了错误的根源。可是,反过来,在近代,居然也有华人会把华人的姓和名搞错掉。例如:
这位被称为丁龙(1857-?)的美籍华人,是一位自祖上三代皆为文盲的清末广东人,因家贫而在1875年18岁时被“卖猪仔”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旧金山当劳工,以劳力换取微薄的工资。据说当年被卖的“猪仔”总数约为300万,其中就有100万人死于非命,30万终身伤残。丁龙有幸在不久後成为一位单身富豪卡朋蒂埃(Horace Walpole Carpentier,1824-1918)的仆人(Chinese help),负责为主人打理家居和膳食。他那“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服务态度赢得了主人的喜爱与信任,逐渐成为卡朋蒂埃的管家及伙伴(companion),並于1889年一起搬到纽约居住。
在一次闲谈中,卡朋蒂埃(Carpentier)表明要对丁龙多年来的忠诚给予一次额外的回报,询问他有何心愿,本意是想资助他,让他像那些有所成就的少数华工那样,荣归故里,安享晚年。可是丁龙却出人意表地回答说,他已积蓄了一万两千美元(按照美国当时的黄金官价,1美元可兑1.37克黄金。1両=37.5克计算,约为438両黄金),打算全部捐出来,希望能帮他促成在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一个汉学系,让众人能学习中文及了解中国文化。卡朋蒂埃早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也曾以校友身份捐款。于是就答应了他,並出资加捐10万美元。校方本来只愿意以卡朋蒂埃的名义开课,但他坚持必须要用丁龙的名字及表明会不时追加捐款,结果校方终于同意以丁龙的名字开办了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文系讲座(Dean Lung Professorship of Chinese Studies).以下是丁龙写给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亲笔信:
信中说明他捐出一张一万二千美元的支票作为创办中文教学的基金,署名是名为Dean Lung的一个中国人。该署名明晰地表明Dean是他的英文名,Lung是他的姓氏(Lung是龙字的粤语发音)。Dean虽然是单音,但通常被音译为“迪恩”。所以,把Dean Lung译成丁龙是天大的错误,他姓龙而不姓丁,照惯例应该译为龙迪恩(汉姓+汉化洋名)才对。龙迪恩初到美国时用的应该是汉姓+汉名,而粤语与Dean字发音近似的计有颠、滇、甸、电、殿、靛、典、佃、垫等多的是,究竟是哪一个才是正确,唯有查阅广东各侨乡的;龙氏族谱才能为这位值得万人景仰的先辈正名,但最低限度应把丁龙更正为龙迪恩。
西方人姓名排列的特例:
匈牙利人由居住在当地的七个不同民族历年相互混血而成,其中主要的有来自汉代蒙古地区的匈奴人。所以他们自称是最靠近西方的东方人,也是最靠近东方的西方人。特别是虽然地处欧洲,但他们书写姓名的方式却和中国人一样,姓在前,名在後。而且,他们书写地址的方式也如同中国人一般,由大到小,先写国名、省、市或乡镇名,最後才是街道、门牌号码。
例如:匈牙利的现任总理是Orban Viktor(奥班∙维克多,1963-),姓Orban,名Viktor。
但是,在写成英文时,则依西方惯例,改为Viktor Orban。
陸礼強
2017年7月20日 – 于澳洲雪梨
充满传奇色彩,捐款建立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的“丁龙”,他不姓龙而姓马
根据《北京晚报》作者陈家基在《京报网》上登载的信息得知,他的朋友曾在2010年在《羊城晚报》上发表一篇文章寻找丁龙。10年後的2020年,他也将该朋友转来的台山侨联的“寻龙”文章在美国推广,不久之後,他跟当地的侨联和他的工作团队联系上了丁龙的後人,丁龙究竟是谁的谜底也就逐步的揭开。
2020年8月26日,《北京晚报》“品读”栏目刊登了华人学者陈家基撰写的《“丁龙”是如何找到的》一文,详细介绍了确认“丁龙”身份的过程。原来:
“2019年开始,关于“丁龙”的线索开始多了起来。这一年,学者陈晓平先生披露了一个新的发现:1901年8月21日《中西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业名进隆”的报导。这篇报导中提到美国富商嘉滨咑为加榄巴书院(哥伦比亚学院)设立名“进隆”的奖学金,资助博学的华人到该书院掌教华文。他的仆役是一位叫进隆的华人,也设立了“进隆”的奖学金。这与“丁龙”的经历相吻合,“嘉滨咑”就是卡本蒂埃。“进隆”可能是“丁龙”在美国时使用的中文名字。这是一个极大突破。” ( https://news.bjd.com.cn/2022/10/19/10190956.shtml )
2020年4月,一位在美国的华人黄畅泉提供消息说:“当年捐款给哥伦比亚大学的“丁龙”是他外公的父亲马万昌,他还有个名字就叫马进隆。” 。“马万昌後人提供了不少关键资料,包括1972年马万昌的儿子马维硕写给儿女的家书;1907年9月和1907年11月H.W.C.(即卡本蒂埃Carpentier)写给Dean Lung(“丁龙”)的信;1907年9月美国Galway邮局寄给台山白沙千秋里Dean Lung的信封,信封上还有“广东新宁白沙千秋里”“进隆万昌”等中文字样。”
根据族谱记载,丁龙原名马万昌(1857-1936),又名马进隆,台山白沙镇人,1875年(18岁)到美国时的名字是马进隆,音译成英文为Mah Dean Lung或Mar Dean Lung,後来简化为Dean Lung,姓Lung名Dean,致使笔者此前误以为他姓龙名迪恩。下图是由他居住在美国的曾外孙黄畅泉先生在2023年10月回广东台山(旧名新宁)祖屋找到的马进隆的两张陈年照片,左图与美国哥伦比亚汉学系悬挂的丁龙照片高度相似,右图为马进隆回国後的老年照片。
马进隆(Dean Lung)在1901年(44岁)捐款建立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但由于美国当年的排华法案而被拒绝了定居和成为公民的权利,约在1905年(48岁)时被迫留下三个女儿,离开了美国,回到台山老家,过着优渥的退休生活,期间又生了一儿一女,1936年(79岁)安然离世。
根据台山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冯浩然提供的记录,马进隆的照片是装在铁相框中,表面附着灰尘,因年代久远而泛黄褪色,擦拭後可以看到,照片中的他剃着寸头,身着西服。陈家基认为,这是在美国纽约所拍摄的马进隆生活照。
陸礼強
2024年8月10日 – 于澳洲雪梨
Luc6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