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銀灰蝶

Curetis brunnea Wileman, 1909

  1. 命名由來:本屬的種類翅膀腹面底色均為銀白色,故稱本屬為銀灰蝶屬。本種為臺灣特有種,因此稱為臺灣銀灰蝶。

  2. 習性一年多世代,偏好出現於森林環境的林冠層、林緣、溪谷等較明亮的環境。成蝶飛行迅速有力,好吸食動物屍體、排遺及其他腐敗物。

  3. 分布:臺灣特有種。在臺灣地區主要分佈於臺灣本島中、南部海拔200-1200公尺的低海拔山區,北部少見。

  4. 雄雌分辨雄蝶翅背面之斑紋為橙紅色,雌蝶則呈白色與藍灰色。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與本種類似的種類為銀灰蝶臺灣銀灰蝶雄蝶雄蝶翅背之橙紅色斑紋於前後翅均發達,而本種則是只在後翅有模糊橙紅色斑紋;臺灣銀灰蝶雌蝶翅背之斑紋主要呈白色,僅略帶藍灰色,本種雌蝶翅背則明顯偏藍灰色。

  6. 主植物:豆科之疏花魚藤。利用部位為新芽、幼葉、花及花苞。


  • 附記:本種由英國外交官暨業餘昆蟲學家Alfred Ernest Wileman(1860-1929)於1909年命名,模式標本雄蝶5隻於1908年6月18日採集自Horisha(今南投縣埔里鎮)。brunnea為拉丁語「棕色的」,報告中描述:「這些標本(翅背面)幾乎全為單一棕色,C. acuta明顯可見的紅色區域在本種前翅完全消失,僅後翅依稀可見。」是為命名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