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斑虎灰蝶

Spindasis syama lamuae Hsu & Liang, 2020

  1. 命名由來:本屬過去稱「雙尾燕蝶」屬,名稱來自後翅CuA2及1A+2A末端的尾突,但後翅具有兩枚尾突的灰蝶尚包括蘭灰蝶屬Hypolycaena、青灰蝶屬Tajuria、鈿灰蝶屬Ancema及部份灰蝶屬Satyrium蝶種,此名易生混淆
    依照本屬蝶種翅腹黃黑相間的斑紋狀似老虎斑紋的特徵,稱本為虎灰蝶;本種後翅腹面基部有三個互相分離的橢圓形斑紋,可用此特徵與其他類似種類區分,因此命名為三斑虎灰蝶。

  2. 習性一年多世代,偏好出現於闊葉林附近之林緣、荒地或道路旁等明亮環境飛行活潑快速,好訪花。

  3. 分布:臺灣特有亞種。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海拔1500公尺以下之低海拔地區,以本島中、南部較常見。在臺灣產虎灰蝶屬中,本種為三種虎灰蝶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者。

  4. 雄雌分辨雄蝶翅背有金屬色靛藍紋,雌蝶則無。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的另外兩種虎灰蝶均與本種相似,但是本種後翅腹部基部有三個互相分離的橢圓形斑紋,另外前翅腹面翅基斑紋為短棒狀。

  6. 主植物:幼蟲取食多種闊葉植物,但食性雜而幼期與舉尾家蟻屬螞蟻(如阿美舉尾蟻及甲仙舉尾家蟻)專性互棲。


  • 附記一本種於臺灣地區之族群分類原本被認為是原名亞種Spindasis syama,徐堉峰教授及其研究團隊透過型態及分生證據認為臺灣地區的族群為臺灣特有亞種,2020年發表的論文中將臺灣地區的族群命名為新亞種 ssp. lamuae

  • 附記:根據徐堉峰教授指導的碩士畢業生林家弘論文「三斑虎灰蝶生物學及喜蟻關係之探討」,研究中提及有舉尾蟻照顧的幼蟲生長期可縮短且發育較快;存活率較高。

  • 附記三:本種在不同季節的外觀因環境多型性而有所差異。相較於高溫型(雨季型)個體,低溫型(乾季型)個體翅腹黑色條紋呈紅褐色,並有減退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