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先師董海川不盡事解惑

八卦掌先師董海川不盡事解惑

張全亮

有關八卦掌創立者董海川先師一生傳奇事迹,留下不少百思不得其解這疑,更有少習八卦掌者向我詢問,經過一番求索查證,據現有資料所載以答,謬之處,尚望明家指正。

問:董海川先師爲何南遊、北上?

答:董先師離家南淳的說法很多。有的說是“出外謀生”;有的說“因案件牽連”;有的說“因災年戰亂,民不聊生,強民(賊盜胡九奎等)因生活所迫,求其寬容、理解,弱民(鄉鄰)因有冤屈而求其保護,使他左右爲難,矛盾的心情,促其離家南遊”;有的說“因家庭矛盾、愛情波折離家,想去北京考取功名未成,而南下雲遊”等等。經過對有關資料的查證考究,筆者認爲,後一種說法比較合乎情理。這種廉潔奉公的佐證是:

董先師出身武門,世代族人多有武將。其祖籍山西省洪洞縣,明初遷居河北槁城縣,第三代董良輔奉旨適居河北壩縣開口村(現屬雄縣),後董海川之祖父董明軒又攜家遷居河北文安縣朱家塢村。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父董守業,以務農爲生,有三子,長子董德魁,次子董明魁,三子董武魁。董明魁從小在開口村跟“威名震河朔”的董憲周(董氏宗第十五代,董海種之堂兄)朝夕相處,學其武技,受其熏陶而癡迷武術,不治生産。加之自身魁梧,臂長手大,膂力過人,擅長技擊,常以武勇扶危解困而著稱鄉里。但因不務正業,常遭繼母和父親的訓斥,再加上愛情的波折,心中鬱悶而離家進京,想以武術考取功名。但沒想到北京高手雲集,到京後數次與人比手多以敗北而告終。嚴酷的現實,使他無意再加家鄉。經過思考,他決定闖蕩江湖,遍訪名人高手,探究武學真諦,因此南下出走。

董先師壯志淩雲,立下海納百川之志,因此更名爲董海川。他足迹遍至吳越、巴蜀和江皖等地,深入大山名川,搜奇探險,壯大襟懷,遍訪各派隱士高手,虛心求教,大膽切磋,反複印讓,認真總結,經過多年的兼收並蓄,博採衆長,苦練深悟,究“易”究規,終於登上武學巔峰。

關於董先師北上進京而又閹割爲老公(太監)的說法也很多,一說董先師藝成後,往來南北扶危濟困,曾在蘇州夜闖府衙,殺死強搶民女又傷人命的蘇州知府,成了欽犯,被朝廷追捕;又在霸州打死打傷九個與官府勾結、橫行鄉里的惡霸,被霸州捕快抓捕入獄,打入死牢。在獄中,董海川崩斷鐐銬,越獄潛逃。爲了躲避命案的追究,而閹割爲老公;

一說董先師藝成後因對清廷腐敗不滿,而參加捻軍(北方農民起義軍),爲鑽人清廷心臟臥底,而被撚軍選派,受閹爲太監,打入清宮;

一說因董先師武藝高強,且嫉惡如仇,被洪秀全選中,派往宮內。這段歷史經八卦掌名家李子鳴老師多方考證:“太平天國建國這年(1851年),正是咸豐元年。南京洪秀全稱帝後,看有勝利之望,清朝被推播翻無疑,在南京安然定都。當時有個叫郭濟元的人(別名鐵拐道人)與洪秀全過從甚密,他建議派人到北京把咸豐殺掉!洪秀全認爲是個辦法,但是到哪里尋這樣的能人呢?郭濟元講:‘我認識一個叫董海川的,能高來高去,定可勝任。'洪秀全同意後,郭找到董海川。董考慮後毅然承擔。郭說:‘咸豐大小是個皇帝,你得受點痛苦,閹割爲太監,就比較容易了,如何?'董答:‘爲驅逐滿人,在所不惜!'郭偕董董去見洪秀全,事遂定。”

“郭偕董返山舍,施了手術。待傷癒後,董于咸豐六年北上進京,覓尋小太監引見大太監,進了四王府。後來肅王府要人,又將董調到肅王府。”

“ 此時,南京內訌,楊秀清被殺,又要殺石達開,石逃走,南京內亂。”

……

“南京亂甚,郭濟元連夜動身,來到肅王府夜敲董窗,郭走董追,至永定門城上一秘處,董進前稱:‘郭老別來無恙?'郭說:‘小夥子腿真快。我來告訴你,南京危在旦夕,此前密定之事作罷!'說完從城上飄然而下不見……(摘自《董海川與八卦掌·董海川的故事》,天馬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10月出版)。”

問:關於董先師受義軍之托,閹割爲太監進入清宮一事,李子鳴先生考證的依據?

答:李子鳴老師關於董先師受義軍之托,進宮爲太監,執行秘密使命一事,曾提供如下資料:

關於董先師的來歷之秘,第二代梁振普、劉鳳春、司元功三位都是這個說法,第三代年齡較大的馬貴、居慶元、李永慶、曾省三、韓福順等人也是這個說法,故錄原述如後:

“據先師逝世後做碑銘時,一後生執筆,他問尹福、史繼棟二位師父:‘先生來北京……'話沒說完,尹、史二位擡手捂住執筆者的嘴:‘少說,少說',就停止了。”

“不光緒帝在位34年,宣統在位3年。董先師於光緒八年逝世,到清朝滅亡時,總計還有29個年頭。慚十五年河北省成立國術館時,又議董先師立碑這事,得到傅作義、李景林的大力支持。當時有人提到:‘董無師過去之事提否?'有人說:‘清朝已倒,不提也罷,以後有機會再說。'”

“以後,尹師弟子曾省三,梁振普弟子李少庵、郭古民和我四人研究,以曾師兄執筆,欲寫董先師這段大事。但是研究了三次未果,原因暈頭轉向師兄爲正藍旗人。”

“以後他們故去,我又力盡所能,又有人勸我:‘這個問題(受義軍之托來北京)你別寫了,按這個說法,董先師不成叛徒了嗎?'我的熱忱再一次被打掉了。”

“現在談董先師的歷史秘密,我可揭開(詳見上文所述……)。”

問:關於董海川的生卒年月,八卦掌界歷來認識不一,你是怎樣認爲的?

答:關於董海川的生卒年月,有許多資料記載,在八卦掌各門派先輩的敍述中,卒年都是一致的,即董海川先師卒於光緒八年冬(1882年)。其出生年月則說法不一,有說生於嘉慶年二年(1797年),享年85歲;有說生於嘉慶六年(1801年),享年81歲;有說生於嘉慶九年(1804年),享年78歲;有說生於嘉慶十八年(1813年),享年69歲;有說生於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享年66歲。

據朱家塢董學賢的叔父董紹亭老人回憶說:“聽我父親董書山說,‘董明魁(海川)從出走至坐逝,共回家兩次。第一次是他四十歲的時候,第二次是他七十歲時,當時我十歲。'就是說董明魁比我父親大六十歲,我父親又比我大五十六歲。我現年七十七歲,生於1913年,我父親董書山的生年向前推六十年,是1797年,即嘉慶二年。所以董海川生於嘉慶二年(1797年),卒於光緒八年(1882年),享年85歲才是正確的。”(詳見天馬圖書有限公司出版的《董海川與八卦掌》一書中,由井桂林、武振魁編撰的“董海川的故事”)

此說法的可信之處是:董紹亭的父親董書山老人十歲的時候,見到七十歲的董海川(第二次回家),這就否定了董海川享年66歲或69歲的說法。

問:董海川先師是怎樣創立八卦掌的?

答:董先師創立八卦掌有三個方面:一是他從小在開口村跟堂兄董憲周所學的拳技,特別是八番拳,以及他在遊歷大山名川,遍訪各派隱士高手過程中,通過學習、切磋,所吸收的一些技藝、招法,都是八卦掌形成的素材。二是董海川在南遊過程中曾遇到道士,學得“轉天尊”修煉方法的啓示(據康戈武教授考察),把所學之拳術揉於轉圈之中,經過多年的實踐、體悟、修改、完善,逐步地定型,從而産生了風格獨特的八卦掌。三是董先師所傳的八卦掌歌訣中充分顯現出,先師在創立八卦掌過程中,探研了道家養生丹功和周易八卦的易理。比如“混元一氣走天涯,八卦真理是我家,招招不離腳變化,站住即爲落地花”、“八卦轉掌論陰陽,五行六合內中藏,七星八步九宮定,兩儀三才見柔剛”、“抿唇閉口舌頂顎,呼吸全憑鼻孔過”、“胸欲空兮氣欲沈,背緊肩沈意前伸,氣到丹田縮穀道,直拔顛頂貫精神”、“外重手眼身法步,內修心神意氣根,練藝精心求真妙,證悟斯道得養生”等等。這就從基礎理論與內氣運行上給八卦掌以靈魂,使八卦掌進入了內家拳的行列,與太極、形意三足鼎立,形成完整的內家拳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