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麝鳳蝶

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Fruhstorfer, 1908)

  1. 命名由來過去常稱「大紅紋鳳蝶」,因與紅珠鳳蝶過去習稱的「紅紋鳳蝶」相似,容易讓人誤以為這兩種蝴蝶親緣關係接近,但事實上兩者在分類上在不同屬。
    本屬成蝶身上有像麝香的味道,故將本屬稱為麝鳳蝶屬;本種在世界上不同地區分佈的族群外部形態非常多樣,後翅白斑大而明顯到後翅完全沒有白斑的個體皆有,以其種間斑紋變化多采多姿的特色,稱為多姿麝鳳蝶。

  2. 習性:一年多世代,冬季較冷的地方可能以蛹態越冬。成蝶偏好出現於明亮的森林邊緣或附近的開闊環境,飛行緩慢,好訪花。

  3. 分布:臺灣特有亞種。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平地至海拔2500公尺之中海拔山區。在臺灣產麝鳳蝶屬(多姿麝鳳蝶、長尾麝鳳蝶麝鳳蝶)中,分布最廣,數量也多。

  4. 雄雌分辨雌蝶翅色底色較淺,後翅內緣並有泛紅的白斑:此外,雄蝶後翅具有內生細毛的內緣摺,雌蝶則無。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外觀較相似的蝶種為紅珠鳳蝶,但本種後翅的尾突內有紅斑,且後翅白斑旁無紅斑圍繞。

  6. 寄主植物:馬兜鈴科的港口馬兜鈴臺灣馬兜鈴瓜葉馬兜鈴蜂窩馬兜鈴。雌蝶產卵偏好半遮蔭處,雌蝶將卵單產在寄主或鄰近雜物上,幼蟲化蛹前會爬行至附近的隱蔽環境。


  • 本種英國昆蟲學家暨鳥類學家Edward Doubleday(1811-1849)於1842年命名,模式產地位於北印度德國昆蟲學家Hans Fruhstorfer(1866-1922)於1908年同時發表多姿麝鳳蝶亞種termessus長尾麝鳳蝶亞種febanus本亞種模式標本雌蝶2隻採集自Kagi(今嘉義縣)。

  • 以馬兜鈴科為食的幼蟲體內累積了不少攝食寄主植物後留下的馬兜鈴酸,馬兜鈴酸會讓脊椎動物(如鳥類)的腎臟受損,因而此類天敵便會避免取食以此類植物為食的蝶種。在幼生期時取食馬兜鈴科的鳳蝶共同特色便是成蝶的軀體底色為紅色或黃色,臺灣地區的種類包含了黃裳鳳蝶珠光裳鳳蝶曙鳳蝶、多姿麝鳳蝶、長尾麝鳳蝶麝鳳蝶紅珠鳳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