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读想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读后感

文 / 翁柳洁老师(高二华文老师)

著 | 叔本华

出版 | 江苏凤凰文艺

馆藏 | C191(0101994)

内容简介:

" 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梦想破坏者 " 和你聊聊梦想。德国哲学巨擘叔本华的哲理散文集。常识,于社会而言是公民意识,于个人而言则是一种觉悟。这是一本关于常识与理想之书。

叔本华,一直存在我心,但是要好好地读他的作品,我这前后,断断续续,一直都无法很好理解。哪怕到今天,有些理论我依然没能明白。但是,这一次再次拿起他,逼迫自己的当儿——突然发现,似乎,因为自己工作了数年;似乎,因为年龄的增长,我好像对某一课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开篇,就看到了这么一句话 " 人生好比棋局,我们走棋的路线取决于对手的走法——在人生中那就是取决于命运的意志。" 用个庸俗的说法,那就是 " 计划赶不上变化 " ,时时刻刻都得改变策略来去应对当下的可能。比如我们现在面临的新常态。但是放大来看叔本华的这句话,我脑袋里头想到的是,对手是怎么样的人,我们就会决定用什么方式来处理,甚至会做出相应的决定与抉择。我们选择欢笑于他,或我们选择冷落、疏远于他,这都是我们对于不同对手的走法,还有个人对命运、幸福的掌握,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意志。因为它不再是客观上的表现,而是有了自己的主观行为。所以叔本华说 " 永远不要忘记,灾难和不幸——不管是大是小——都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人沉浸于烦恼抱怨的理由...... "

人生本就有着无数的痛苦等着我们,而面对它 " 最好的办法就是确信:所有发生的事情——不管是多大还是多小——都是必然的。一个人会很快接受不可避免的事物,即那些必然发生的事。如果他知道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他就会明白事物原来只能如此......"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自然地就拥有了相当额度的勇气(超过了一定额度,那就可能沦为轻率鲁莽了)去面对。这个面对,有着每个人各自的期许,比如希望自己在这段人生中,可以获得那无限的名声和荣誉来巩固自己;或许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别人的肯定,来让自己更有信心,等等等等。

熟不知,过于重视他人的眼光,只是在给自己施加一层又一层的布帘,蒙蔽了自己的世界。你忘记了自己,而把别人放在了第一个位置,岂不可悲?我们来看看一部优秀作品的名声何时才会来?" 作者能否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名声的到来,要看外在的情势和运气如何。他们的作品越是崇高伟大,他们生前享有的名声的机会就越小。" 说起来,还是想当有共鸣的。比如,想想越是伟大的哲学著作,越是少人阅读。叔本华甚至表示,因为这不是写给该时代的人看的,而是为整个人类而写。他们不会去迎合时代的色彩,不会想要去得到这个时代人的共鸣," 他们所做(写)的一切,对他们(该时代的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因此不能被他们(该时代的人)认同。" " 人生更欣赏那些仅描述自己短暂一生中的幻境或者当下时刻的气息,属于这个时代、生于斯死于斯的人。" 所以啊,这也是为何一部伟大作品总要等到作者去世了以后,才得以 " 发扬光大 " 。这就是所谓的“一个人的名声越持久,它的到来越缓慢,因为优秀的作品需要时间来发展、成熟。"

若过于在意这个世上所有人的眼光,那你的人生会不会因此而被同化而没有自我呢?甚至你写出来的作品,或许只是为了迎合当下的时代风气。像歌德说的“如果我一再踌躇,为别人的话儿瞻前顾后,那就无法活在这个世上了。正如你所看到的,那些人趾高气扬的神态,就是为了炫耀自己,藐视、忽视他人的存在”。这样的妒嫉与诋毁,使得时间上的一些有价值的作品或许走向长时间上的沉默。就如我这些年领悟到,越有能力的人,越是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越多;而没有能力的人,似乎深怕自己会被比下去,或者害怕自己的存在没人关注,就开始了各种 " 炫耀 " 。而最可怕的是,前者属于少者,后者却属于大多数人的世界。

" 社会群体对才智卓越之人造成的危害就是: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由此导致人们期望相同的要求和权利。然而同时,才智与能力的悬殊意味着他们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不同的。所谓的 ' 文明社会 ' 承认一切的权利和要求,唯独不承认智慧——这简直成了一个禁忌。" 最可悲的是 " 社会要求人们对各式各样的愚蠢、麻木、沉闷和反常无限容忍,而卓越的才智和思想,其存在却对他人构成了冒犯和损害,尽管它无意这样做。" 这个社会的趋向,似乎都在扭曲、萎缩,甚至逼迫我们都要改变,改变成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样貌。此时的你,又该如何不去介意他人的眼光、甚至他人的嘲笑呢?所以作者才提出,"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 。

忍受孤独的能力,是最直接让自己和自己的相处。你害怕孤独吗?所谓学问,是孤独中做成的;眼看世上留下来的一些大著,都是在孤独中完成的。" 因为热衷交际往往破坏我们内心的宁静。" " 心灵的宁静对我们的幸福来说,是仅次于健康的第二要素。也许你会说,对生命的热爱,又怎可以对社交忽视呢?或许我们可以自问,是不是像叔本华所说的 " 。" 人们对社交的渴望也并非源自对社会的喜爱,只是出于对孤独的恐惧罢了 。" 是这样吗?

"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 ,到底应当如何理解?脑子里,似乎有些明白。似乎 " 在思想领域,荒谬和反常一直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而真正优秀的作品很少被发现......而只能是一次次地被那些愚蠢乏味、矫情做作的东西排挤出来。" 那,我们是要选择孤独中成就自己,抑或是成为社会上的主流趋势呢?

最后我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总结—— " 当时髦粉墨登场,常识便归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