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白蛺蝶
Helcyra plesseni (Fruhstorfer, 1913)
命名由來:過去常稱為「國姓小紫蛺蝶」,但過去以「xx紫蛺蝶」為名的尚有鎧蛺蝶屬或紫蛺蝶屬等種類,此名易混淆彼此間的屬級關係。
本屬許多種類翅面底色是蛺蝶科中少見的白色,以此特徵稱本屬為白蛺蝶屬;種小名是獻給德國學者普羅森(Baron Gustav von Plessen),因此將本種命名為普氏白蛺蝶。習性:一年多世代,成蝶好在林緣活動,飛翔快速敏捷,好吸食樹液及腐果。因寄主植物冬季會落葉,幼蟲在冬季時會吐絲強化葉片與細枝之連繫,而於枯葉上過冬。
分布:臺灣特有種。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海拔300~1500公尺之低、中海拔地區,以本島中南部、東部為主。
雄雌分辨:雌、雄蝶斑紋相似。
外觀近似種:在臺灣地區僅白蛺蝶與本種較為類似,但本種翅背為黑褐色且翅腹有鮮明的橙色斑列,白蛺蝶則無。
寄主植物:大麻科的沙楠子樹。
附記一:本種由德國昆蟲學家Hans Fruhstorfer(1866-1922)於1913年發表,模式標本來自於居住在德國慕尼黑Baron Gustav von Plessen所收藏1隻標注產地為臺灣的雄蝶,故以種小名表達感謝之意。
附記二:目前視為特有種,但本種與分佈於華南及越南北部的H.subalba(Poujade,1885)及分佈於寮國之H.miyamotoi Koiwaya,2003 近緣,或許需要進一步確認彼此間的親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