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八卦步與單換掌

第二章 八卦步與單換掌 孫寶剛老師

換掌寪八卦拳的基本掌式,看似簡單實際上相當復雜,練起來,也相當困難,因身,手,眼,腰,腿和腳均須配合。須將此掌練好,才可窺八卦拳的門徑。八卦步也是在八卦拳中佔極重要的地位。但是經過這幾年教章經驗,一般學生常常忽略了練這二部份八卦步和單技掌。推其原因,可以巋咎於我對上述兩部份說得太簡單,不夠強調,所以練八卦正宗的學生,雖然把正宗練完了,還不能窺得了八卦拳的門徑,也沒有練成八卦拳應有內在的起馬功夫。 我現在把這兩部份,特別提出來,詳細講解,希望所有學生知所警惕而加強練習。

八卦步和矮步之不同及其利弊 孫寶剛老師

一、八卦步和矮步之不同及其利弊

我們八卦門有獨創的八卦步,其他拳術衹有矮步。

一.八卦步,走時全身放鬆。矮步走時全身緊張。

二.八卦步走時,身體的重心在後,可以立時停止或轉換方向,所以能立時應敵。矮步走時,身體的重心在前,不能立時停止或轉換方向,不能立時應敵。。

三.八卦步走時不氣喘,可以持久。矮步很費勁,不能持久,易氣喘。

四. 因與敵接招而略有氣喘時,可用八卦步來調整呼吸,使呼吸正常。 走矮步與敵接招而氣喘時,簡直不能再走矮步。

五.常練八卦步可以益壽延年,尤其對命門及會陰兩大穴有十分好處。常練矮步只能使腿部肌肉增強而已 。

傅式單換掌練法 孫寶剛老師

單換掌是八卦門的獨特發明,年輕時我習太極拳,常聽到老師對我說:<圓>能卸敵人的門,才能四兩撥千斤,但當我問他,寪甚麼圓才能卸力,才能四兩撥千斤呢?老師也不知所以然,問了許多太極前輩,也是沒有確實的答覆<其實這就是應用了幾何中軌跡的原則,圓在動時,軌跡是無數的。>,待學了八卦拳,經過傅老師教我單換掌,詳細講解,以後,兩個人又對拆,他臂力是非常大的,比我的臂力大數倍,他如一拳打來,我想去格他,總不可能,但用上單換掌,不特使他無法打到我,并且可以使他由主動打我而變成被動,他的臂膊被動息被我帶着轉到了適當位置,這個位置,我可能反打他一拳,這才使我信服了單換掌的厲害,他又對我說過:一般的拳術,當敵人一掌或一拳打來,定然用對格,假如順格的話,便錯了,即使格開,自己胸腹放開了,仍易被敵用另一手打到,但用單換掌,便沒有對格或順格之別,二者都可,沒有開放胸腹之弊,易言之,效果多了一半,所以八卦拳的單換掌,在中國拳術界中是很聞名的,不過練成單換掌倒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首先要有心理修養,能心平氣靜,臨敵鎮靜,不露一點緊張,才能奏效,練習時先站弓勢,即前腿屈曲,後腿伸直,上身垂直兩,手墳臂平,向前伸出,假如右腿在前,便假定右臂搭住敵手,搭時要極力避免與敵臂發生衝撞,順着敵手攻來方向後退,其實是身退,不是手退,手和身的關係不變,惟同時需立即發動腰力,作圓形而兼向下旋轉的動作,使不動的手臂受了身體的影響也作了向後和向下而作了一個圓的旋動,而作了一個立體的半圓形,那時搭敵的手當然要有相當的力,使敵的前進緩下來,至於另一手則亦不動,惟可放鬆,直至搭敵之手轉至有利位置,<那時已成坐勢,即原在前的右腿伸直,而原在後的左腿已曲,身體重量在左腿上>,左臂翻掌,支於右腕下,雙腕用力阻止敵臂之再進,一面胸腹鼓盪,屈曲右腿成弓勢,而使雙腕相交處,腹部及膝蓋三點,共同支持敵之壓力,那時敵人的壓力必然繼續存在,所以要將胸腹立即由鼓盪變成寪涵胸,同時扭腰向左,一面以左腕代替右腕,壓住敵手而抽出右臂擊敵,但練習時,抽出右臂,即變成單換掌式開始以八卦步前進繞圈,此寪單換掌的大致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