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鳳蝶

Atrophaneura horishana(Matsumura, 1910)

  1. 命名由來:在本種棲地山區觀察時,於曙光乍現之際,可見其已在花叢間飛舞,以此習性稱為曙鳳蝶

  2. 習性:一年一世代,以非休眠滯育之幼蟲越冬,成蝶主要出現於4~12月,偏好森林附近的道路旁或開闊環境活動,有訪花習性。雌蝶壽命頗長,隔年的1~2月份仍有機會見到。

  3. 分布:臺灣特有種。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中央山脈海拔1000~2500公尺之中部中海拔山區,梨山附近族群量較為龐大,自梨山至大禹嶺的中橫沿線及南投清境農場至合歡山區較容易觀察到。秋、冬季時會下降至海拔300-500公尺的淺山地區。

  4. 雄雌分辨雄蝶翅背呈泛藍色的黑色,後翅具有內生細毛的內緣摺;雌蝶翅背底色較淺、近黃灰色,後翅有兩列黑褐色斑點

  5.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無外觀較相似的蝶種。本種常被戲稱為高山上的西瓜蝶,因後翅腹在大片的桃紅色班上有黑斑,如西瓜的果肉及西瓜籽。

  6. 寄主植物:馬兜鈴科的臺灣馬兜鈴


  • 一:本種由日本昆蟲學先驅松村松年(Shōnen Matsumura,1872-1960)命名,種小名horishana是指位於今南投縣埔里鎮的原住民聚落地名埔里社,模式標本雌蝶1隻於採集。

  • 二:與曙鳳蝶親緣關係相近的蝶種全分布於熱帶,僅臺灣的曙鳳蝶是在溫帶,且曙鳳蝶以幼蟲越冬的習性非常特別,因曙鳳蝶棲地冬季寒冷常降霜或下雪,推想曙鳳蝶可能原本是熱帶性蝶種,其近緣種可能在冰河期結束時因棲地環境改變而消失,但曙鳳蝶適應臺灣中海拔山區的環境存活下來。這種因鄰近地區的近緣種滅絕而形成的特有種,稱為古特有種。

  • 三:以馬兜鈴科為食的幼蟲體內累積了不少攝食寄主植物後留下的馬兜鈴酸,馬兜鈴酸會讓脊椎動物(如鳥類)的腎臟受損,因而此類天敵便會避免取食以此類植物為食的蝶種。在幼生期時取食馬兜鈴科的鳳蝶共同特色便是成蝶的軀體底色為紅色或黃色臺灣地區的種類包含了黃裳鳳蝶珠光裳鳳蝶、曙鳳蝶、多姿麝鳳蝶長尾麝鳳蝶麝鳳蝶紅珠鳳蝶

  • 根據農委會公告,目前為保育類第三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