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灰蝶

Hypolycaena kina inari(Wileman, 1908)

  1. 命名由來:本種過去習稱為「雙尾琉璃小灰蝶」,但過去被稱為「XX琉璃小灰蝶」的種類多達十數種並分類在不同屬,此名易混淆彼此間的屬級關係
    本屬的幼蟲多以蘭科植物為食,
    此食性稱為蘭灰蝶屬;雖本種不是本屬的模式種,但分布廣、具代表性,故以本屬的中文名稱命名。

  2. 習性一年多世代,成蝶偏好出現於潮濕、人為破壞較少的森林環境,飛行敏捷,有訪花性雄蝶喜好至濕地吸水及鳥糞

  3. 分布:臺灣特有亞種。在臺灣地區主要分佈於臺灣本島海拔200-2000公尺之低、中海拔山區,以低海拔較為常見。

  4. 雄雌分辨雄蝶翅背斑紋為暗藍色及淺藍色,雌蝶翅背面斑紋呈白色。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與本種最類似的種類是熱帶蘭灰蝶Hypolycaena othona Hewitsson,但在臺灣蝶類研究史上,熱帶蘭灰蝶的採集紀錄只有三隻,從日治時代迄今沒有任何追加觀察、採集紀錄。

  6. 主植物:蘭科之臺灣蝴蝶蘭臺灣風蘭尖葉萬代蘭臺灣石斛等,取食部位包括花、莖、葉、根等肉質柔軟的組織。


  • 附記:本種原非罕見種,但是近年來數量遽減,疑與野生蘭科植物受到人類過度採集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