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幸福 / 焦点

分享“喜阅”   一人一书推荐 

师长齐心推荐心仪之作,邀请大家共同领略其中的精彩,启发思考,共同成长。

● 谢锡福
(学校教育资讯与文宣室主任,人文教育研究与发展组组长)

概念民国


作者:杨照
出版:远流出版社(C628)

简介:“中华民国”是一个逐渐远去,又挥之不去的名字。“中华民国”是否已经不存在?今天我们常听到“中华民国在台湾”,是怎么一回事?这个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创造的国家,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却经历频仍的战乱与混乱。在那么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动荡与不确定的年月,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什么都可能的大时代。破坏与建设、黑暗与光明、被侵与抗战,各种政治、社会、文学等新旧思想的撞击与事件,各种骚动与纠结,逼出民国人物的智慧与活力。

作者杨照毕业于台大历史系,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集史学、文学、古典音乐赏析、国际时事评论等学识于一身。无论讲演或写作,皆展现雄厚文史学识底蕴,流露深沉的人文情怀。

推荐理由:作者花了十余年完成《不一样的中国史》(十三册),只写到辛亥革命。大家都知道辛亥革命之后的历史不好写,无论是在中国或台湾或海外,对那段历史的书写,充满各种偏见、评断与史观的差异。

《概念民国》不是一部民国史,而是提出如何解释民国史的各种问题和事件;如何从中国史的角度看待民国史,如何结合当下现实与台湾史的角度来理解民国史。

这是一部从“中国史是台湾史重要的延展”结合当时国际影响下书写的史论文集。作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是一部引人入胜,极具洞见与史识启发的好书。■

许梅韵
(副校长、教务处主任)

《集体错觉》

作者:L.Todd Rose (陶德·罗斯)
出版:平安文化出版社(C541.7)

简介:为什么当空姐神色不对劲,就能导致全机乘客陷入恐慌?为什么古代贵族认为吃番茄会染上铅中毒的谣言传播了200年都没有人破解?历史上频频出现的“带风向”现象,究竟为什么?哈佛大学教授陶德·罗斯认为,这种现象的关键不在于媒体的偏颇,而在于人心的“从众心态”——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与认同,为了融入群体、获得归属感,往往选择闭口不言,甚至说出违心之论,于是产生“集体错觉”。然而社会的解药也在我们自己的口袋里,驱散集体错觉迷雾的力量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推荐理由:生活中充满大大小小的集体错觉,甚至很多时候我们也没发现其他人也困在错觉里面。而当体内的社交天性开始工作,我们就更容易失控,陷入“模仿陷阱”,并因为身边堆叠了一群同样言语和思路的人,倍感心安。这时候,危险开始出现:我们不再问“为什么”,也让曾经冒出的丁点疑惑在集体错觉滚动出来的雪球中熨平、消失,整个群体进步成长的力量就会被封印。这本书启发了我于工作上和生活中,要适当地“玩起叠叠乐”,懂得抽出哪根关键的木条,才能让整座塔瞬间崩毁。有意思,大家一起来和《集体错觉》对话吧!■

黄英莲
(图书馆主任)

《在地生活手帖》创刊号

编辑:1Balcony 团队
出版社:1Balcony 团队(C738.6734)

简介:《在地生活手帖》以日常、在地生活为创刊要旨,创刊号以“万挠(Rawang)日常”为地方主题,汇集了在不同的生活、工作空间里发光发热的人,牵出一个个好人好事。

推荐理由:“是的,我们推出了一本杂志书!拿在手,就是一本书;读起来,一个个人物故事,激荡你对生活的感受力。有些文章你可能已经在线上阅读过,这次多了纸本的温度,可以让视角停留久一点,也让思想更深刻一些。”—— 我被编者这段话触动而翻阅。我的读后结语是:这是本品味生活,设计精致的杂志书,喜欢设计与趴趴走、到处旅游的人会喜欢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

● 刘久进
(课外活动处主任)

《陪审员》

作者:HS Chandler(钱德勒)
出版:春天出版社 (C873)

简介:故事双线并行,是发生一个看似美好的家庭里的命案,一名叫作爱德华的男子倒在一片血泊之中,妻子玛丽亚拿起丈夫的手机向警方自首。另一个视角则是陪审员之一珞蒂,一位迷失在单调生活、失去了以往的活力与自信、无足轻重却不满现况的家庭主妇。整个故事主要由两人的视角推进故事,呈现出法庭上的攻防与陪审团成员之间的互动,还有两人同为家庭主妇之间的生活与心理描述。

推荐理由:《陪审员》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法庭惊悚小说,吸引读者的不仅仅是紧张刺激的情节,更有深刻的人性剖析和心理层面的挖掘。我推荐理由有:一,书中情节紧凑,扣人心弦,从一开始的谋杀案发现,到陪审员珞蒂的角色逐渐显露,读者将陷入对真相的追寻,难以自拔。二,书中对开庭审判的描写具有真实感,读者将深入了解法庭的运作机制,以及陪审员在案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也对于喜欢法律题材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视角。三,书籍得到全球最大书评网站的推荐,说明它在读者中取得了认可,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你喜欢法庭惊悚小说、喜欢推理情节,或者对人性和法庭运作感兴趣,那么《陪审员》无疑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 谢广婷
(辅导处主任)

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
《安静:内向性格的的竞争力》

作者:Susan Cain(苏珊·凯恩)
出版:Penguin Books (E173)

简介:回想一下,当我们在一个团体中,是否会习惯性地认为健谈的人要比沉默寡言的人更聪明些?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作者指出在外向性主导的社会中,同样具有优势和潜力的内向者往往被忽视或误解。外向的人寻求刺激,而内向的人更注重自身感受,并在不被关注时展现自己的能力。世界上有1/3以上的人是内向者,其中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沃伦·巴菲特、比尔·盖茨等。而他们在领导、创新和创意方面所具备的优势,是本书讨论的重要议题。

推荐理由:内外向的特质像是共存于同条光谱,没有人是完全的内向或外向。人的个性即使再怎么接近某一端,仍然会带有少许另外一端的特性。内向是一种有价值的姿态,每种性格都有让自己闪光的方法。《安》能帮助你更加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并学会拥抱自己的特质。

● 邝美玉
(华文老师)

《做好自己喜欢的事,就会闪闪发光》

作者:蔡佩轩
出版:境好出版社 (C177.2)

简介:作者毕业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药学系。基于对音乐的热情与执着,作者回台湾专心冲刺演艺事业。作者在书中分享自己美梦成真的三个步骤:谈梦想、写日记以及列清单。

推荐理由:为什么作者有两个光环(药师与歌手)?作者为何以及如何戴上第二个光环?只要你阅读书中的字字句句,你就会被作者的特质与信念所感动。闪闪发光之前是什么呢?泪光闪闪。

以下两句是书名的注脚:“音乐,让我找回蓝天和阳光。”“只要心有光芒,看到的世界就会发亮”。

● 颜毓菁
(生物老师)

《停止你的精神内耗:先完成,再完美》

作者:刘轩
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 (C173.7)

简介:事情压不垮人,但面对事情的态度可以。我们常常因为一些小事,陷入被来回拉扯的情绪中。从而停步不前,思想反复斗争,精神不停地在内耗。每天被自己折磨得筋疲力尽。

哈佛大学心理学学士刘轩总结了“与自己相处”的心理学行动方法:降低内心的负面声音、克服惰性、多一些自信、不拖延、不等待、不焦虑、自责、拖延症、过分敏感、胡思乱想,学习与完美主义共存。

推荐理由:凡事“先完成,再完美”,推荐给大家!

● 赖于宁
(华文老师)

《杏仁》

作者:孙元平
出版: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C857.81)

简介:每个人的脑袋里都有一组大小、形状跟杏仁差不多的构造,因此被称为“杏仁核”,但我的“杏仁核”好像坏掉了,医生说这是“述情障碍”。对我而言,开心和难过,只是抽象的概念,只是模糊的印刷字体。可是还好有母亲和外婆,我的生活并不算糟。直到那个圣诞节。母亲病重、外婆去世,我只是静静看着这一切在我眼前发生,连一滴眼泪都没有报答。从那天起,我变成别人眼里真正的“怪物”,直到我遇见另一个怪物。

推荐理由:我一直相信,每一条鲜活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最纯洁无瑕的,但我也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生活轨迹,成长出各自的人生。我始终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人会天生没有爱人的资格,所以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在生活中曾迷茫过、曾觉得自己格格不入的人。无论你多么地不同,总会有人张开双手,拥抱你真实的模样。正如作者孙元平说的,“人会成为正常人,或者怪物,都与爱有关”。

● 朱秀雯
(华文老师)

《另一种日常:生活美学读本》

编者:凌性杰、范宜如
出版:麦田出版社 (C855)

简介:本书收录跟“生活美学”有关的32篇散文,包含传统散文、短篇杂文、人物采访等。其中包括房慧真《钟永丰:庞克乐手杜甫穿越过来了》、蒋勋《池上日记》、李欣伦《致那些被弃的》等。各类文章内容贴近当代生活情景,含括日常生活的诸多面向。透过广泛阅读多元和精彩的作品,期待读者在文字中能品出“生活美学”的核心—— 过好日子,好好过日子。

推荐理由:《另》像一本生活情境的专辑。在这个云端时代依然需要知识与结构、意象与思辨。要把日常的艰辛和甜美写得耐人寻味并不容易,如果你想要学习如何如实记述,安排喻象,延展记忆的景深,加强观察和叙事……这本书的各类作品适合你细细品味其中的美。虽然生活未必样样美好,但我们可以驻足日常,寻觅生活中的美感,接住生而为人都可能有的困顿和困惑,让文字和生活紧密结合,找到一个美好的意义出口,让平凡的生活有了“另一种日常”。

● 杨梹
(音乐老师)

《蜜蜂与远雷》

作者:恩田陆
出版:圆神出版社 (C861)

简介:以四人为首,近百名怀抱梦想、经过多年苦练,甚至不乏“天才”称号的参赛者们聚集于此。比起体力上的极大负荷,因比赛而浮现的自我怀疑和怯懦退缩或许更令人煎熬;但唯有不断克服难关与考验,才能举步向前,看见自己想看见的音乐风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推荐理由:我喜欢阅读和收集与音乐相关的图书。 围绕钢琴比赛参赛者的《蜜蜂与远雷》,不乏有认知上拥有音乐才华的佼佼者,也有试着再拼一次的努力家。不过对四个角色在探索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解读、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既让我有为了要摸出什么思路而不断思考、找刺激思绪事物而产生的亲切感;也有投入或是单纯愉快地演奏初心的提醒,最重要的是“连接”—— 无论是要解开心结、与人联系还是去用自己的方式来创作,除了学习(音乐、学业)的求精之外,静下心来去寻找这种“连接”:与自身经历、外界之间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关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觉得这本书多少也通过角色们的音乐表现了这点。至于书里提到名字很长的曲目你有没有听过?那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 叶婷婷
(图书馆助理)

《我与情绪小怪物》

作者:Roberta Guzzardi(罗贝塔·古扎迪)
出版:亲子天下出版社 (C176.5)

简介:故事中的小女孩,代表着在生活中陷入各种心理内耗的我们,而情绪小怪物,则是代表不完美的另一部分自我,潜藏在被我们厌恶、想舍弃、不愿面对的内心阴暗面。

推荐理由:“生活本身就存在着微小却美妙动人的瞬间。”悲伤、孤独、怀疑、焦虑、恐惧……一直存在于我们内心阴暗面的情绪小怪物,当你对他坦然,你会发现,真实的自己远比自己想像中的可爱,也远比想像中强大。与你的小怪物启程一段旅程,希望你能在这旅途中找回自己存在的理由。

● 林齐荟
(教务处助理)

《生活不在别处,当下即是全部》

作者:老舍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C848)

简介: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不纠结于过去,不惶恐于未来;不妄自菲薄,亦不枉负初心;一辈子很短,要么有趣,要么老去。

推荐理由:最吸引我的就是书皮中短短的几行文字,简单明了,直奔主题。颇为符合现下潮人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模式:“永远”太远,“当下”才是全部。

紧张的繁华都市中,生活总被压得喘不过气。若能在雨过天晴后,让心灵获得恬静的下午茶,或许苦涩的咖啡并不再是忙碌中协助提神的药瘾,而是蛋糕与口腔间的一抹淡雅点缀。老舍的散文,书写的除了是自身的经历与小故事,其还带出对生活的态度—— 若将生活细嚼慢品,才会发现“万物皆可爱”,缠绕自己的苦命绳索才能获得救赎的解药,平凡中找到色彩斑斓的诗意,“活着”其实可以很简单。老舍的文字,像是跨时空写给我们的生活启示。

● 林慧婷
(资讯出版组组长)

《改变历史的50种食物》

作者:Bill Price(比尔·普莱斯)
出版:积木文化出版社 (C309)

简介:以多幅精美绘图海报、实物照片与艺术作品加上生动的文字描述,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面向,认识及了解人类以食物构筑的历史及文化。

推荐理由:这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加上精美的绘图及照片,让读者通过50种食物,了解了食物不仅仅只是果腹、满足口欲,更是文化的传承、社会的变迁,推动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与文明。读后,让我在享受美食的当儿,对食物有更多珍惜、感恩的想法;“识食而惜食”,皆因每样食物都得来不易。

● 张紫樱
(学校教育资讯与文宣室职员)

《二手时间》

作者: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
出版:中信出版社 (C880)

简介:书中以口述采访的形式记录了1991年苏联解体时期不同生活背景的俄罗斯人对生活、社会、历史、理想的看法与故事,讲述个体在时代的巨轮下所经历的种种变化,以及沉重的变革下属于小人物的矛盾与迷茫。

推荐理由:一种鲜活的、惯性的、熟悉的生活架构在一夕之间轰然倒塌,导向的是历史的新一段,也是生命在与时代共处、抗衡下的一次反思与诉说。人们在集体生活中得到的不仅是共同的信仰与追求,也有途径历史转折之时的反叛与矛盾—— 但无论谁都明白,从过去至未来,这些沉重、烦闷、错位矛盾的生活,或许会随着时代慢慢沉寂,变成博物馆展出的伤疤。但那些曾经鲜活热烈的一切,依然会被封存在集体记忆里,永不遗忘。

● 蔡美玲
(学校教育资讯与文宣室职员)

《以动物为镜》

作者:黄宗慧
出版:启动文化出版社 (C383.7)

简介:这样爱动物,错了吗?

对于它们的感同身受,只是我们的情感投射而已吗?从没有解答中找寻可能的最好答案。吃肉的人有资格声称自己爱动物甚或做动保吗?这样不是很伪善?只选择性地爱某些动物不对吗?我们怎么确定“动物福利”不是出于一种拟人化的想象投射?会不会我们为动物设想的根本不是动物需要的?

这些提问,是否也是你的疑惑?关于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你会不会好奇,动物是不是也有情感及感知痛苦的能力?

推荐理由:此书以短篇故事巧妙地映照了动物在当代社会中的许多面向,虽然故事本身并未试图诉说任何动物保护理念,但读完后,许多情节会不时在脑中缭绕不散,并且允许我们慢慢推敲出自己的提问及想法。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动物为镜,我们能看到人类的影子,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