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粉蝶

Leptosia nina niobe(Wallace, 1866)

  1. 命名由來:過去常稱為「黑點粉蝶」,但黑點特徵也見於其他蝶種。
    本屬物種相對於粉蝶科其他種類,軀體外型較為纖細瘦長、翅膀輕薄細微,故稱為纖粉蝶屬;本種為本屬的模式種,因此以屬的中文名稱命名。

  2. 習性一年多世代,成蝶通常在靠近地面的林床上、雜草間活動,飛行贏弱緩慢,但甚少停留,好訪花,喜歡在有遮蔽的環境活動。

  3. 分布:臺灣特有亞種。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平地至海拔1000公尺以下之低海拔區,蘭嶼和龜山島也有分布。原本被認為是棲息在低地森林的種類,但因平伏莖白花菜於1970年代晚期進入臺灣,不久後即遍佈南臺灣低地,並成為纖粉蝶喜好的寄主植物,致使纖粉蝶現已入居南臺灣都市棲地。

  4. 雄雌分辨雌、雄蝶難以藉翅紋區分。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沒有近似種類。

  6. 主植物:山柑科魚木小刺山柑毛瓣蝴蝶木蘭嶼山柑平伏莖白花菜等。通常幼蟲只利用寄主植物靠近地面的葉片作為幼蟲食物。


  • 附記一:本種由丹麥動物學家Johan Christian Fabricius(1745-1808)於1793年命名,模式產地在印度。本亞種由英國生物地理學之父與博物學家Alfred Russel Wallace(1823-1913)於1866年命名,本亞種模式標本一隻由時任英國外交官暨駐臺副領事Robert Swinhoe(1836-1877)採集自Takow(今高雄),發表文獻中描述Swinhoe的觀察:「可在小樹林或步道遮陰處發現此蝶,緩慢地像是閃躲東西低飛著。」

  • 附記二:Alfred Russel Wallace(1823-1913)和英國昆蟲學家Frederic Moore(1830-1907)於1866年共同於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發表的論文<List of Lepidopterous Insects Collected at Takow, Formosa, by Mr. Robert Swinhoe>,是關於臺灣蝴蝶最早的學術報告。論文中共報告了139個物種,其中Moore負責93種蛾類,Wallace則是研究46種蝴蝶,並認為有6種蝴蝶是新種,纖粉蝶即其中1種,但後來被認為僅是新亞種。

  • 附記三:北臺灣常見的山柑科植物為魚木,利用魚木作為寄主植物的三種粉蝶幼蟲被蝶友稱為「魚木三寶」,依體型大到小分別為橙端粉蝶異色尖粉蝶、纖粉蝶。纖粉蝶是魚木三寶中的小寶,台灣產粉蝶中體型最小的粉蝶,飛行高度常低於一公尺,其緩慢拍翅、呈波浪狀飄移前進的動作像是漂浮於空中,常被戲稱為「阿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