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點白粉

Pieris canidia(Linnaeus, 1768)

  1. 命名由來:過去常稱為「臺灣紋白蝶」,因在二戰之前,日本領土包含臺灣,對當時的日本學者來說,本種在日本領土中只分布於臺灣,因此命名時冠以臺灣,但本種並非臺灣特有種,以臺灣稱之並不合適。
    在臺灣產粉蝶科翅色為白色的種類中,本屬種類最為常見,因此稱本屬為白粉蝶屬;本種後翅背面的邊緣有數個大小不一的黑點,以此特徵稱為緣點白粉蝶。

  2. 習性:一年多世代,冬季溫度較低的地方以蛹越冬。成蝶偏好在半陽性、有遮蔭的環境活動,飛行緩慢,好訪花

  3. 分布:廣泛分布於臺灣本島及各離島之平地至海拔2500公尺以下山區。

  4. 雄雌分辨:雌蝶的前翅翅基黑褐色斑紋較雄蝶明顯。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與本種型態最相近且常共棲的種類是白粉蝶,本種後翅背面沿外緣有一列黑褐色斑點,白粉蝶則無。

  6. 寄主植物:十字花科的甘藍(高麗菜) 白菜 葶藶廣東葶藶 濕生葶藶 薺菜焊菜獨行菜蘿蔔等,另也取食疊珠樹鐘萼木幼株。利用部位包含葉、花序、果實。因本種偏好半陽性遮蔭的環境活動,而菜園多全日照,因此較偏好產卵於野生的十字花科植物。


  • 附記一:本種由擁有「植物學之父」、「生物分類學之父」的尊稱的瑞典學者Carl Linnaeus(1707-1778) 於1768年命名,模式產地在爪哇(可能有誤,或許應是中國廣東)

  • 附記二:白粉蝶與緣點白粉蝶為臺灣地區菜園中的常客,不過白粉蝶傾向取食栽培種的十字花科蔬菜,本種則較偏好野生十字花科植物,因此本種較常見在菜園以外的地方。

  • 附記三:白粉蝶與緣點白粉蝶最活躍的時節在早春,時可見數百隻白蝶紛飛。原因可能是冬季休耕期,農民習慣種植油菜作為綠肥,加上野生焊菜也是繁殖期,這些植物正好提供幼蟲大量的食物。到了夏天,天敵數量增加,卵、蛹被寄生蜂、寄生蠅寄生的機會提高,所以入夏後可見成蝶的數量就會較早春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