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色黃蝶

Eurema blanda arsakia(Fruhstorfer, 1910)

  1. 命名由來:過去常稱為「臺灣黃蝶」,但本種並非臺灣特有種,此名並不合適。
    本屬種類翅面主要呈黃色,故稱為黃蝶屬;本種相較黃蝶屬中其他種類,翅膀底色為較明亮的淺黃色,以此特徵稱本種為亮色黃蝶。

  2. 習性:一年多世代,成蝶偏好林緣及附近之開闊環境,在都市周圍的郊區也十分常見,飛行活潑,好訪花。雄蝶會群聚吸水。

  3. 分布:在臺灣地區廣泛分佈於全島海拔2500公尺以下之低、中海拔地區,龜山島、蘭嶼、澎湖也有分布。

  4. 雄雌分辨:雄蝶前翅腹面於中室後緣之CuA脈有一白色線型性標,雌蝶缺乏性標且翅背底色較淺。

  5. 外觀近似種:本種前翅腹面中室內有3枚黑褐色細紋,其他臺灣產黃蝶屬種類則是0~2枚。

  6. 寄主植物:豆科之合歡大葉合歡麻六甲合歡頷垂豆搭肉刺蓮實藤恆春皂莢黃槐鐵刀木柄決明阿勃勒金龜樹紅粉撲花等。


  • 附記一:本種由法國鱗翅目學家、植物學家暨醫師Jean Baptiste Boisduval(1799-1879)於1836年命名,模式產地在印尼爪哇本亞種由德國昆蟲學家Hans Fruhstorfer(1866-1922)於1910年命名,模式標本採集自臺灣。

  • 附記二:臺灣產黃蝶屬種類共有7種,張保信先生(1932-1992)在其著作「台灣蝴蝶鑑定指南」提到,本屬可由雄蝶性標有無及所在位置分成三群:星黃蝶群(無性標)、角翅黃蝶群(前翅腹面CuA2室上、後翅背面Sc+R1室上)、黃蝶群(前翅腹面中室後緣之CuA脈上)。本種則分類在黃蝶群中。

  • 附記三:臺灣產黃蝶屬中種類只有本種會將卵數十顆聚產,其他種類都是單產。亮色黃蝶不僅是卵聚產,幼蟲孵化後到終齡都會群聚,且多是集體化蛹,並會在同時羽化,因此可見到一群成蝶同時出現。

  • 附記:本種在不同季節的外觀因環境多型性而有所差異。相較於高溫型(雨季型)個體,低溫型(乾季型)個體翅腹黑褐色斑紋較發達並且散布許多暗色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