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青鳳蝶

Graphium doson postianus(Fruhstorfer, 1902)

  1. 命名由來:過去常稱為「青斑鳳蝶」,但此名無法表現本種蝴蝶與他種蝴蝶的親緣關係。
    本屬大部分的種類翅面多半帶有青藍色的斑塊,故稱本屬為青鳳蝶屬;依照本種幼蟲以木蘭科植物為寄主植物的特性,加上屬名後稱為木蘭青鳳蝶。

  2. 習性:一年多世代,冬季通常以蛹態休眠越冬。飛行快速,好訪花,雄蝶好於溼地及溪流邊吸水,並常可見其聚集成群。

  3. 分布:臺灣特有亞種。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全臺平地至海拔2000公尺以下之低、中海拔山區。本種在春、夏季時,常於烏來、福山一帶的溪流旁與青鳳蝶一同形成吸水大集團,飛行路線就是沿著溪谷河道。

  4. 雄雌分辨:雄蝶後翅內緣摺內有白色長毛,雌蝶則無。

  5. 外觀近似種:翅面滿佈淡青色斑紋之特徵,在臺灣地區無型態相似種類。

  6. 寄主植物:木蘭科之白玉蘭烏心石含笑南洋含笑洋玉蘭。也有取食番荔枝科番荔枝的記錄。


  • 附記本種由奧地利昆蟲學家Cajetan Felder(1814-1894)與Rudolf Felder(1842-1871)父子於1864年命名,模式產地在Ceylon(今斯里蘭卡)。本亞種由德國昆蟲學家Hans Fruhstorfer(1866-1922)於1902年命名,模式標本雄蝶1隻採集自Tamsui(今新北市淡水區)。

  • 附記由於本種寄主植物之一烏心石是廣泛分布於全島中低海拔的樹種,因此本種在山區數量並不少。另外,玉蘭、含笑等常被作為庭園植物而廣泛栽種,因此有時在近郊校園公園等場所亦可見。不過越往南部,本種活動範圍就越靠近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