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絹粉蝶
Aporia moltrechti(Oberthür, 1909)
Aporia moltrechti(Oberthür, 1909)
命名由來:過去常稱為「高山粉蝶」,但分佈於中、高海拔山區的粉蝶種類並非僅有本種,此名稱並不具代表性。
本屬翅膀底色多為白色半透明,如同絲絹的質感,因此稱為絹粉蝶屬;本種翅膀上的白色或黃色長條斑紋,型態像是黑夜裡的流星,稱為流星絹粉蝶。
習性:臺灣特有種。一年一世代,成蝶主要出現於夏季6~9月,偏好於闊葉林環境的林緣、稜線、開闊地等環境活動,飛行緩慢,好訪花。
分布: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海拔1000~2500公尺之低、中海拔地區。
雄雌分辨:雄蝶後翅背面中室的黃色斑紋較雌蝶明顯。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較類似的種類為條斑豔粉蝶、黃裙豔粉蝶,但本種後翅基部有橙黃色斑紋,條斑豔粉蝶、黃裙豔粉蝶則無。
附記:本種由法國昆蟲學家 Charles Oberthür(1845-1924)於1909年命名,模式標本1隻應是 Arnold Moltrecht(1873-1952)於1908年6、7月採集自今阿里山。當時以新種 Pieris moltrechti 發表,但後來分類被視為是 Aporia agathon 在臺灣的新特有亞種,因此學名修正為 Aporia agathon moltrechti。
2024年12月發表的研究報告「Disentangling Taxonomic Confusions in the Aporia agathon Group Using Mitochondrial Genomic Data」,內容針對絹粉蝶屬 Aporia agathon 種群進行分類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教授亦參與其中並為共同作者。學者們藉由檢視翅膀形態、生殖器結構與基因組分子證據,更新了絹粉蝶屬的分類系統,其中包含了將 Aporia agathon moltrechti 提升為臺灣特有種,學名則修正為 Aporia moltrech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