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顽固的“读书的料”

文 / 张紫樱(教育资讯与文宣室职员)

篇名:《撕掉“好成绩”标签,我还剩下什么?》(节选)

作者:柳柳

出处:《撕掉“好成绩”标签,我还剩下什么?》

内容概要:作者以自身考上名校的经历,陈述了关于“北一女生活”的想象与现实,感叹同侪压力与绩优主义之于青少年的影响同时,也主张人应跳出从比较中获取认同的怪圈,不被优秀标签所绑架,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定位以及心之所向。

        有趣的是,种种对于自我的反思,往往都是在所谓的“长大以后”才像天命一般降临,恍然大悟,像是水烧开时冒起的白烟,别人一眼便知道这是内心翻天覆地的信号。等到水面平息之时,人就成长了,被岁月烧开的人格有着成人最坚韧的心性,对一切曾痛苦万分的事情都能一笑置之—— 外人谈起这种人生经历,不免赞许一句,感叹年轻人的蜕变。就像记叙作文最经典的叙事:“我做错了,我以前真该死啊,但我悔改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因此大人们对于那些艰深的道理,在多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压缩成一句:“你长大后自然就明白了。”

        而我作为一个被这些传统价值观拉扯长大的孩子,却会在过去思绪疯长的几年里,为自己的敏感而感到罪恶。一种过剩的早熟催生了无用的愤怒,无用的担忧—— 或者说,它们在这个年纪是无用的,得到那个成熟的未来,才能名正言顺地被提出来,或轻易或艰难地被去除。

        但这种情况对于一个早熟的人而言还算幸运,如果一个人能在学习以外的地方有更多“为自己而活”的记忆,有更多方式去观察世界,从而能更早地思考(或者换一个更傲慢的词:开窍),他或许会如文中的“北一女”那样,曾经深陷竞争,但迟早这些都会过去。可如果“北一女”式的生活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呢?意思是,在一个过早意识到“人迟早脱离北一女”的时候,遇上了最需要以好成绩标签当作核心卖点的年月。站在十年后的视角唾弃优绩、唾弃满口规矩道德的乖孩子、唾弃官僚化,但恐惧自己无能,也恐惧自己慢慢地便被这些怨气给消耗成一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弱者。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在十八岁那天说:“是的,我不在乎好成绩和好印象,我不在乎世俗成就,而我对自己的人生有十分清晰的认知,并且我坚信爱好比优秀标签代表的升学竞争力更加值得”。但高三这个前缀本身就带着沉甸甸的分量,为了表面的洒脱豁达而推翻自己当下坚持的根本,是太愚蠢的事。于是大人语带悲悯的“长大了就会懂了”,也就变成了一种慰藉。然而也正因高三是个“长大了”的阶段,很多人开始问我兴趣和未来规划,感兴趣的科系能赚多少钱,问我打算做什么职业,似乎“长大了”的世界在高三才解锁一部分。于是我想,撕去好成绩标签后,我的选择剩下多少?我说话的底气、说服他人的论据,都需要“优秀”做支撑,哪怕我知道优秀并不是唯一的上升通道,哪怕我的人格缺陷是怎么优秀也无法掩盖的——至少在这个年纪,我需要“北一女”。

        那撕去“北一女”标签以后呢?我不是一个胸怀大志,立志赚大钱的人,甚至我的性格、兴趣和特长(如果能被称之为兴趣特长的话),都注定我是个没法赚大钱的人。可悲的是,我因为更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选择向往“北一女”。

        我写过太多次自我的主题,但收尾时却担心没有升华和恍然大悟,会让我的所谓反思变成没营养的伤春悲秋。看,多么习惯讨好应试体系的自觉。曾经这份自觉让我痛苦,觉得自己就低那些自然而然地面对应试(无论优秀与否)的人一等了。我羡慕他们能游刃有余地不把考试当人生,并心安理得地吃喝玩乐。当然现在我发现他们和四十年前的年轻人没什么两样,大概我和四十年前的早熟青年也没什么两样。于是我开始反思,从家庭教育到物质生活捋了一遍又一遍,又一次怪罪自己早熟,同时为自己拥有热爱而罪恶。想过上一种充满热爱的事物的生活,是一件无谓的艰苦,可年轻人总是有那么几分痴心妄想的。

        曾经我写:“我出生在城市的边缘,十几年除了回乡没出过港口。城市边缘的时间走得很慢很慢。”

        也因此,我得跑得更快,去过上一种没什么世俗成就,但足够理想化的生活。

        我需要名,我需要钱,需要——我需要争气。

        我得争口气,才有出头之路。

        同时我恐惧茑屋书店、恐惧抖音、甚至恐惧电影院和奶茶,习惯性压抑物欲,在精神上富足自己,然后恐惧一切现代的、漂亮的享乐生活。对于这样的人,优秀标签能带来的好处是童年时根本不敢想象的。经年累月的努力,除去形成对优秀的病态依恋,也形成了这样的想法:我得爬得更高才能看得更广,得更加优秀才配得上我的野心。

        也因此,这是一篇没有恍然大悟、没有转变的读后感。上两回的读后感我把上野千鹤子的理论翻来覆去提了又提,这次自然也是可以的。除她之外,还有很多名人名言能当那个巨人,让我的文字踩在他们的肩膀,沾上几分巨人的伟岸。但提了就有用么?我没有感触,因为我所有的感触,都只是重复文中所说的优秀生思维。我也不能违着良心说自己顿悟了,就像人的伤痛不会医生解释了成因就自我愈合,我也确信放弃现下的努力去研究所谓“真正的人生”,会让我十年后在某个脑袋迷糊的阴雨天悔恨欲死。我愿意做那个拒绝顿悟、拒绝成长,还甘愿撞南墙的年轻人。我愿意一句话写满“我”字,用高自尊的笔调大肆渲染低自尊的经历。我愿意当一个执迷不悟的北一女。

        关于我这个“预成年人”的讨论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我隐约又听见某个不相熟的亲戚操着生疏的华语问我父母,望着我。

        “哎呀,一般啦,一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上那些全科A的学霸,她就没法比喽。”

        我听见父母如是回答。

        “成绩一般也可以做大事的!哎,我问你,你以后要赚多少钱?”

        我笑了笑,没有太多思考:“我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