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圃 / 学生作品

从“心”开始


黄水晶(高二文商勇)

纸上的作文已标上了句号,但我的人生却才刚刚开启。人们都说:“梦想”二字,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更像是一场笑话。我们经常都会听见大人们描述的社会是这样的:黑暗、恶魔、绝望、无助、恐慌、死亡。在这12个文字里,没有一句是“希望”,更没有“重新开始”的勇气。我想问问大人们:“你们最初的梦想呢?”为什么在你们的世界里,梦想会是一场笑话?我相信每一个大人曾经都抱负过梦想,死死的抱着那个“希望”,不让它从怀里离开。但是为什么,现在的我看不见你们怀里的“希望”了呢?我想,在大人们眼里,我一个17岁的女孩,并不能理解他们此刻的心情。的确,我不能理解你们,但是总有一天,我也将会披上西装,穿上高跟鞋迈向这个00后的社会。到时候,我也会成为你们吗?我不知道。但是我希望当我迈向这个社会时,哪怕未来有多么绝望,我都不要放弃追求内心的自己,追求那个属于自己世界的“光芒”。我更希望在未来,当我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甚至很糟糕的事情,我能勇敢地让自己有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重新开始可能对很多大人来说已经是来不及了,但是我想说:“当你愿意开始,一切都来得及。”我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奥普拉•温弗里。对于许多人来说,失去一个孩子比事业失败更加糟糕。奥普拉在14岁时生下的孩子,结果她的孩子不幸夭折永远离开了奥普拉。这段地狱般的经历一直折磨着她,她不仅要克服丧子之痛,还要面对堂兄、叔叔和一个亲友的反复骚扰。尽管过去的经历如此悲惨,但她选择了重新开始,选择放下过往选择接受曾经的历史,最终她凭借着自身的努力积累了29亿美元的身家。你们可能会说:“这是少部分的人才能成功的啊!”那么我想告诉你们:成功并不是赚大钱,住豪宅,而是活成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说说一个关于我自己的故事吧!在我升中学时,我发现自己再也不是人群中那个闪闪发亮的自己了。当在新的班级时,身边所有的人都比我优秀,甚至有的获得了省里的跆拳道一等奖、象棋比赛全国奖、相声比赛全国一等奖等,他们都比我还要优秀,甚至可以称得上“天才”。那时的我浑浑噩噩,成天都在焦虑的日子里度过,看着身边的人身上的闪光点,让我感到不安,让我感到迷茫无助。我选择了成为一个普通学生,身上并没有任何的闪光点支撑着我。到后来,一个同班同学的嘲笑、看不起,她说了一句我至今都无法忘怀的:“我不相信你。”这句话让我顿时清醒。我问自己:“这是你喜欢的自己吗?别人都不相信你,那你呢?”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我有一股不争气的脾气,想证明给对方看我是优秀的,甚至可以比对方更优秀。我选择了重新开始,选择了再一次的站起来,站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其实,重新开始并不难,要用那颗炙热的心,感受到它的跳动,那才是真正的“从心”开始。

大人们,“梦想究竟是什么?”戴尔•卡耐基曾说过:“我们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的事情。”我想,“梦想”是我们在追逐自己的道路上所看见的第一道光芒,当我们看见了它,我们就会向着那曙光用尽全力拼命奔跑。我相信每一个成年人心里都有一个被埋在最底层的梦想,等着我们去挖掘,等着我们去鼓起勇气追寻少年时的梦想。有的人问:“为什么要跑?”我想,因为梦想不等一个一直犹豫不决的人。

这个标题我设为从“心”开始,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用自己那一颗摸不着但感受得到的心,去追求自己的人生,追求自己的梦想。也许在这个道路上会有很多不被支持的人群用力的拉着你不让你奔跑;也许会有许多质疑的声音和眼神;也许会有嘲讽、不被理解、讨厌、排斥,但是追求自己的内心所想要的,这才是人生。

但现在,很多人恐慌梦想,其实,我认为他们是恐慌面对真实的自己。阻止我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不是身边的质疑、家长、金钱和这个现实的社会,而是你内心的不安与不确定。在《被讨厌的勇气》里,阿德勒的“目的论”可以充分解释大人们会恐慌的原因。“目的论”的立场为我们是按照自己的“目的”而采取行动。举个书本的例子:青年的一个朋友小时候因为被父母家暴而让他选择不出门,那你们可能会觉得这是因为他的过往的不安和恐惧导致了他现在不敢出门。但其实不是,他的目的就是“不出门”,为了不出门才制造不安和恐惧。我们大家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这就是目的论。因此,不要害怕梦想,更不要犹豫地问自己是否能够做到,我们必须先行动,才能预测结果。

从“心”开始,顺从自己的内心勇敢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