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蝶

Stichophthalma howqua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08

  1. 命名由來:本屬種類翅背沿外緣有黑褐色箭型紋,以此特徵稱為環蝶屬;本種為本屬的模式種,因此以屬的中文名稱命名。

  2. 習性世代,成蝶主要出現在5~10月。成蝶於闊葉林林緣、林、竹林內活動,由於翅膀面積碩大,飛行速度緩慢,多以波浪狀的路徑慢速連續拍翅飛行。好吸食腐果、樹液等。雌蝶於葉背將卵聚產成塊。

  3. 分布:灣特有亞種。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海拔200-2000公尺之低、中海拔地區

  4. 雄雌分辨雄蝶相比,雌蝶翅面底色較暗,翅腹中央斑紋顏色較深,且體型較大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無類似種類。

  6. 主植物:棕櫚科的黃藤;禾本科的,產卵好生長在陰暗潮濕環境的寄主植物。


  • 附記:本種由英國昆蟲學暨考古學家John Obadiah Westwood(1805-1893)於1851年命名,模式產地在中國上海。本亞種德國昆蟲學家Hans Fruhstorfer(1866-1922)於1908年命名,模式標本雄蝶2隻於1907年9、10月採集自Lake Candidus(今日月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