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帶黛眼蝶

Lethe verma cintamani Fruhstorfer, 1909

  1. 命名由來:本屬種類翅膀底色多為黑褐或深褐色,「黛」為青黑色(亦取前翅常有白色帶狀之諧音),以此特徵稱為黛眼蝶屬;本種雌、雄蝶前翅背面及腹面均有一道明顯的白色帶紋,因此稱為玉帶黛眼蝶。

  2. 習性年多世代,成蝶喜歡棲息在闊葉林內較為陰暗潮濕的環境

  3. 分布:臺灣特有亞種。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海拔200~2500公尺之低、中海拔地區,龜山島有紀錄。

  4. 雄雌分辨雌、雄蝶斑紋相似。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與本種最類似的種類是臺灣黛眼蝶,但是臺灣黛眼蝶翅腹線紋為暗褐色,本種為淺紫色,臺灣黛眼蝶後翅M3脈末端有尾突,本種則無

  6. 主植物:禾本科的散穗弓果黍


  • 附記:本種由奧地利昆蟲學家Vincenz Kollar(1797-1860)於1848年命名,模式產地在北印度本亞種模式標本雄蝶1隻於19087月採集自Lehiku湖(臨日月潭),德國昆蟲學家Hans Fruhstorfer(1866-1922)於1909年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