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部分製作米麴都使用「菱六」的菌種,但會發現每位老師教的方法差異頗大,但在回歸到日本的說明來看,更是偏離甚遠

因此把日本的說明資料做了簡單的翻譯,讓大家能有更詳細的資料可以參考,基本上看過之後都能夠順利製作不成問題

至於更深入的討論將只在 "食藝研究院" 的LINE群組內做討論

在看下面的文字說明前,請先將影片看一遍,能夠更快速的理解說明的內容

白飯 600g

米麴菌 5g

蒸籠布 / 蒸籠

方型蒸籠布 ( 純棉 ) / 聚丙烯布

發酵箱

麴盒

溫度計

飯匙

漏勺

為了避免製程被汙染,應將工具清洗乾淨,並適當消毒。 您可以通過煮沸來消毒工具。

製作過程

前一天準備

1、洗淨白米

2、浸泡白米





第一天

3、將浸泡好的白米瀝乾

4、蒸米

5、佈麴

6、繁殖


第二天

7、手入第一次

8、轉移到麴蓋裡 ( 高峰期 )

9、手入第二次

10、手入第三次


第三天

11、完成米麴 ( 出麴 )

步驟1:洗淨白米

適當地洗淨米飯,洗掉米飯上殘留的污垢和麩皮。

洗淨2~3次,直到混濁消失,然後把水瀝掉。

步驟2:浸泡白米

加入足量的水,將白米完全浸泡在水中

當溫度過高時,例如在夏天,可以浸泡並在冰箱的冷藏室中。

步驟3:將浸泡好的白米瀝乾

把水瀝乾並靜置一段時間,以便從白米中適當的除去多餘水分


步驟4:蒸米(約40分鐘)

用蒸籠布包裹米飯,然後放入蒸籠蒸。

飯蒸好的條件是,如果你拿一塊米飯,然後擠壓它 ,它的質地就像麻糬一樣有彈性。

如果蒸飯後米飯仍然很硬,或者米飯看起來水分不足,請再次蒸煮米飯。

步驟5:在蒸飯上撒上米麴菌(佈麴)

將米飯蒸熟後,在乾淨的托盤上鋪上乾淨的布。

將蒸米飯撒在上面,請注意不要燙傷自己。

將米飯平鋪在鋪有布的托盤上,用飯勺切飯,使熱量散發。

用溫度計測量米飯的溫度,當米飯溫度達到45℃左右時,將米麴灑在上面。

這個步驟我們稱之為"佈麴",在佈麴時,使用漏勺很方便。

在測量出飯溫為45℃的時後,快速將米麴菌混合在一起。

將結成團的米飯徹底打散,並充分混合,以便將米麴菌平均分散在所有的米飯表面。

如果你沒有完全分散,其他雜菌和細菌可能會生長。

完成佈麴後,快速將米飯聚集在一起,並用乾淨的布包起來。

用布包裹時,用力將其盡可能的縮小包裹起來。

步驟6:保持蒸飯溫度

在米飯中插入一個溫度計來測量米飯的溫度。用布包裹並強力按壓,使米飯盡可能縮小。

放入溫度計後,用橡皮筋繫住布料。

放入溫度計並完成佈麴後,快速將米飯聚集起來並用乾淨的布包起來。

從外面再將一條棉布包裹在布上。

將包裹的米飯放入米麴發酵箱中,保溫18-20小時。

米麴培養的最佳溫度為35-40℃ 。請將麴米維持在這溫度之間。

步驟7:麴米的第一次手入

在麴米的保溫開始 ( 佈麴 ) 後約18 ~ 20小時,由於米麴菌的繁殖與傳播,麴米的溫度會升高,並且發酵箱內會聞到香甜味 。

當麴米的溫度升至約38 ~ 40℃ 時,請取出包布,觀察蒸麴米的外觀和香氣及其濕度。

如果培養進展順利的話,麴米會因米麴菌的菌絲而變白,並且會出現麴特有的甘甜香味。

在這種狀態下,請打散結成塊的麴米並使溫度平均,這稱為第一次手入。

快速將麴米結塊分散,分散均勻後,如前所述用布緊緊包裹。

不要忘記擦拭發酵箱上的結露。

步驟8:將包裹的麴米移到麴盒

從第一次手入開始約3小時後,當麴米溫度超過40℃時,將麴米從布料移到麴盒中。解開布料,然後小心地把麴米 放入麴盒中。將其攤平並將其放回發酵箱中。

此時,用手快速打散結塊麴米,使其分散。

您無法僅通過時間來判斷執行此步驟的時機。有必要用肉眼檢查米麴的生長狀態,並根據麴米的溫度來決定。

此步驟的操作時機,麴米的溫度必須高於40℃。

當你將麴米從布料移到麴盒裡時,麴米的水分開始散失,麴米的乾燥速度增加。

如果溫度長時間不升高,請不要將其移到麴盒中,請將麴米用布包裹進行下一步。

步驟9:麴米的第二次手入

當你將麴米移到麴盒裡之後,已經過了5~6個小時(步驟8),米麴菌將進一步繁殖,麴米的溫度將再次上升到40℃。

這時,再一次,用手快速打散結塊麴米,使其分散。

步驟10:麴米的第三次手入

從第二次手入開始幾個小時後,當麴米的溫度上升到40℃以上時,請再次進行手入。

如果發酵正在進行,麴米中會散發出一種淡淡的甜味,如栗子。請仔細觀察麴米的外觀,可以做為下一次製麴的參考。

步驟11:米麴的完成

請確認米麴的外觀,米麴在佈麴後約42~50小時後完成。

觀察米麴菌的菌絲是否紮根在米飯中,菌絲看起來像是深入了米飯。

如果米麴的狀態是這樣的,並且帶有栗子的香味,那麼米麴就完成了。

另外,把做好的米麴從室內或發酵箱中拿出來稱為 “ 出麴 ” 。

米麴菌的繁殖速度根據溫度和濕度而有所不同,所以米麴完成所花費的時間也會不同。

因此用米麴的外觀和香氣來判斷完成的時間。

菌絲蔓延,麴米黏在一起形成板狀,用手就能輕易的撥開是好米麴的基準。

麴米表面佈滿了白色菌絲,麴米內部也有菌絲的深入,也是理想的米麴。

如何保存米麴

米麴完成後,建議盡快使用。

如果米麴存放的厚度太厚,即使將其保存在低溫且通風良好的地方,發酵也不會停止,並且品質可能會惡化。

如果您將在完成後的1~2天使用,請將米麴的結塊打散,然後,盡可能地將其攤薄,並將其放置在陰涼處。


冷藏:約2~3週

如果想要冷藏保存,請把它放在吸濕的紙袋中(容易從空氣中吸收濕氣的材料)。

冷藏可存放約2~3週。


冷凍:約1~3個月

如果長時間不使用,請將其放入夾鍊袋中並保存在冷凍庫中。

冷凍可存放約1~3個月。

製作米麴的預計時間表

這是製作米麴的一個時間範例,可以做為參考依據。

這個時間表是一個參考例子。時間的推移根據生產方法而不同。

甚麼是好的米麴

【良好米麴的顏色】

米麴顏色是純白色。米麴菌在米粒表面生長良好,菌絲被很好地深入米中

【良好米麴的質感】

當你用手捏它時,它有一種柔軟有彈性的感覺,它很容易被分散而不會結塊。

【良好米麴的重量】

米麴會比原本的重量增加20%左右,增加的重量是麴菌的重量。

如果重量增加超過20%的話,表示濕度太大,過於潮濕了

重量增加在10%以下的話,表示濕度太低,他將不是一個好的米麴。

【良好米麴的味道】

咬起來有一種獨特的香氣,如栗子的香味,這就是良好米麴的一種表現。

如果它太甜了,它表明米麴過於潮濕,糖化已經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