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的順逆和化

八卦掌的順逆和化

作者:盧雁賓 文章來源:武魂

(本文作者1999年參加在河南省商丘市舉辦的“99全國武術觀摩交流散打擂臺賽”;獲八卦掌冠軍)

本文闡述的順、逆、和、化,是八卦掌的基本功,更是練好八卦掌功夫的基本要求。

一、手足自然往前伸——順

練八卦掌套路,有人用勁剛多

柔少,一伸手便勢勢剛猛,雙掌上下翻飛,呼呼生風,以爲非此不能練出功夫。豈不知,八卦掌功夫絕不是用笨力、蠻勁練出來的。如此長久練之,會導致過力、過速,過力傷血,過速傷氣,氣血兩傷,非致病不可。

運動中必須使肢體的運動聽從意念的指揮,意念的企圖通過肢體的運動來完成。此是練八卦掌最基本的要求。

練功中手足順其自然往前伸,外型上做到“順項提頂,溜臀收肛;扭旋走轉,蹬腳摩脛;樁如山嶽,步似水中”。肩、肘、腕、胯、膝關節自然放鬆,這樣練求的是使氣血暢通。《內功經》曰:“前任後督,氣行滾滾”。任脈起於人體會陰穴,止於承漿穴,督脈起于長強穴,止於齦交穴。任督二脈,爲人體之奇經。任督相通,也就達到了周天迴圈,內氣充盈,滾滾不斷。宋代內功家蕭號芝的絕句雲:“訴流一直上蓬萊,散作甘泉潤九垓,從此丹田沾潤澤,黃芳遍地一齊開”。此詩是對內氣周天迴圈的比喻。。

“伸”是自然的伸,絕不是用力的擊或打,左旋右轉中,身體、手足不可有絲毫別勁之處,而要練出舒服、自然、順的感覺,以保證周身血脈暢通。速度上不是求絕對的快,而是要達到快慢有機的統一,以求練到內外三合、連環縱橫的程度。

順其自然便是真,是功夫。儘管是基礎,然而更是高樓大廈的地基之堅石。練功時遵守用意念指揮四梢,長久練下去,自始至終不使拙力、笨勁,日久,四梢就會隨著意念的指揮而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氣、力合---極力往回縮——逆

練功呼吸要動氣,左旋右轉中手足要出力。但要求力不但不外露,而且要極力往回縮。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形散亂便無形體,此是先天八卦的“體”和後天八卦的“用”不相合所致。氣、力極力往回縮可使身體協調一致。那麽,氣、力從身體的什麽部位縮?運動時從雙肩雙胯往回縮,使氣、力合一縮到丹田。這種練法要達到的目的是——蓄神。在悠然、滔滔不絕的走轉中,在連環縱橫、輕靈的起鑽落翻中,神情是自在舒適的。更有助於練“神氣意力,合一集中”的功夫。

這是八卦掌的順中用逆。這裏有一個調氣調力的問題。《內功經》雲:“與調而勻,勁松而緊。”注意調氣灌于丹田,然手足的自然伸展,看似鬆散,但神和內勁就是在這種似松似散中逐漸練出來的。還可幫助於定心氣,心定則神凝,神凝則心安,心安則氣升。久之,則達到筋之順,骨之速,勁之連,氣之迴圈不斷。達到勁松似繩之系,悍如冰之堅。

三、氣、力要保持中正——和

氣、力中正則是說運動中不能有意地努氣和避免使出拙力。努氣容易産生胸滿氣逆,嚴重者導致炸肺等病症。用拙力,會使血脈受阻,經絡不能通暢,心爲濁氣所滯,滯於何處,何處爲病,所以說,練功者應切記:呼吸要自然。《內功經》說:“先吸後呼,一出一入,先提後下,一升一伏,內有丹田,氣之歸縮,吸入呼出,勿使有聲”。提,吸氣之時,意想真氣提得起來。下,真氣落下,歸縮,覺得周身之氣漸漸收縮入丹田。勿使有聲,吸入和呼出的時候,不能發出聲音。顯而易見,運動中的呼吸不是急促和猛然的,而是“氣似雲行”,出入綿綿,若存若無,在自然呼吸中養成勻、細、深、長的好習慣,達到周身之氣圓滿無虧。日久,氣到用時可斂入脊骨,與力合到一處。

力,一身之勁練成一家,這個勁限於內勁。勁起腳跟,發於脊骨,形於手指。而拙力的存在會妨礙內力的産生,必須把拙力除淨,內力才會逐漸産生,而氣、力中正便是除淨拙力的有效方法。怎樣保持力的中正呢?運動時必須掌握每一個動作用力的瞬間和不需要用力的分界,該用力的時候堅持縮力,保持力的不頂、不丟、不過。形體上體現舒適、自然,身形穩健,現出“龍形猴象,虎坐鷹翻”的外象。這個階段,就是內勁內涵階段。但是,這時練功人也最難堅持和最容易産生灰心喪氣情緒,因爲會感到周身毫無力量,與人較技時往往一伸手便被擊出。因此,自己會認爲是否把功夫練丟了,多年的苦白吃了,是不是練功方法不對,以至産生不願繼續練下去的思想情緒。這時千萬挺住,這是練功高層次的換勁階段,必須堅持練下去。

四、後天之氣、力歸於丹田——化

練功中存元氣于丹田,訣日:“氣入丹田火自升,眉間灼灼電光明。迴圈二氣乾坤合,運轉三宮日月行。練就陰神添壽域,修成至寶複元精”。

爲什麽要化後天之氣,力歸於丹田呢?簡而言之,人的氣、力均屬後天,是濁氣、拙力,若使其轉化爲真氣、內力,就要通過一定的功法來實現,這個功法就是將後天之濁氣、拙力合一縮到丹田,形成轉化過程。什麽時候氣、力合一呢?切記,運動中的伸縮應該配合呼吸來進行,發拙力與呼氣的時候使氣、力合一,一起極力往丹田裏縮去。這個轉化過程時間較長,習者一定堅持長久地練下去。不要怕練得渾身無力,更不必擔心將多年的功夫練沒了。不通過“化”的過程,真氣就永遠化不上身。不經過“化”,內力永遠練不出來。

此是在順中用逆、蓄養元神的同時,順運後天之明逆反先天之陽。使陽氣還於真體,拙勁歸於內勁。練功日久,對外來的侵襲,不但能用視覺來觀察,而且能用身的觸覺來體驗,因爲觸覺能觸到對方意念的真實性。不但與人較技時如此,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形成新的運動素質,形成新的條件反射。

練之日久,身體氣、力化之似覺有若無,每逢靜中動時,身體移出而不知己之動,則不知有己,每與他人動手時,伸縮往來變化,閃展騰挪,如入無人之境,而身體氣力自覺無動,這是不知自己之動而靜,則不知有彼也。形成了掌無掌,意無意,形無形,象無象,無我無他的境界,八卦掌神功上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