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白粉

Talbotia naganum karumii (Ideka, 1937

  1. 命名由來:過去常稱為「輕海紋白蝶」,此名是以亞種名karumii為依據,但以亞種名稱之並不合適。
    本屬
    Talbotia為單種屬,因此本種即本屬模式種,模式產地在時為英屬印度Assam省之Naga Hills,Naga為「龍」之意,加上本種雌蝶翅背從翅基到外緣有一道有折角的條狀斑紋,猶如飛龍在天,因此稱本為飛龍白粉蝶屬,本種則以屬的中文名稱命名

  2. 習性:一年多世代,冬季以蛹越冬。成蝶飛行緩慢,多見於林緣,好訪花。雄蝶有明顯濕地水習性。

  3. 分布:臺灣特有亞種。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北部及東北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低山丘陵地

  4. 雄雌分辨:雌蝶前翅背面中央及後緣各有一條黑褐色條斑,雄蝶則無

  5. 外觀近似種:本種雌蝶斑紋獨特,無類似種類。白粉蝶與本種雄蝶較為,但本種前翅中室端多一黑褐色斑點,且後翅翅腹明顯較黃

  6. 寄主植物:疊珠樹鐘萼木。有時鐘萼木小苗可發現緣點白粉蝶的幼蟲,但距地超過一公尺的位置就只能觀察到飛龍白粉蝶幼生期。由於鐘萼木秋時會落葉,所以當年度最後世代的幼蟲要隔年春天鐘萼木花開時才會羽化。


  • 附記:本種模式標本採集自印度,英國昆蟲學家Frederic Moore(1830-1907)於1884年命名。本亞種模式標本由時任臺北州蘇澳公學校的日本教師輕海軍馬於1936年8月13日在蘇澳南方的白米溪流域採獲,交由池田成實(Narumi Ikeda,1911-1991)鑑定後,1937年Zephyrus雜誌發表,池田並將亞種名獻給輕海。有關Zephyrus雜誌資料請見頁面江崎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