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黃蝶

Eurema mandarina mandarina(de I'Orza, 1869)

  1. 命名由來:北黃蝶以前被視為同為黃蝶屬中的黃蝶,但90年代研究發現本種與黃蝶是不同物種。相較於黃蝶廣泛分布,本種分布於北半球溫帶氣候區,因此取名為北黃蝶。

  2. 習性一年多世代,成蝶偏好在開闊的崩塌地或與崩塌地混生的森林環境活動好訪花雄蝶會群聚濕地吸水。

  3. 分布:在臺灣地區的已知分布地區主要在臺灣本島海拔200~2500公尺的低、中海拔地區。本種是近年才從黃蝶分離出來,與黃蝶相較,本種分布偏溫帶性、棲地海拔較高、較冷涼、較潮溼,不過兩者還是常能在同一個棲地發現。

  4. 雄雌分辨雄蝶前翅腹面於中室後緣之CuA脈有一白色線型性標,雌蝶缺乏性標且翅背底色較淺。

  5. 外觀近似種:與其他黃蝶屬種類相比,本種前翅翅腹中室內有2枚黑褐色細紋,而於該處同有2枚黑褐色細紋的尚有黃蝶島嶼黃蝶。本種前翅緣毛為均一的黃色,而黃蝶則是黃色緣毛雜有褐色緣毛(但利用田菁作為寄主植物的黃蝶,緣毛也是均一的黃色);島嶼黃蝶翅腹則無本種翅腹的黑褐色鱗。

  6. 主植物:鼠李科之桶鉤藤小葉鼠李雀梅藤以及豆科的鐵掃帚毛胡枝子等。


  • 附記一:本種長久以來被視為黃蝶 E.hecade之同物異名,但由日籍學者加藤義臣研究團隊一系列的實驗發現成蝶翅紋及寄主利用在此兩分類間具有分化現象。Kato & Yata(2005)總結兩者應視為不同物種。

  • 附記二:臺灣產黃蝶屬種類共有7種,張保信先生(1932-1992)在其著作「台灣蝴蝶鑑定指南」提到,本屬可由雄蝶性標有無及所在位置分成三群:星黃蝶群(無性標)、角翅黃蝶群(前翅腹面CuA2室上、後翅背面Sc+R1室上)、黃蝶群(前翅腹面中室後緣之CuA脈上)本種則分類在黃蝶群中。

  • 附記三:本種在不同季節的外觀因環境多型性而有所差異。相較於高溫型(雨季型)個體,低溫型(乾季型)個體翅背面外緣黑褐色紋減退,翅腹面散布的黑褐色斑紋則較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