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翅絨弄蝶

Hasora taminatus vairacana Fruhstorfer, 1911

  1. 命名由來:過去常稱為「臺灣絨毛弄蝶」,因在二戰之前,日本領土包含臺灣,對當時的日本學者來說,本種在日本領土中只分布於臺灣,因此命名時冠以臺灣,但本種並非台灣特有種,冠以臺灣稱之並不合適。
    本屬種類身體及翅膀基部有明顯細長鱗毛,使翅膀呈絨布質感因此稱為絨弄蝶屬;相較於近似種尖翅絨弄蝶,本種前翅頂角的形狀較圓,以此特徵將本種取名為圓翅絨弄蝶。

  2. 習性:一年多世代,以成蝶越冬,待氣溫回暖時便會訪花補充體力,翌年寄主植物開始抽芽,雌蝶便會去找尋合適的新芽產卵。飛行快速,好訪花,天候昏暗時較容易出現。雄蝶會至濕地吸水。

  3. 分布:臺灣特有亞種。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海拔200~2500公尺之低、中海拔地區。

  4. 雄雌分辨雄蝶前翅翅背有深色線狀性標,雌蝶無性標且於前翅中央有兩枚黃白色斑紋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與本種外觀相近的蝶種為尖翅絨弄蝶,其前翅頂角的角度較尖,且翅背基部之長毛帶有綠色色調,本種則無

  6. 寄主植物:豆科之臺灣魚藤疏花魚藤,利用部位為嫩芽。


  • 附記一:本種由德國昆蟲學家Jacob Hübner(1761-1826)於1818年命名,模式產地在今斯里蘭卡。本亞種模式標本雄蝶6隻、雌蝶3隻於1908年採集自今南投縣集集鎮,由德國昆蟲學家Hans Fruhstorfer(1866-1922)於1908年命名。

  • 附記二:2011年時曾有蝶友觀察到圓翅絨弄蝶在水黃皮完成幼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