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弄蝶

Choaspes benjaminii formosanus(Fruhstorfer, 1911)

  1. 命名由來:本屬蝴蝶翅膀有綠色或黃綠色光澤,以此特徵命名為綠弄蝶屬;本種為本屬的模式種,故以屬的中文名稱命名

  2. 習性:一年多世代,冬季以大幼蟲型態越冬,翌年春季幼蟲吃胖後才化蛹。成蝶飛行快速,好訪花,活動時間偏好晨昏或陰天,雄蝶會至溼地吸水。休息時會選擇樹林陰暗處,翅膀併攏停棲在葉下表面。

  3. 分布:廣泛分布於臺灣本島海拔2500公尺以下之低、中海拔山區,蘭嶼亦有紀錄,但應無常駐族群。

  4. 雄雌分辨雄蝶後足脛節基部有兩束黃褐色長毛束,雌蝶則無;另雌蝶翅背底色較深,因此底色與翅基處的藍綠色長毛對比會較雄蝶明顯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與本種外觀相近的蝶種僅褐翅綠弄蝶,但本種翅脈上黑褐色條紋較粗,且體型較褐翅綠弄蝶大。

  6. 寄主植物:清風藤科之山豬肉綠樟筆羅子紫珠葉泡花樹等植物。雌蝶常將卵產於嫩葉上。


  • 附記:本種由法國昆蟲學家FélixÉdouardGuérin-Ménevillem(1799-1874)於1843年命名,模式產地在印度。本亞種模式標本雄蝶3隻於1908年7月採集自Chip-Chip(今南投縣集集鎮),由德國昆蟲學家Hans Fruhstorfer(1866-1922)於1911年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