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灰蝶

Taraka hamada thalaba Fruhstorfer, 1922

  1. 命名由來:過去常稱「棋石小灰蝶」,指成蝶翅膀上密佈的黑點似圍棋的棋子,但此名與過去被稱為「臺灣棋石小灰蝶」的森灰蝶名稱相近,兩者親緣關係卻相差甚遠。
    本屬幼蟲捕食蚜蟲並吸食蚜蟲分泌物,依照此特殊的取食習性,稱為蚜灰蝶屬;本種為本屬的模式種,故以屬的中文名稱命名。

  2. 習性一年多世代,多半棲息在有其幼蟲食餌蚜蟲棲息之竹林不愛飛行,且飛行緩慢雄蝶午後好於林內空曠處做領域佔有。成蝶是吸食露水及蚜蟲分泌物,偶爾會訪花。

  3. 分布:臺灣特有亞種。本種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海拔1200公尺以下之低、中拔地區,以本島中、南部較為常見。馬祖列嶼及金門地區則為另一亞種ssp.isona

  4. 雄雌分辨雄蝶前翅翅頂較尖,且前翅外緣近直線狀,雌蝶則呈圓弧狀。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無類似種類。

  6. 幼蟲食物:以寄生於竹葉上的常蚜科(Aphididae)Melanaphis屬蚜蟲及扁蚜科(Hormaphidae)之竹葉扁蚜Astegopteryx bambusifoliae及其分泌物為食。


  • 附記一:本種由英國昆蟲學家Herbert Druce(1846-1913)於1875年命名,模式標本雌雄一對由英國昆蟲學家Henry James Stovin Pryer(1850-1888)採集自Yokohama(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本亞種由德國昆蟲學家Hans Fruhstorfer1866-1922)於1922年命名,模式標本採集自臺灣。臺灣的族群目前被視為特有亞種,但是與鄰近地區的族群無甚差別。

  • 附記:本種是臺灣地區少數純肉食性蝶種之一。

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