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读想

广告《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那怕只有一公里,也要择善而行。”

林安琪(高三理信)

“像枝头的叶,像墙头的歌,我们都会消失。唯独爱与善,才能永恒。”——  余秋雨

一公里,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或许只是两三分钟的车程,或许只是跑几步就可以完成的距离。但是对于有些人而言,这一公里,却有着重要意义。忘了是什么时候,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来自中国滴滴出行的公益广告,叫做《最后一公里》。影片由真人真事改编,不长,但给我的印象却非常深刻。

广告的第一幕是堵车的场景,车内坐着一位打车司机与一位乘客。当路程只剩下一公里时,打车司机选择了提前结单。这就意味着剩下的那一公里路,司机是不收费的。看到这司机这一个举动的乘客顿时慌了起来,当我们都以为司机就要把他丢在这堵满车的高速公路上时,下一个画面就闪退到了司机好几年前的一段经历。这位司机的女儿在好几年前患上了克罗恩病,一种无根本治愈方法的疾病。庞大的治疗费不仅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更是让司机担起了同时照顾女儿和筹钱的责任。但因为自己的车太过于老旧了,因此平台决定停用他的账号,直到他换辆新车。没了车,意味着没有了收入。这一个消息让之前都非常坚强的司机,第一次在车内崩溃大哭。所幸的是后来该平台得知他的状况,就紧急调新车来帮助这位司机。这位司机为了表示感谢,每次都会提前一公里为乘客结单。

这一个广告,让我陷入了无尽沉思,并给我留下来非常深刻地印象。广告内的司机身为一位父亲,在得知自己的女儿患上疾病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决定卖掉了自己多年房子,只因为“闺女是他的命根子,命要是没了,要房有什么用”。他没有传统古代社会的重男轻女,没有看到女儿生病后就想抛弃她,把她嫁给别人。他一心只想医好自己女儿的病,给女儿找省里最好的医生,给自己的女儿得到最好的治疗。那怕自己每天早醒一点,晚睡一点,吃少一点,他都不埋怨,因为这样才能够筹到女儿的医疗费。我们的父母就像广告内的父亲一样。他们用了他们大半生的努力工作来给我们一个高质量的生活,优质的学习环境,但常常换来的却是我们对他不冷不热的回应。我们常常赞颂母爱,却常常忘了那含蓄的父爱。正如那个广告内的父亲一样,或许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对我们的爱,也不愿意分享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难题,但他们会默默地用行动表达自己的爱,默默地去消化自己的情绪和解决问题,在背后为我们遮风挡雨,保护着我们。

这位司机的故事就让我想到了这或许就是在这疫情期间有些人真实正在经历的事。疫情严重打击经济,许多人因为这场疫情丢失了工作,背上了还贷款的压力的同时,家里或许就有人染上了新冠肺炎。不是每一个人都像这则广告的司机一样幸运获得帮助度过难关,更多人是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过着非常困苦的生活。这是没有经历这些事情的我们永远都无法感同身受的,所以我们除了应该要好好感恩现在拥有着三餐温饱,身体健康无病的生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我们有能力的范围下,我们可以选择帮助他们,让他们也变成“幸运”的人。帮助他们不一定是要金钱上的资助,有时候那怕是一袋米,一饼干,一些生活用品,一句暖心的慰问......或许就可以让他们生活得到一点点的改变。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是植根于内心的善良。这一些行动应是要发自内心,而不是抱持着别人也应该帮回我们的心态去帮助他们。谁都会有下雨没伞的时候,谁都会有遇到困难的一天。很多时候,我们的善意对一个人来说就是一次的救赎。

一公里,是司机为了感谢别人给自己的帮助,决定也把这一份温暖传递给别人。因此接的单都提前一公里结束,虽然少一公里的计费但他还是会把乘客送到目的地。这一个广告虽然只有四分钟,它却很真实,它让我们看到了父爱的伟大,成年人生活的困境,以及世界的温暖,让我留下非常深刻地印象。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从出生开始就可以被上帝眷顾,被世界温柔对待。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就会发现生活不是每一次都顺心,所幸的是有人愿意帮助我们,他们不为利益,不为回报,让处在黑暗的我们感受到一道光。在被人照耀的同时,也许我们也可以选择把那一道光反射给其他人。因此,让我们把这一份温暖,这一份爱,这一份善良,一直传递下去。就如广告结尾所说的“那怕只有一公里,也要择善而行”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