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鳳蝶

Byasa confusus mansonensis(Fruhstorfer, 1901)

  1. 命名由來:本屬成蝶身上有像麝香的味道,故將本屬稱為麝鳳蝶屬;過去常稱「麝香鳳蝶」,雖本種不是麝鳳蝶屬的模式種,但此名可呈現本種特色,僅依照簡約原則,稱為麝鳳蝶

  2. 習性:一年多世代,全年可見,但冬季在較冷的地方以蛹態越冬。成蝶偏好明亮的森林環境、林中空地等環境,好訪花。

  3. 分布: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中部以北的平地及海拔500公尺以下的丘陵地區,金門有分佈。

  4. 雄雌分辨雌蝶翅色底色較淺、呈黃灰色;此外,雄蝶後翅具有內生細毛的內緣摺,雌蝶則無。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外觀較相似的蝶種為長尾麝鳳蝶,但長尾麝鳳蝶後翅的紅斑較長且顏色較偏桃紅色。

  6. 寄主植物:馬兜鈴科臺灣馬兜鈴


  • 本種英國銀行家暨昆蟲學家Lionel Walter Rothschild(1868-1937)於1895年命名,模式產地位於中國本亞種德國昆蟲學家Hans Fruhstorfer(1866-1922)於1901年發表,模式標本採集越南北圻。

  • 以馬兜鈴科為食的幼蟲體內累積了不少攝食寄主植物後留下的馬兜鈴酸,馬兜鈴酸會讓脊椎動物(如鳥類)的腎臟受損,因而此類天敵便會避免取食以此類植物為食的蝶種。在幼生期時取食馬兜鈴科的鳳蝶共同特色便是成蝶的軀體底色為紅色或黃色臺灣地區的種類包含了黃裳鳳蝶珠光裳鳳蝶曙鳳蝶多姿麝鳳蝶長尾麝鳳蝶、麝鳳蝶、紅珠鳳蝶

  • 附記三臺灣產鳳蝶中僅本種與黃星斑鳳蝶為聚產,其餘均為單產。在飼育環境下可能取食港口馬兜鈴煙斗花藤,金門的族群則利用柔毛馬兜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