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稻弄蝶

Parnara bada(Moore, 1878)

  1. 命名由來:本屬中許多種類為著名的水稻害蟲,故將本屬稱之為稻弄蝶屬;本種體型較同屬的稻弄蝶小,依照體型的差異,稱之為小稻弄蝶。

  2. 習性一年多世代,成蝶常出現在明亮開闊的環境,如農墾區、荒地、濕地等環境,飛行活潑,好訪花,雄蝶有領域行為

  3. 分布: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平地至海拔2500公尺以下之中海拔地區,龜山島、綠島、蘭嶼、澎湖亦有紀錄。

  4. 雄雌分辨除了雌蝶翅面白斑較大、翅幅較寬之外,雌蝶與雄蝶十分相似,不易區分。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與本種較為相似的種類是稻弄蝶,稻弄蝶於前翅中室有兩小白斑,本種則無;稻弄蝶後翅翅腹白斑為鮮明的銀白色,本種為黃白色。

  6. 主植物:禾本科李氏禾象草等。


  • 附記:本種模式標本採集自Ceylon(今斯里蘭卡),英國昆蟲學家Frederic Moore(1830-1907)於1878年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