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读想

阅读余华著作 《活着》 有感

文 / 李芗宸(初三爱)

余华 / 著   

作家 / 出版   

C857.7 (0107965 )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余华在评价自己这本书的时候如此说。他在写这本《活着》的时候确实也活着了。

        《活着》这本书带给读者的是一种绝望和一个最真实的中国。中国的大跃进时期、国共内战、人民公社、红卫兵等,都反映了中国近代所经历的痛苦、磨练。故事主人公徐福贵能在这几个时期内活着,可说是大幸。

        我想,人偶尔会冒出“想死”的想法。在现今的社会里,我们都会开几句玩笑:“哎哟!死了死了,我死了。”玩笑归玩笑,但是在《活着》这本书里,那些人物真的被逼到了一个无底的深渊,想要挣扎、想要反抗、想要逃亡、想要活着,但是自己已经活不了了。在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么怎么也活不了。”这是福贵在听闻好友春生上吊死后,他对自己妻子家珍说的话。这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我翻来覆去地想,当初故事里的这些人为什么会活着?是什么让他们要活着?看完这本书后,我推理了一下他们每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及理由。

        首先我们先说福贵的妻子——家珍,我认为家珍活着的意义就是她的子女。家珍在离开福贵的时候,她一句话都没有说,淡淡地望着福贵离去。那时她带着肚子内的儿子有庆,回到父亲家里。后来,家珍在一个平静的午后,又带着有庆回到福贵的家。书中没有过多说明她回来的缘由。当时家珍没把女儿凤霞也带走。她回归福贵的家,应该是舍不得抛下女儿凤霞吧。到后来,家珍被诊断出软骨病,当时她的病情还没有太严重。但是在儿子有庆去世后,她病得更重了。在家珍病情好转后,却轮到女儿凤霞去世。眼看自己两个儿女都死了,相信家珍是承受不到这样重大的打击,此时的她已病入膏肓。过了不久,她终于不敌病魔而逝世了。

        当初有庆非常细心地养育他的两头羊,他每天早上上学前,都会割草喂它们,每次因为这样都差一点迟到。后来,那两头羊被人民公社抓去了,有庆对此十分不甘。好景不长,公社的羊已经逐渐宰完,终于要轮到有庆那两头羊了。这段故事有一个很讽刺的点——某天家珍呼唤有庆来吃包子,还说当天的包子特别多肉,哪知有庆回了句:“他们(人民公社)把我的羊宰了。”

        过了不久,有庆也去世了,他的死法让我十分厌恶当时的分层 / 官僚制度。故事说到当时县长的妻子病了,要人捐血。有庆就读的小学里的学生纷纷被叫去抽血,结果其他学生的血型都不匹配,唯独有庆的血型匹配。有庆因而被抽了一大包的血。抽血导致他的嘴唇都变绿了,但血还是继续抽,抽到最后,有庆宛如变成一具又干又冷的尸体。

        有庆这种惨痛的遭遇,给了我极大的冲击。难不成有庆活着的意义是他那两头羊?这两头羊就如家珍和凤霞。这两个人死了,有庆也必然活不下去。这也许是作者的暗示吧。

        春生——也就是故事中的县长,他在国共内战时期和福贵被抓去了国民党的营地。他们俩都大难不死,活下来了。春生原本做县长做得好好的,但不知为何被挂上了走资派的名声。这无疑是给春生一个很大的打击,常因而遭到拳打脚踢。春生顶着自己臃肿的脸来到福贵的家中,他手里拿着钱,想要以此偿还有庆的命。家珍为自己儿子无辜的死还是心有不甘,拒绝收下那些钱。但是家珍还是嘱咐春生,一定要为有庆活着,因为有庆牺牲了自己。可是到最后,春生还是选择上吊死了。家珍说,她的儿子有庆不值这一点钱。当家珍拒收的时候,春生就认为家珍不要“收回”有庆这条命了。春生本应要为有庆这条命而活着的,然而在家珍拒绝收下他这笔钱的时候,他感觉自己无法弥补过错,活着变成是个煎熬。于是,春生选择了上吊,了结了自己的性命。

        凤霞——有庆的姐姐,是家珍和福贵的宝贝女儿。国共内战时期,福贵被抓了,只有家珍一直在养育女儿凤霞。家珍在有庆死后,变得更加关心凤霞。在自己病重后,家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凤霞早日出嫁。凤霞和“偏头”的二喜决定结婚,让家珍很开心。过了不久,凤霞有了孩子,家珍更欢喜了。但是好景不长,凤霞生下一个儿子后,因为失血过多而亡。我认为,凤霞像是为了满足家珍的心愿而活着,因为家珍的心愿就是她的宝贝女儿凤霞能够出嫁生儿。凤霞最终完成了家珍的心愿,也还清家珍对她的养育之恩。凤霞终于安心离世了。

        二喜—— 凤霞的丈夫,是个偏头(就是头歪了一边)。二喜是工地工人,妥妥的工人阶级,赚到的钱不少,也不多。二喜通过媒人介绍认识凤霞,为了和凤霞结婚,他借钱办了个轰轰烈烈的迎婚仪式。二喜为此得一直还债。凤霞为他生了个孩子——苦根。在凤霞去世后,二喜只好自己担下照顾苦根的重任,每天都得背着苦根往工地工作。有一天,苦根在工地附近的池塘玩丢石子,二喜也照常在工地做工。忽然,一个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二喜的脸上,他痛苦地喊着苦根。水泥板被移开后,二喜的头直了,嘴巴开着,仿佛在呼唤着苦根,可惜已经没了气息。二喜是为了还债而活着,他其实也是为了凤霞而活着。凤霞死后,债务仍然要偿还。他每天都往工地里辛苦工作,就是为了还清债务。

        苦根——凤霞的儿子,他的出世是否是一个意外?一个本不该出生的孩子怎么出生了?难道是有什么暗示?我认为,这只是作者余华创造一个令读者心痛的人物。他的出现可说是送给福贵和家珍的一个惊喜,但是他一出生就没有了妈妈,其实十分可怜。在苦根对死还没有任何认知的情况下,他的父亲二喜也走了。剩下福贵这个老人家孤单地照顾他。故事说到福贵煮了豆子给苦根吃,苦根当时很饥饿,哗哗两下就把豆子吃光了,福贵也不为意。直到福贵从外面回来之时,发现苦根已经倒在地上,身体僵硬,一动也不动,福贵才惊觉给苦根吃太多豆子,把苦根吃撑了。苦根这个死法让我无法接受,感到十分痛心。

        福贵——故事的主人公,败尽家产,导致了以上这些事情的发生。他的日子过得那么痛苦不堪,到最后一人孤苦,只剩下一只牛陪伴着他。他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人为了活着而活着”,这句话就是他生存的意义?身为学生,我们可以为了分数而拼命地活着;父母为了维持家庭的经济来源,坚持去工作,努力活着;而福贵一生辗转波折,到最后还是一无所有。我想,他活着,应该就只是为了活着吧!

        人生苦短,既然活着,我们就要痛快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