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鳳蝶
Papilio (Chilasa) agestor matsumurae Fruhstorfer, 1909
命名由來:過去因本屬多數種類翅膀具有淺色斑塊,外型類似斑蝶,故稱本屬為斑鳳蝶屬;本種數量多、分佈廣泛,足以作為本屬的代表種,因此命名為斑鳳蝶。
有研究認為斑鳳蝶屬chilasa應被包括在鳳蝶屬Papilio中,此處依據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所著「臺灣蝶類誌第一卷鳳蝶科」的分類,將其視為鳳蝶屬Papilio的一個亞屬。習性:一年一世代,冬季以蛹態越冬,成蝶主要於春季3~7月出現,低海拔地區於3月份可見成蝶活動,但中海拔如南投清境等地則要5、6月才出現。成蝶會在原始林邊緣或是林道邊出現。好訪花。雄蝶會至溼地吸水,且常於樹上做領域佔有。
分布:臺灣特有亞種。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海拔200~2500公尺之低、中海拔山區,全島分布廣泛。
雄雌分辨:雌蝶後翅翅背底色較淺、外緣及亞外緣斑紋較雄蝶明顯。
外觀近似種:本種被認為是擬態大絹斑蝶,但是本種翅上白斑不透明,身體從胸部至腹部均呈黑底白斑,而大絹斑蝶身體腹部無白斑。
附記:本種由Gray於1831年命名,模式產地在北印度。本亞種模式標本由日本昆蟲學先驅松村松年(Shōnen Matsumura,1872-1960)自Horisha(今南投縣埔里鎮)獲得,由德國昆蟲學家Hans Fruhstorfer(1866-1922)於1908年命名,亞種名乃獻給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