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弄蝶

Abraximorpha davidii ermasis Fruhstorfer, 1914

  1. 命名由來:本屬蝶種翅膀底色呈白色,以此特徵稱為白弄蝶屬。本種為白弄蝶屬的模式種,且在臺灣地區翅膀底色為白色的弄蝶只有本種,故以屬的中文名稱命名。

  2. 習性一年多世代,冬季以幼蟲態越冬。成蝶偏好出現於山頂稜線或崩塌環境周遭的森林,喜歡在多雲至陰天的天氣訪花,陽光較強時則停棲在葉下表遮蔭處休息。本種休憩時會將翅膀平攤

  3. 分布:臺灣特有亞種。廣泛分布於臺灣本島海拔100~2500公尺之低、中海拔地區,在開發較少的中低海拔山區較為常見。

  4. 雄雌分辨雄蝶前足基部有黃褐色長毛束,雌蝶則無;雌蝶腹部末端有黃白色棉狀毛叢,雄蝶則無;雌蝶產卵時會將腹端的鱗毛塗敷於卵表以保護卵粒。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無外觀相似種類

  6. 寄主植物:薔薇科之榿葉懸鉤子變葉懸鉤子臺灣懸鉤子斯氏懸鉤子高山懸鉤子等。


  • 附記一:本種由法國博物學家Paul Mabille(1835-1923)於1876年命名,模式產地在中國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本亞種模式標本雄蝶3隻於19098月採集自Alikang(今屏東縣里港鄉),由德國昆蟲學家Hans Fruhstorfer(1866-1922)於1914年命名。

  • 附記二:白弄蝶是臺灣唯一一種底色為白色的弄蝶,外型有點類似常見的粉蝶燈蛾Nyctemera adversata ,但白弄蝶有力的飛行姿態與粉蝶燈蛾飛行緩慢的姿勢有所不同。

  • 附記三:在臺灣產弄蝶科的雌蝶中,產卵時會在卵殼表面沾黏鱗毛的種類有白弄蝶、熱帶白裙弄蝶白裙弄蝶玉帶裙弄蝶臺灣瑟弄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