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日灰蝶

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Fruhstorfer, 1908)

  1. 命名由來:過去常稱「紅邊黃小灰蝶」,然而日灰蝶屬Heliophorus在世界上約有 12 種,其翅腹皆底色黃色、外緣具紅色斑紋的特徵,因此以紅邊黃」稱之不具有代表性
    屬名Heliophorus中之字首helio源自希臘語helios「太陽、陽光」,依照外型顏色及屬名涵義,稱本屬為日灰蝶屬本種雄蝶翅背有紫色光澤,以此特徵命名為紫日灰蝶。

  2. 習性一年多世代,偏好在森林邊緣、林中縫隙等森林環境中遮蔽度較低的環境活動。成蝶飛行敏捷,喜歡吸食花蜜,也會吸食動物屍體與糞便。雄蝶有時也會到溼地吸水。

  3. 分布:臺灣特有亞種。在臺灣地區普遍分布於臺灣本島海拔2500公尺以下之低至中海拔地區。馬祖的族群屬於分布於中國大陸南部之亞種ssp.chinensis雄蝶後翅背面紅色弦月紋較不發達。

  4. 雄雌分辨雄蝶翅背之斑紋為深紫色亮紋,雌蝶則具橙色帶狀斑紋。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沒有與本種類似的種類。

  6. 主植物:蓼科之火炭母草,利用的部位為葉片。


  • 附記:本種由英國昆蟲學家Lionel de Nicéville(1852-1901)與德國醫師暨昆蟲學家Ludwig Martin(1858-1924)於1896年命名,模式產地在印尼蘇門答臘。本亞種由德國昆蟲學家Hans Fruhstorfer1866-1922)於1908年命名,文中註明:「此名係向松村松年博士致敬,他是一位亞洲傑出的半翅目學者,也曾發表多篇有關臺灣鱗翅目的論文。」模式標本雄蝶2隻於1907年9月採集自Suisha-See(水社海,即今日月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