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灰蝶
Curetis acuta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08
命名由來:本屬的種類翅膀腹面底色均為銀白色,故稱本屬為銀灰蝶屬;本種雖非本屬模式種,但分布廣、具有代表性,因此以屬的中文名稱作為本種的中文名。
習性:一年多世代,偏好出現於森林環境的林冠層、林緣、溪谷等較明亮的環境。成蝶飛行迅速有力,會吸食動物屍體及排遺,有時也吸食花蜜。
分布:臺灣特有亞種。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平地及海拔1400公尺以下之低海拔山區,近郊丘陵、淺山有穩定族群。
雄雌分辨:雄蝶翅背面之斑紋呈橙紅色,雌蝶則為白色。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與本種類似的種類為臺灣銀灰蝶。本種雄蝶翅背之橙紅色斑紋於前後翅均發達,而臺灣銀灰蝶雄蝶則是只在後翅有模糊橙紅色斑紋;本種雌蝶翅背之斑紋主要呈白色,僅略帶藍灰色,臺灣銀灰蝶雌蝶翅背之斑紋則明顯偏藍灰色。
附記:本種由英國昆蟲學家Frederic Moore(1830-1907)於1877年命名,模式產地在上海。本亞種由德國昆蟲學家Hans Fruhstorfer(1866-1922)於1908年命名,模式標本雄蝶1隻於1907年6月15日採集自Kanshire(今關子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