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泉老師談技擊的練法

汪永泉老師談技擊的練法


首先,要把技擊的姿勢學會。技擊的某種姿勢體現的某種勁。例如:掤的姿勢要用掤勁。捋的姿勢要用捋勁。利用各種姿勢按照八字訣的要求,把八種學會,然後在練拳當中,通過肩、肘、腕、手任何部分都能隨機應變,靈活使用這八種勁。所謂八八六十四手是對八種勁的靈活使用。在運動拳架時必須使這八種勁通過身形輸出手外。在變換姿勢時,再把輸出之勁接回來,以免傷氣。

技擊拳架對身形的要求。練習技擊拳架,要做到沉肩墜肘,氣沉丹田;兩膝微曲,鬆腰松胯,全身肌肉放鬆,兩足平踏實地,下盤要穩固,但不許蹲樁,便於腳步移動的輕靈,還要含胸拔背,胸口對著膝蓋,在移動重心時,胸口也要找准膝蓋,立三關,順項貫頂,開檔,垂尾閭。移動重心時,襠勁要隨時調整。在發勁時,襠要往上吊,要手足相合,肘膝相合,肩胯相合,變換姿勢要小換腰,平送腰胯,實腿能抬。走架時如腳踩荷葉。技擊拳架對手式的要求,雙手在前,形如螳螂,以保護自己中心,手指尖與頭頂相平,肘與肋平。要求手能護頭,肘能護助,肋能護腰。這就必須開肩窩,松膀根。練拳時,兩手不得用力,否則就達不到輕靈。要明確手是手,腰是腰,要截然分開,不能合在一起,每一個姿式的開手雖然小,但意要大,出手的方向要開展,開始時,距離身體要近,但不能貼在身上,要從中心出手。然後以肘送手向前開手,眼神隨手走,出肘要與肋平,以使腰勁蓄足。開手的身形手勢,開手時要有開手的身形,除符合上述對身形的要求外,還要節節貫串。發勁時,全身手、足、肩、肘、胯、膝、腰、神、意、氣,全部集中在一個點上,全力向外發勁。同樣,開手時要有開手的手式,除符合上述對手式的要求外,並要從側面向外開展。合手的身形手勢。合手要有合手的身形,除符合上述對身形的要求外,還要全身放鬆,向四周轉圈。合手要有合手的手式,除符合上述對手式的要求外,還要先錯手再合手,以防把對手的勁引到自己身上。


技擊的身形手法歌訣。 1)手式如刀鋸,身形似猿猴,進退無定形,全在當中求。 2)手無定向身無形,動中求靜是萬能。動開靜合隨機用,混元一氣是大成。 3)手如刀鋸身如猴,輾轉跳躍不停留,千著變化中心在,全在一接點中求。 4)手無定向身無形,身手配合自然靈,手無定向非亂動,身無定形是不停。 5)拆手分勁是真傳,拆手並非用招攬,分勁原為求配合,聽懂彼勁是根源。 6)拆手分勁是神奇,身形手式似若非,若在招中求下去,難得術中化為空。


懂勁。要能掌握知彼之勁的要求,就要學會“懂勁”。懂勁是練技擊的一個主要階段,是知彼之勁的起始。懂勁指的是在與對方接手時,通過與對方的接觸點,聽出對方發勁的勁端,也就能同接聽到勁源。這是學習懂勁的入門之道。接觸點可分為為:力點、滯點、停點、滑點、傾點。接手時,對方有計劃、有目的、主動地、有方向地向我發勁,不論對方發來的勁是有形或無形的;是帶著功夫或只是手式;身力大或是力小;是突然的或是漸進的;是亂動不停的或忽隱忽現的等等,以上各種發勁的方式,大部分是在對方身體中都有一定的勁源。這種發勁用招的多,用術的少,其接觸點均可謂之點。接此力點時,必全身鬆開,不要受對方力點的影響而使本身僵滯,必須輕靈變化,徒眼要活,接勁要果斷。要從接點把對方勁源聽準,由側面擊之,若一擊不中,可接連兩、三擊、一擊要比一擊緊。若在出勁中有不適處,及時鬆開,另換姿勢接,如新接。對方在處於被動不得已情況下,就會反映出各種點,如滯點、停點、滑點、傾點。這些點在人的身體中是沒有勁源的。揉手時,若遍到以上各點。因其沒有反應力,很難借用,因此,發勁時要嚴防產生對手的重力和自然傾斜力。


手、腰、肘、腕的用途

手:

手為腰的前導,如同蟋蟀的兩條須,負責聽勁。要求輕靈鬆軟,聽從腕肘指揮。一旦得機得勢,便為腰勁指出方向,兩手和對方接觸時,永遠是螺旋勁前進。

腰:

腿是手的後援。在任何情況下,腰勁都要蓄足。一旦前手指出方向,腰就能及時發勁,同時,腰還要能提膝提胯。

腕、肘:

腕肘是腰的護衛,負責封門,保護中心不受對方侵襲,應付對方強力。如對方強力特大超過腕部應付能力,則腕一動即可甩開不要,對方必然因此失。如遇對方實勁(真硬功)反應後,迅速聽清對方重心,並隨其反應使對方失中,如對方反應為局部(假硬功),則要繼續引放,防止對方趁機入侵。注意切不可用腕肘去侵襲對方,否則自身必被對方頂起失中。


靜中求松法則先梢後根一般講放鬆,指的是全身放鬆。但是全身如何放鬆?放鬆到哪裡?所謂放鬆,不是為放鬆而放鬆,是要把腰勁放鬆出去,送到對方身上去。腰把腰勁送出去,腰必須放鬆。鬆腰,前胯先要放鬆:鬆肩胯,腰膝先要放鬆;松膝肘,手腕、腳脖先要放鬆。由此可知,要全身放鬆,就要先從梢部放鬆;先手腕腳脖,再膝肘,後肩胯,做到了這些,腰勁自然能通過接觸點松沉到對方身上去。動中求松法則,練拳時側面向外開手,揉手時以側接側。在運行拳架時如何保持全身放鬆,就是要做到在開手時沒有平面,每一開手都是側面向外,這樣梢部永遠是鬆的。要揉手時,不用平面去和對方接觸,而要用自己的側面去接對方的側面,自然周身放鬆,輕靈圓活。


招與術技擊原為應敵致勝之用,用時又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招,一種是術,合起來稱為“招術”。招:凡是招都屬有形,是在後天強力的基礎上,用種種不同的招法應敵致勝,近似長拳技擊之法。一般是用某個招法控制住對方某種身形手式,或是某種強力。這都有形可見,是以自己的外形制敵外形,謂之招法。術:凡術屬於無形,是一種內功,是本身神意氣的化合。凡是用神意氣勝人者皆屬內功,屬於術法。本身經過鍛煉,充實神意氣,再用意、氣侵襲對方的內氣,進入對方體內,達到侵襲目的。因此,技擊拳架練到一定程度,必須要拆架子,也就是要把“招與術”內功與外形拆開來講,以便能使學者明確求的是什麼功夫,在練拳時求的是招還是術,是內功還是外形。當然應敵時招與術,內功與外形是密不可分的。術是招的後援,招中必須有術;招為術開門找方向,術中必須有招。外形若沒有內功指揮,必然無法取勝;內功若沒有外形運轉指路,也無法發揮威力。總之,要明確,拳架是將前人的應敵之招編制而成,這些招都是前人用過,證明能勝過某招的招式。但是,這些招,只是外形的應用,是定型的單純的招,不一定能完全適合應敵之用。因此,必須招中有術。術是內外相合的功夫,內氣與外形結合起來,貫串到招中去,這就是招中有術。由於術是本身神意氣的化合歸一,用到知彼之功中,這個術,就是靈活的、變化無窮的、隨機應變的,能應敵變而變的。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因此,在練習拳架時,既然明確了用的是招,就應在招中求術,且不可在招中再求招。


技與擊老師祖為了適應學者需要,把太極拳養生和技擊的拳架以及身形手式予以區別分開,其中養生之道普遍傳下來,而技擊之道只傳給子孫和少數徒弟。所以後輩真正得到技擊之道真傳者,除楊氏子孫外,確實不多了。技與擊必須分開來學,對這兩個字的意義,功能和用途,要有準確理解和相當功夫,還要通過長時間的實戰,久而久之,經歷越多,越能體味出其中奧妙,增加功力。技擊者,技巧也,技巧是“懂勁彼階級神明”的一種表現,必須在懂勁基礎上通過不斷研究熟練使用才能求得。技巧是功夫和實戰的結晶。技巧的運用是無止境的,其主要功能是要解決與對方一接手時所產生的問題,接點不接面。在與對方接手時,要接點不接面。面就是對方出勁的面積,點就是對方出勁的集中點。不論對方所出勁的面積有多大,它必然有一個集中點,該點就是對方的中心。重心集中點,是對方的實點,也就是我們所需要的點。我們要用自己的虛點去接對方實點的側面,並及時把本身功夫滲到對方的勁源處,或引或擎,均在於此。所謂引,就是順對方來勁的方向,引向自己的空點,使對方出勁落空,陷於失中狀態。所謂擎,就是在當對方所發出的勁落空一半時,向其實點的側方擊之。此時應注意,不要讓他完全落空,(因)為完全落空就無法借力了。此即拳譜所說“引起彼身借彼力”。總之,一接手,先應使對方不合適,繼而失中,如果在接手時,對方不給我們所要的點,或是變化非常快,可任其自由自在的去變換,不要追隨,等他再向外出勁時,重新按上述點接點的方式接手,用自己的虛點去接對方的實點,這樣做有以下好處。一、對方既不容易聽出我方發勁的點,即勁源,又不容易聽出我方勁的方向。二、不容易引起我方自身的失中。三、不受對方來勁的欺壓。四、對方向我方進擊時,找不到發勁的方向。可見接點不接面優點多,但是難度大,須有名師指教,自己也要下苦功夫。如果只根據個人所好去用,勢必偏差叢生。接手的問題,乃是練拳一生的結晶,既要求具備知己之功,也要求具備知彼之功。接點是在懂勁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接點必須滲入。滲入的深淺,滲入的時機,是否能滲入到勁源處,是否能影響到對方的失中,這些都要很好的解決。起碼要能引起對方感到身體不合適,此時對方找到的合適就是就是對方的中心,因為對方從不合適中找合適,自然會把他的中心送到我們手中。這時正是出擊的時候。但要由接點滲入到對方勁源處,是要具備勁滲透勁功夫的,功夫純熟後,還要把滲入的功夫由向勁源滲入而進一步向勁端滲入。也就是說接梢也能滲入,這樣才能達到輕靈變化的境界。


接點不接面。汪永泉老師曰:注意在與對方接手時一定要點不要面。就是說接觸點的面積要小不要大。如果接觸面積大,很容易把拙力使出來,就變成了力與力爭,給發勁造成不便。如果接觸點小,對方不易聽出自己的勁源,而自己卻要在這很小的接觸點用自己的手勢聽懂對方的勁源,問通自己去勁的路線,再把輸出之勁滲入到對方的體內,加以控制,對方必然不適。這是準備發勁的第一點,叫做影響對方。當對方感到不適,必然要用力作出反應,這是可利用對方所反應之動向,順其來勢,加以牽引使之延長,控制對方,使它失中,這是準備發勁的第二點,以上兩點在發勁前必須做到,然後才能發勁。一接點中求與對方一接手,要接點不接面。接觸的面積越小越好,在這非常小的點上,要聽出對方的勁源,也就是自己要擊發的落點。由接點到落點這段距離中,要把自己的巧直接貫通,並要通出方向。這時要注意對方的發勁,若感覺到自己貫通出的勁在對方身體中遇到障礙時,就是對方的勁正在運作。有幾種情況:一、在接觸點上,聽出對方要發出的勁尚未發出時,則應當用自己的側近擊對方的勁源。二、若聽出對方要發出的勁力已發出一半時,則應當把對方的勁端引向自己的虛點,使對方失中。三、若聽出對方要發出的勁已完全發出時,但並不影響自己的中心,則應當錯開對方的勁頭,由實中找出對方虛點,把自己的勁貫通到對方的落點而擊之。為此,必須做到:靈機於手、靈活於腕、勁發於肘。這樣才能懂勁,才初步具備和對方接手的條件。靈機於手於對方一接手,在這很小的接觸點上,在極短的時間內,要聽出對方的勁源。若接的點不合適,要及時變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點,也就是能貫通的點,謂之懂勁。靈活於腕腕要與手協調一致,聽出手接的勁合適與否,判斷要或不要。如果不要,腕一動,把對方的來勁引向其它方向,使對方失中。謂之化。勁發於肘要用肘給腕、手做後援。手若問通路線,肘就要及時把勁輸到手:腕若把對方擊來的勁頭化開,肘就能及時出勁還拳:若腕一活把對方的來勁引向虛點時,肘就應及時配合去路,引出方向。一接點中求歌訣上下含於內,往返在其中,漂浮求奧妙,混元易理通。接點不接面,接面兩不便,偶遇面碰面,及時鬆開變。


點勁原理。點勁原理最易解,如同竹竿點圓球,點得球皮混元轉,難得球心莫追求。欲得球心不非難,刺破球皮球難轉,球停自有重心在,再等球動刺位還。點到重心要漂浮,聽出彼勁是要求,點勁原來為懂勁,一切全在下手求。下手得點如新接,變何方向要識別,要何點法須慎重,變換虛實要靈活。點勁虛點不過腕,實點一貫串,點到重心時,換點位不變。點勁如針刺,刺皮不刺骨,皮骨本相連,刺骨皮自堵。點勁若遍千斤重,點位不移待敵動,敵動虛實必自露,扭轉方向返回刺,再次仍過重心時,屈指引起加彈刺。點位面中尋點點有面,面中點,點中面,面中得點待敵變,點中遇面即時斷。點勁一發如閃電,斷勁嚴防面碰面,若能一接就是點,屈指引起再點斷。面中點,點中面,面中有點點有面。面即點,點即面,點面混合不須換。點變面,面變點,悟透點面理難辨。由面變點是神奇,變得對方無所依,縱讓你能千著變,此時也難在轉換。點是螺旋的結晶,面是意氣的邊垣,若在外形求下去,枉費功夫莫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