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粉蝶

Catopsilia pomona(Fabricius, 1775)

  1. 命名由來:過去常稱為「淡黃蝶」,但此名易與黃蝶屬Eurema物種的親緣關係混淆。
    本屬具有優秀的飛行能力,有的種類在大發生時,具有群體遷移的行為,因此稱本屬為遷粉蝶屬;本種為遷粉蝶屬的模式種,因此以屬的中文名稱命名。

  2. 習性:一年多世代,常在林緣、樹冠、溪流沿岸活動,飛行快速,喜歡在陽光充足的場所活動,好訪花。雄蝶有聚集溼地吸水習性。

  3. 分布: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平地至海拔2000公尺以下之低、中海拔地區,龜山島、澎湖、金門、小琉球、蘭嶼及東沙島也有紀錄。由於其寄主植物阿勃勒常被用做造景植物,因此在城市中也十分常見。

  4. 雄雌分辨:雌蝶翅背的黑褐色斑紋較雄蝶發達;雄蝶於前翅後緣基部有白色毛束,雌蝶則無。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與本種最近似的種類是細波遷粉蝶,但細波遷粉蝶翅腹擁有本種缺乏的波狀細紋。

  6. 寄主植物:豆科之鐵刀木阿勃勒翼柄決明,也利用黃槐,但較少見


  • 附記:本種在不同季節的外觀因環境多型性而有所差異「無紋型」多出現於高溫期,典型個體翅幾近無紋,雌蝶翅背底色近白色而有明顯黑褐色斑紋紋型」多出現於低溫期,典型個體翅腹於中室端有銀白色小斑,雌蝶翅背底色色,黑褐色斑紋縮減「銀紋型」有些個體於翅腹面具有發達的紅斑,有時被稱為「銀紋紅斑型」。

  • 附記高雄市美濃區廣林里的一處山谷由於過去當地大量種植鐵刀木,使本種經常性大量發生,因而有「黃蝶翠谷」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