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图书馆视窗
经典环保著作&影视

10部环保记录片,部部经典,看完良心疼到颤抖

回收商网

被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的《地球脉动》系列制片人大卫•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曾说:“自然世界是澎湃激情最大的源泉,是视觉之美最大的源泉,是智慧兴趣最大的源泉。”如今我们虽依旧只能活在自己的脚步之间,但也可借摄影机之眼看到这个美丽星球的更多面。纪录电影用画面诉说着生态环境的神秘与伤痕、生命世界的壮美与卑微、地球母亲的爱与哀愁。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让我们借此契机,回顾10部全球经典环保纪录片中的自然之殇及生命礼赞,重新体味这个星球上的每一刻瞬间与永恒,让最美星球正在遭受破坏的警钟长鸣。

天地人三部曲 (1996.1999.2001) 雅克•贝汉 Jacques Perrin

“天地人”三部曲,即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监制出品的《微观世界》、《喜马拉雅》和《迁徙的鸟》。拍摄于1996年的“地之篇”《微观世界》历时四年,以非凡的摄制技术,引领观众们进入昆虫世界,在陌生的微缩生命体中发现人类情感的共鸣;1999年上映的“人之篇”《喜马拉雅》被誉为“一个荡气回肠的传奇”,在新老领袖的交替中,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再现人性、价值与生命魅力;2001年的“天之篇”《迁徙的鸟》由雅克•贝汉亲自执导,详实地记录了候鸟为求生存而艰难迁徙的历程,表现了鸟类独有的勇气、智慧与情感,让观众们在巨大的心灵震撼中共同完成对生命的礼赞。三部曲可谓用摄影机书写的自然史诗。

《难以忽视的真相》(2006年)戴维斯•古根海姆 Davis Guggenheim

《难以忽视的真相》将政治议题与环境议题进行结合,环保专家、世界公民、政客等多重身份叠加在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身上,他的现场演讲贯穿了96分钟的片长,在政治宣传与环保解说等频道之间不断切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正在不断恶化,但这些耳熟能详的概念却又不造成任何显见的现实危机。于是,相比起激进的环保主义者,更多的人抱持着不以为意的态度选择忽视。当满目疮痍的真相摆在面前,你,会揭开吗?在这个意义上,本片就像一管唤醒装睡的人们的强效针剂。在戈尔的叙述中,南极冰层融化、北极熊遭遇猎杀、全球气温纪录逐年攀升等触目惊心的事实都生动得让人触目惊心。

《第十一个小时》(2007年)Nadia Conners

“人类终将灭亡,地球却会照样转。”好莱坞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担任旁白及制片人的《第十一个小时》,以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台词撞开了观众的心门。不同于其他环保类纪录片的主题——“爱护自然”,《第十一个小时》全片旨在厘清一个基本事实——“抛除人类生存与否,环境自身是可以自救的。亟待我们拯救的不是地球,只是我们自己。”影片以三段式结构展开——问题是什么?问题的起源?问题如何解决?并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出镜访谈,50位全球顶尖的科学家、思想家和领导者一一道出了问题的答案,并告知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一切,拯救人类自己于水火之中。

《海豚湾》(2009年)路易•西霍尤斯 Louie Psihoyos

谁也没想到,日本和歌山县一个景色优美的太地渔村,竟是残酷嗜血的海豚湾。每年,数以万计的海豚经过这片海域,渔民们将海豚驱赶到靠近岸边的一个地方,以海豚侵蚀捕鱼业等为名将大批海豚残忍屠杀。这些被政府及相关组织所隐瞒的暴行,被路易•皮斯霍斯及其摄制组以满腔愤怒所记录并揭示,公之于众的真相弗如一颗重磅炸弹,炸碎了人类的麻木与沉默。那只在岸边翻滚的、伤痕累累的小海豚让很多观众难以忘怀,当然也记住了那片血色弥漫的、充满屠戮的海豚湾。影片获得8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

《家园》(2009年)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Yann Arthus-Bertrand

《家园》上映于8年前的今天,影片筹备将近15年,历访50多个国家,拍摄素材长达488小时,穿越了亚马逊热带雨林、戈壁沙漠、澳洲大堡礁、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等地,以大量的航拍镜头模拟上帝全知视角。平稳移动的航拍画面、神秘悠远的背景音乐、抑扬顿挫的人声旁白,让我们从庸碌的、细琐的生活轨道中挣脱而出,一览地球的宏阔之美以及日趋危急的环境问题。影片更捋出了一条纵向的时间线索,告诉我们,在人类出现仅有200000年里,资源枯竭、物种灭绝、全球变暖等自然危机接踵而来,如今的家园已经面目全非。明天并不遥远,但我们该选择怎样的未来?或许该如片末所呼吁的一样——“Together”。

《愚昧年代》(2009年)法郎尼•阿姆斯特朗 Franny Armstrong

《愚昧年代》更加先锋且叛逆,混合着“戏剧”、“纪录”、“动画”等新奇元素,讲述了一个生活在2055年已被摧毁的世界的老人回看过去时的感慨——“为什么我们不在还有机会的时候阻止气候变化?”《愚昧年代》直接将观众抛向了失控的未来,让观众们亲眼目睹绝望与毁灭,警示全球变暖将导致的致命灾难。从这一意义上说,它更像一部具有隐喻气质的科幻电影,将矛头直指我们正在身处的当下。影片主人公在翻看2008年以前的影像资料时观察到了六个真实的故事,影片借这些故事呈示了人类或将走向灭亡的原因,郑重地敲响了警钟。影片映后衍生出了一项被称为10:10的碳减排运动,现已在全世界45个国家展开。

《地球四季》(2015年)雅克•贝汉 Jacques Perrin

继天地人三部曲与《海洋》之后,《地球四季》以“时空”参数,完整了雅克·贝汉“天•地•人•海•时空”的自然生态观。不同于前作中特定主题、独立成章的几部作品,《地球四季》的整体格局更加宏阔。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草鸟虫,静动分明地构成了自洽的呼吸节奏,唯一确切不变的,是作为孕养生灵的母体地球。雅克•贝汉说:“我们需要与自然界和平相处,因为人类不可能孤单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于是,他回归到了本质,探讨人类与自然如何共存。他近乎偏执地追逐着拍摄技术的革新,以极致的靠近去触摸真实。借助特制山地车,与雪狼、麋鹿、牦牛等森林动物们并肩同行,展现了动物们最真实的情感与神韵。

《人类》(2015年)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Yann Arthus-Bertrand

《人类》剧组走访全球60个国家,让2020位不同肤色、种族、性别、职业的人,面对镜头细诉自己的故事。导演从自然、地球、环境的题材窠臼中跳出,视野更具人文的厚重感,并借此对曾经擅长的母题进行革命性的重述。他像探究海洋、大地、家园一样,探索人类本身,聚焦与人类相关的各种话题,如:宽恕、幸福、杀戮、种族、爱、土地、移民、贫穷、生命和死亡......在各类话题的切换之间,他别出心裁地穿插了辽阔奇美的地球风景,在自然与人类的比对间再次创造出了生命力量的震颤时刻。《人类》是人类反观自身,由内而外的一次审视与重述,他们渺小却朴实动人,与星球的宏大共奏出一首撼动心灵的乐章。

《穹顶之下》(2015年)柴静

知名记者柴静展开对雾霾孜孜不怠的调查,并将调查报告以现场演讲的方式进行呈现。对此次现场演讲进行平实记录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于一夜之间广泛传播并引爆舆论,史无前例地激起了对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的热切关注。促发制作纪录片《穹顶之下》的强烈动机是柴静本人的思考与经历。从孕期就开始罹患良性肿瘤的女儿令她忧心忡忡,她开始担忧这个脆弱生命的出生,害怕孩子也生活在雾霾的灰色阴影中,不知何为蓝天。在演讲的全过程中,柴静反复追问着,面对自己种下的恶我们如何能置身事外?为疯狂发展经济、为盲目拉高GDP而犯下的错正在吞噬着我们自己与下一代。

《洪水泛滥之前》(2016年)费舍•史蒂芬斯 Fisher Stevens

十年之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再次为环保发声。《洪水泛滥之前》于2016年底首播,延续《第十一个小时》的议题。影片以荷兰画家博斯的作品《尘世乐园》开篇,这是莱昂纳多所分享的人生中“第一个视觉记忆”。画作分为天堂、人间、地狱三个部分:从天堂伊始,饱含宗教寓意的创世图景里充满了宁静与祥和;人间则遍目是繁茂的欲望与诱惑;直到地狱,预告着人类极度纵欲以后,终将堕入象征毁灭的黑色河流。镜头跟随作为联合国大使的莱昂纳多游走世界各地考察,积极地探讨了人类生存、能源利用、地球暖化等问题。他平静地讲述着气候变化的始终,以更加广阔、深邃的警示呼吁着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