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读想

追梦途中的挣扎与成长

文 / 张紫樱(高三文商平)

        开头说个笑话:我一开始以为这是迪士尼出品。

        然而是皮克斯。

        有一部分对本片的评价聚焦于它与皮克斯珠玉在前的经典的比较,但我并不想以出品公司与影史的角度去评价这部动画电影。关于本片,它的画面非常好(看过《三体》动画以后我对动画的忍耐度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宽容)。女主角梅丽达(Merida)的人物塑造在一众公主形象里是极其新颖且成功的,是难得不聚焦于爱情,反而重点突出亲情的作品。情绪饱满,人物弧光明显,以及不知道是不是动画电影的风格,制作组擅长在严肃的情节穿插一些笑点,伏笔揭露也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要说叙事上的缺点,大概是模糊了时间流动,将近结尾时才发现故事的时间线刚过了不到一天。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好故事。但我笑不出来。

        我看电影,向来是该笑的时候不笑,该哭的时候不哭的,那些穿插其中的小笑点确实能缓和影片的基调,让它真的如分类里写的:喜剧、动画、奇幻、冒险。然而这个故事时代背景是在中世纪,“部落文化”依旧存在的社会背景,没有奢华、高贵的城堡,颇具野性、奔放(同时保守)的风格。我想梅丽达之所以能学习射箭,多半也是因为她的生长环境足够包容,尽管她母亲埃莉诺(Elinor)代表的依旧是端庄得体,温柔优雅的女性形象。结尾国王与王后的重逢,能看出他俩确实感情深厚。因此,母亲是长大了的公主,是“他们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话后日谈,王子与公主变成了国王与王后,那么他们的公主理应也得到幸福——它本可以遵循这份大家秘而不宣的传统,写一个在现实里极其罕见的,关于自由与尊重的爱情故事。但它写出了联姻制与母职绑架,写出一个女性千百年来的“从来如此”,写出母亲也曾为此有过的烦恼不安,如同梅瑞达的束腰,紧紧绑住了它全部的喜剧元素。

        如果没有奇幻要素,没有女巫与磷火,梅丽达的选择要么引起战争,要么她从此被捆绑着过一生(抛开几乎是空想主义的梅丽达的“团结论”)。这是一个成长故事,但成长的冲突却是由她自己引发的。无法否认她对女巫的盲目信任,但设身处地地思考,似乎冲动地与女巫交易也是合理的。

        我知道以一个上帝视角要求梅丽达认知到这不是她母亲埃莉诺能左右的社会传统,是一件不合理的事,在那样的情况下,她能责怪的理所当然是她的母亲,这也是合理的。但在人物动机如此合理的情况下,梅丽达的选择却几乎酿成悲剧。就像茨威格笔下的“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女巫让母亲(以及传说中的国王)变成熊,是因为她只会这个魔法。但这个魔法确实满足了许愿者的请求:只要母亲变成了失去理智的野兽,甚至不需要失去人性,只要她还在那个城堡里,要么她被国王及其他部落首领联合杀死,要么她把众人都咬死,无论哪种走向都会改变梅丽达“缔结婚约并结婚”的命运,但这绝不是她想要的。

        “女儿到了青春期,会成为母亲最激烈的批判者。”结尾梅丽达与母亲埃莉诺感情的隔阂赶在咒语不可逆的日出之际被修补好了,母亲的重要性胜过了心中的骄傲,她的“青春期”过去了吗?毫无疑问这个结局是更令人喜爱的、更符合市场的,不那么写反而会破坏前面塑造的诙谐基调,但我依旧忍不住想,梅丽达如此完美的成长故事,背后又有多少没能成为有着幸福美满家庭的王后,却依旧不明不白步入婚姻的公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