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絨弄蝶

Hasora mixta limata Hsu & Huang, 2008

  1. 命名由來:本屬種類身體及翅膀基部有明顯細長鱗毛,使翅膀呈絨布質感因此稱為絨弄蝶屬;本種成蝶首次發現的時間為春末夏初,恰為南風吹起的季節,以此特色命名為南風絨弄蝶。

  2. 習性:一年多世代,成蝶偏好於午後、黃昏活動,飛行快速,好訪花。

  3. 分布:臺灣特有亞種。僅分布於台東縣蘭嶼鄉。

  4. 雄雌分辨雌蝶於前翅中央有三枚米黃色斑,雄蝶則無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與本種外觀相近的蝶種為鐵色絨弄蝶,其後翅翅腹中室有一明顯白斑,但南風絨弄蝶於該處則無白斑或模糊

  6. 寄主植物:豆科蘭嶼魚藤。母蝶會將卵產於寄主植物的葉芽間,並用膠狀物質覆蓋。


  • 附記:本種由法國博物學家Paul Mabille(1835-1923)於1876年命名,模式產地在菲律賓。本亞種由徐堉峰教授及黃行七老師2006年蘭嶼採集,並在2008年發表。通常蝴蝶越往熱帶色彩愈鮮艷,本種的色彩卻往熱帶越晦暗,蘭嶼的亞種是南風絨弄蝶分布最北端者,也是所有亞種中斑紋最鮮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