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環蝶
Faunis eumeus eumeus(Drury, 【1773】)
命名由來:本屬種類翅腹有黃白色的圓斑列,以此特徵稱為串珠環蝶屬;本種為本屬的模式種,因此以屬的中文名稱命名。
習性:一年多世代,成蝶好出現於闊葉林內較為陰暗的環境,飛行緩慢,好吸食腐果。雌蝶於葉背將卵聚產成塊。
分布:本種原本在臺灣地區並無族群分布,1997年首次在基隆被發現,其後分佈區域緩慢向外擴大,目前已見於臺北盆地東北面的汐止、內湖地區。
雄雌分辨:雌蝶前翅背面黃色斜帶較雄蝶鮮明;雄蝶前翅後緣有葉狀突起、後翅背面翅基附近有褐色毛束,雌蝶則無。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無類似種類。
寄主植物:偏好利用生長在森林底層的遮蔭處的植物。如菝葜科之來社土茯苓;仙茅科之船仔草等植物,但也曾在其他單子葉植物上發現幼蟲。本種是在香港常見的蝶種,其幼蟲還會利用包含百合科、棕櫚科、芭蕉科等等的植物。
附記:本種最早是由台灣蝴蝶保育學會前理事長陳光亮先生於1997年6月21日在基隆的海門天險拍得一張照片,但是當年度除了這張照片外,沒有再被目擊或是捕獲的紀錄。陳光亮先生為了釐清本種的分布狀況,持續在基隆地區進行調查,1998年不但再次發現串珠環蝶的身影,而且又發現臺灣未曾紀錄過的方環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