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紋袖弄蝶(臺灣亞種)

Notocrypta feisthamelii arisana(Sonan, 1930)

  1. 命名由來:本屬種類翅底色呈黑褐色,而前翅的白色斜型帶紋狀似衣袖,以此特徵稱為袖弄蝶屬;相較於同屬的近似種袖弄蝶,本種前翅腹面白紋自翅腹中央連接至前緣,因此稱為連紋袖弄蝶。

  2. 習性一年多世代,成蝶好棲息於較為陰暗潮濕之常綠闊葉林,飛行快速,有訪花習性。

  3. 分布: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北部及南部海拔300~1500公尺之低、中海拔地區。在臺灣本島呈南北間斷分布,中部缺乏採集觀察記錄。

  4. 雄雌分辨雌蝶前翅常有白色小斑點,體型也較大。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本島,外觀最類似的種類為袖弄蝶但本種前翅腹面白斑延伸至前翅,而袖弄蝶則只至中室端

  6. 主植物:薑科山薑


  • 附記一:本種由法國鱗翅目學家、植物學家暨醫師Jean Baptiste Boisduval(1799-1879)於1832年命名,模式產地在Amboine et Bourou(今印尼安汶)。本亞種模式標本採集自臺灣,楚南仁博(Jinhaku Sonan,1892-1984)於1930年命名。

  • 附記二:臺灣亞種ssp.arisana菲律賓亞種ssp.alinkara臺灣地區的分布有所區分,臺灣亞種ssp.arisana分布於臺灣本島山區,菲律賓亞種ssp.alinkara僅見於蘭嶼。因臺灣亞種ssp.alinkara袖弄蝶頗為相似,致使過去蘭嶼的族群被認為是袖弄蝶的其中一型,但Hsu&Lee(1989)指出蘭嶼的族群應為連紋袖弄蝶之菲律賓亞種ssp.alinkara (Fruhstofer,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