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午餐供膳監督與午餐巡視制度

Post date: Mar 4, 2017 1:50:52 AM

1.人員衛生管理:含廚房工作人員體檢報告及在職進修情形。

2.食材衛生管理:

(1).食材來源安全性:廠商依據審核過的午餐菜單於前一週訂貨,食材訂購的表單交由營養師審查,包含貨源及採購量。

(2).當日食材入校抽查:學校營養師每日早上7點至廚房進行食材抽查。

(3).食材檢驗:食材之檢驗合格報告須於學期初,未開始供餐前,提供檢驗報告,以及例行性食材檢驗報告、當日之食材簡易檢驗。

3.餐具衛生管理:每週進行餐具、餐桶檢驗。

4.餐點衛生檢查:每學期進行2~3次的餐點(便當)檢驗、不定期於12:00供餐前,做餐食的溫度檢測(探針溫度計),確認食品中心溫度於安全範圍之內。

5.班級餐車衛生:廚房阿姨送餐時,注意餐車是否乾淨;午餐巡視時,提醒班級餐車衛生清潔。

6.環境衛生清潔:由本校午餐供應委員會工作小組(學校行政人員)、家長代表及營養師,進行監廚,相關紀錄於監廚紀錄表單中(工作小組輪值監廚、家長監廚、營養師監廚三本)

7.廠區其他檢查:水質檢查、鍋爐檢查、化糞池及蓄水池清理檢查等。

8.午餐用餐狀況巡視:由本校午餐供應委員會工作小組(學校行政人員)、營養師,進行午餐巡視,相關紀錄於午餐巡視紀錄表單。

9.廚務管理行政。

(1).廚房工作人員資料建立:廚房工作人員資料管理(本),含體檢報告、職務、在職教育等。

(2).食物採購與食材管理:學期初時,廠商依據審核過的午餐菜單於前一週訂貨,食材訂購的表單交由營養師審查。

(3).衛生管理:如(二)所示。

(4).午餐菜單:餐食供應內容依照學校午餐食物內容及營養基準原則開立,以符合學生營養需求。

(5).食材成本分析:每月進行不預期之食材成本抽查。

(6).午餐小組檢討報告:針對廚餘量較多的食材,或當日嚴重的異常事件做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