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川

八卦掌大師董海川

北京東直門外,東向約五裏之遙,當年是一片空曠郊野。疏林枯木,榛莽叢生,惟見一座荒塚隱現其間,孤寂獨存,很少有人祭奠。有一年的清明時節,忽有三五豪客尋?到此,面向荒塚伏地而拜,拜罷依戀不去,俯身默讀碑文,證之先輩所談,往事前塵,一一湧上心頭。

原來這座荒塚所埋葬的,?在清代鹹同之間名震四海的八卦掌名師董海川的遺體,當地人稱董老公墳。墓前碑碣?董海川第二代傳人所立,此時尋?而來者,是董海川的第三代、第四代傳人。

八卦掌在武林中獨樹一幟。董海川授業弟子很多,當時在京師最著名的是程廷華,字應芳,他以開設眼鏡鋪?業,故人稱 “ 眼鏡程 ” 。又有開煤廠的馬惟騏及賣翠花的劉鳳春,俗呼之為 “ 煤廠馬 ” 和 “ 翠花劉 ” 。他們都承襲了乃師八卦掌的真諦,造詣極深。第三代傳人尤多, “ 眼鏡程 ” 之子程海亭、程有切、程有信以及馬世清、馬俊義、宮寶四等,都是後起之秀。三十年代時,筆者在京曾與程有信晤面,瞭解不少有關董海川的身世。

董海川生於清代嘉慶年間,是河北省文安縣米家塢人,幼年喜學各家拳術,及長訪師江南,在桃花山上見一年幼和尚不斷向樹擊掌,並盤樹繞行,董自恃勇武上前和小和尚交手,結果大敗。於是他請見老和尚,虛心求教,歷經幾個寒暑,盡得其藝;臨別時師傅叮囑:技藝已有成就,切忌少年氣盛惹事生非,董唯唯應諾。然而回家之後偶與人爭,以致出手傷人,官方緝拿甚緊,董遂淨身?閹,隱于京師肅王府中,做了一名司菜太監。

一日,太極拳名師楊露蟬奉召在肅王府與府中拳師比武,連戰連勝,最後竟將一拳師擲于園網之上。是時董海川手托菜盤由此經過,立即飛身上網救起拳師。董海川遂與楊露蟬相鬥,雙雄對峙,勝負難分。從此太極拳與八卦掌各立門戶,桃李盈門,流傳後世。董海川壽享高齡,監歿昏惘,仰臥床上,兩手仍作換掌式,直至氣絕。

董海川生平考

一.籍貫

董海川,河北省文安縣城南朱家塢村人。其董氏家族于明朝初年,由山西洪洞遷至河北槁城,約在明永樂年間( 1403 - 1424 )一度分化,其中一支遷至今河北雄縣開口村(原屬霸縣)。數代後,開口村董繼德再度遷居文安縣富管營村。後因屢遭水患,移居朱家塢,至今已傳襲繁衍二十一代。據實地走訪文安調查證實:董繼德生有二子董守性、董守業。其中守性無後,守業有子三人,長子董德魁、次子董明魁、三子董武魁。董明魁即後世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

二.董海川生卒考

有關董海川的生卒年代,今人說法不一。早期記述多言其生於清嘉慶二年( 1797 ),卒於光緒八年( 1882 ),享年八十五歲。此說迄今仍?不少八卦掌界同仁所沿用。

最早對此提出異議者,見 1932 年由許禹生( 1878 - 1945 )先生主編的北平《體育月刊》一卷五期文《記董武師》,文載:“董海川卒時年六十又六”。

今中國武術研究院康戈武先生在其《八卦掌源流之研究》一文中出具文安董氏故里董紹勤老人提供的材料:董海川比董書山大四十歲,書山生於 1853 年,故海川應生於 1813 年,即清嘉慶十八年。

然而董氏家族後裔對此說法不一。據朱家塢村董學賢的叔父董紹亭老人 1990 年提及:董明魁比我父親董書山大六十歲,我父親又比我大五十六歲,我現年七十七,生於 1913 年,我的父親董書山生於 1857 年,按我父親的生年,前推六十年,是 1797 年,所以董海川生於清嘉慶二年,卒於光緒八年才是正確的。

此外,民間尚零散流傳有生於清嘉慶元年、嘉慶六年、九年的不同論述,其?說紛紜可見一斑。

清末文舉、尹福早期弟子曾增?,字省三,原名金毓慧 (1862 - 1951) 在其著作《八卦轉掌彙覽》中記述:“太師同治四年北來”。

由此推算,董海川如生於清嘉慶二年( 1797 ),那?同治四年,即 1865 年北來京師時的年齡? 68 歲。考慮到人的正常生理,今人 60 歲業已退休。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以如此高齡入府當差的可能性令人質疑。

據已故李子鳴先生在《董海川先師軼事》一文中寫道,尹福從師董海川時:“當時先師年五十有餘,盤腿坐在炕上”。

今尹福曾孫尹希聖證實:據老姑奶奶(尹福之女尹金玉)提及,曾祖父 20 歲,拜董海川?師,當時董公盤腿坐在炕上。

而尹福生於清道光二十年( 1840 ), 20 歲當? 1860 年前後,倘若董海川果真生於 1797 年,那? 1860 年時,董公業已六十有三,而非“五十有餘”。

......( 限於篇幅,諸多論證示例從略 )

通過對董海川生平履歷的走訪取證,結合繁雜的文史資料對比調查,客觀的認?:董海川約生於清嘉慶十八年,卒於光緒八年冬,享年約 69 歲的記述,較?真實可信。

三.出遊與江南學藝

截至到目前,有關董海川生平最早的文字記述,見於清光緒九年( 1883 )春二月,由尹福等人?其師所立墓誌銘文,該碑文由鐵嶺貴榮撰筆,瀋陽人清山以草書寫就,文字精美流暢,?今人研究董海川的生平,及八卦掌的早期傳播,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據。

碑中記述:先生“少任豪俠,不治生?,法郭解之?,濟困扶危,不遺餘力,性好田獵,日騁于茂林之間,群獸?之辟易。”

道是碑文中關於“及長,遍遊四方”的記述,頗耐人尋味,今人說法不一。

一說:性豪爽,喜交遊。

一說:外出謀生。

更有雲其因一命案牽連,以致逃匿在外的說法。

考慮到當時“父母在,不遠遊”的人文背景下,董海川隻身離家,足?遠涉“吳越巴蜀”,想來定有其特定原因,只是因時隔久遠,其中詳情今人已不得而知。

“ 後遇黃冠,授以武術,遂精拳勇”之句,雖失之梗概,然而確較?直觀的?我們表述了這樣一個事實:遇者偶遇,黃冠者道士,得其所授,於是乎精通武技。所述中的不詳之處,諸如:董海川于何時何地遇黃冠;黃冠者是何人;所授他何技等等,均成?後世關注的焦點。

光緒九年( 1883 )碑文:

“ 及長,遍遊四方,所過吳越巴蜀”。

光緒三十年( 1904 )碑文:

“ 生有神力,幼以武勇名鄉里,弱冠後技益精,訪友于江皖,迷失道入亂山中”,“比回視,則煙雲飄渺,已無其處”。

孫祿堂 1916 年《八卦拳學》:

“ 八卦掌,不知創自何時何人,聞有董海川先生者,精技擊,好遨遊,當涉?江皖中遇一異人傳以此技”。

姜容樵 1929 年?黃柏年《龍形八卦掌》一書作序:

“ 海川先生訪道于江南渝花山,遇修士,授以河洛書圖,教以八卦藝圃,是?八卦掌之始”。

民國十九年( 1930 )立石董公墓志:

“ 力大貌奇,方腰駢肋,素好技擊,勇武過人,弱冠後,俠遊江南九華山上,得遇仙傳藝,遂大精”。

孫錫昆《八卦拳真傳》 1934 年版:

“ 董師勇武過人,赴江皖訪友,?得道之高人引入山中,授以八卦掌法”。

吳圖南 1936 年所著《國術概論》:

“ 嘗於山中遇道士畢澄霞者,見其演習穿掌于青石之上,伶俐活潑,輕巧動人,遂師事焉,山居三載,造詣頗深,創八卦掌,以教後世,蓋因海川精究名家拳術,融會貫通,結晶得此,其術之精不亦宜乎”。

通過以上前後跨度五十餘年,不同歷史時期的資料對比,今人不難清楚的看出,後世對於董海川早期的江南學藝,經歷了一個怎樣的認識過程。至於董海川是否于九華山從畢澄霞學“八卦掌”之考,關係到八卦掌的歷史源流,對此今康戈武先生及吳志泉、黃萬祥先生,均以九華山實地考證?據,分別與以論證,其結論不一。

四.充宦官入府當差

八卦掌名家李子鳴先生生前曾以《有關董海川身世之謎》?題,撰寫文章記述:董海川藝成後,投身太平天國,因身負使命入京,割閹臥底,以?內應,尋機刺殺咸豐,後因義軍敗北,咸豐病故熱河而棲身內廷。

想前人治學,以嚴謹著稱,樹碑立傳更處以謹慎。鑒於墓誌所載:“不意中年韜司馬公之故轍,竟充宦官,先生疾惡如仇,時露英氣,同人即起猜嫌,改隸肅邸”之語,文中所用不意、竟之言詞,無形中顯露出作者對其師身世的不解及感歎。至於司馬遷受宮刑而成廢人之事,世人皆知,墓誌作者于此特示例提及,其用意何在呢?

查清室太監來源有二,一者自幼家境貧寒,倚此做?謀生之路。二者因犯有重罪,淨身當差可免處死。

值得提出的是,刻石於 1883 年墓誌背陰的一段銘文,今少有提及,史學界亦沒有給與高度重視。文中記述:“脫令壯年,仗劍以從軍,吾焉知其不掃蕩乎煙塵”。想來“壯年仗劍從軍”當在“中年充宦官”之前,如何看待董海川的“壯年仗劍從軍”,先今觀點不一,且由於時隔久遠,今人已無從考證。

1928 年秋,萬籟生先生所著《武術彙宗》中關於:董後觸律,受腐刑,廢?宦者,供職內朝的記述與上說頗符,且與傳言中董因故犯有命案頗多吻合,似較?可信。

五.晚年傳拳民間,聲名顯赫

清道光三十年( 1850 )前後,董海川因故北來京城,投身四王府當差,因“疾惡如仇,時露英氣,同人即起猜嫌,改隸肅邸”。此後董公武技漸?人知,並首開武術界之先河,取依圓走轉變換掌勢之法,創八卦掌之雛形“轉掌”,始授門徒。清同治十三年( 1874 )後,董“因年老氣骸,始得寓外舍”,常遊居弟子家中,專事授徒,“請藝者自通顯以至士賈與達官等幾及千人”。僅見於墓誌碑陰中所記門徒,就達五十六人,董海川聲名遠震。不數年,董公所傳掌勢經後人“複安易理,定八卦合五行加添招術,代代傳流”,遍佈各地。形成武術一大門派。

董海川先師軼事 李子鳴

董海川,這位飲譽海內外的一代武林宗師,謝世已百餘年了,但他的軼事趣聞,多年來卻在海內外武術界廣?流傳。余自幼身體孱弱,拜董之高徒梁振圃先生之門習八卦掌,迄今已七十餘年,得益匪淺。?了發揚八卦掌術,使更多的人瞭解董海川先師,特將七十多年來耳聞目睹的董先師生平事?,筆之於後,整理成篇,以饗讀者。

董海川先師,人稱董公,河北省文安縣朱家務村人。生於清嘉慶二年(西元 1797 年)十月十三日,卒於清光緒八年( 1882 年)十月廿五。享年八十五歲。

先師自幼喜習武術,嗜技如命,精於各種拳械,性情豪爽,任俠尚義。弱冠後浪遊江湖,于江皖間,安徽九華山得異人畢澄霞(紅蓮長老,一說“雲盤道人”,究系何人無從考察)而師事之,受業八年。祖師曰:“吾道以轉掌?體,以拳械?用,學而習之,功造其極,可以無敵於天下,可以獨善其體。”董先師遂盡其道而學焉。

董先師所學乃伏羲氏八卦和周文王之八卦,俱是先天後天之理,推演?八八六十四卦之數,而變化無窮,故亦名“遊身八卦連環掌”。藝成返燕。先師喜用獨門兵器雞爪陰陽鉞和鏈子錘。平生未遇敵手。

董先師于清咸豐年間,因於鄉間抱打不平,以命案潛逃。後以司膳太監身份匿?北京肅王府,不露鋒芒。府中人都不知先師精於技擊。

一日,肅王請客,約友甚多。宴畢,肅王傳其護院總管沙回回習武助興,諸賓客都圍攏觀看,先是沙回回的徒弟演練,人多後,沙回回出場,且越練越狂,使看的人都感出奇,人多得擁擠不堪。這時,王爺忽然叫董海川上茶。董先師由於人多難以擠入,出於心急,便一手提壺,一手託盤,飛身躍上殿脊,至肅王前飄然而下。肅王見而大驚,少愣,道:“你也會練?”董先師只得回道:“我知道一星半點。”沙回回在場見了,心亦驚奇,暗道:“真奇藝也。”肅王便吩咐董海川也練練,讓大家看看。先師下場,練起轉掌,真是行走如雲,翻身如鷹,轉身如猴,矯柔靈活,變化萬端。最後離地二尺,來了個“八步淩空。”?人齊聲喝采,道:“這位功夫了不起!”肅王大喜,賞識董公才能,賜以七品執守侍首領太監銜,代替沙回回護院總管職。

沙回回眼見美差被董海川所奪,心中忿恨。但他不露聲色,並請拜董先師?師。先師一再推辭,無耐沙回回再三懇求,先師只得收他作了門徒。幾年間,沙夫婦總想謀害先師,先師也看出他存心不良,故也不真心教之。一日,他夫婦分別在先師的房子南北兩窗用火藥槍同時射擊先師,意在先師雖身負絕技亦難避之,必死無疑。槍聲過後,他們定睛一看,董先師蹤?皆無。他夫婦驚慌萬狀,亡命而逃。先師也沒追趕。肅王聞而至詢問,先師稟道:“沙夫婦行兇殺我,本想把他們擒拿,被他們逃了。”後有人告知董先師,沙夫婦逃到關外殺人放火,不幹正事。後來,他們又溜回北京,在天橋賣藝,被尹福、馬維祺知道,前去逮捕。程廷華、劉鳳春得知後亦來助捕,尹馬等都敵他不過。有人去請先師。先師乘大轎車趕到天橋,他們正打得不可開交。先師命把車簾打起,曆聲喝道:“孽畜!”沙嚇得急忙跪倒。?徒弟才將他綁送刑部,後被殺宣武門外菜市口。

先師對待門徒非常嚴格。阮珍谷?董先師門徒,此人功夫純深,能高來高去,在宮殿上行走如履平地。他空住保定。先師曾告誡他:“你的騰空走壁很好,如果你幹壞事,我就將你的腦袋割下來。”阮一聽心想:這可麻煩了,如果有壞人做了壞事,貼在我身上怎?辦?過了半年,他來給先師拜年,只見你手扶雙拐,兩腿一步三四寸地挪著往前走路。先師稱奇,問道:“你怎?啦?”阮珍穀道:“老師,我的腿壞了,招了風寒治不了,只能危行。”先師歎道:“可惜!”又道:“也好,免了是非。”第逢年三十晚上,阮總要由保定來北京肅王府給老師拜年,磕頭後便回去。保定距北京三百六十余裏,阮一夜往返,他的功夫可想而知。一直到先師逝世,阮才將雙拐扔掉,由此可見先師管教徒弟之嚴了。

先師所收之徒,多系帶藝投師。收徒之前,必先使徒服之以藝,感之以德,五體投地,方始得列門牆。

全凱亭,滿州旗人。拜先師之前就稍解武技,後入肅王府當差。他發現董先師兩目如電,令人生畏,感是異人。一天夜裏他用舌舔破先師窗紙,以一目向裏偷看。先師向來盤腿打坐,一般不躺下睡覺。全偷看時,先師早已察覺,便由口袋裏撕一紙條放進嘴裏嚼濕,突沖窗戶吐出,經小孔正打在全的眼上。全一驚之下急忙溜走。第二天淩晨,全到先師屋內跪下懇請拜師,先師道:“你拜什?師?我什?也不會。”不肯收他。全長跪不起,先師亦不理之。至晚飯時,先師去吃飯,全無奈才走。全想,反正得再試試你,至晚飯時,全持刀躲在牆角暗處,待先師端著菜湯小盤走過時,突從先師身後一刀劈下,先師往後一抽身,順其刀一腳將全蹬倒地下,而手托湯盤絲毫未灑,仍端著自顧去吃飯。全見之,跟其進屋仍然跪下,道:“老師不收我,我跪死也不起來。”就這樣跪了一天一夜,先師才答應收他?徒。全凱亭善繪畫,現存先師畫像即全所繪。

尹福,名德安,字壽鵬,河北冀縣章淮村人。尹幼年即好武術,精於彈腿,且以此成名。在清軍中善卜營任武術教師,教?五百餘。尹聞肅府有董海川者,精於八卦掌,遂訪之。當時先師五十有餘,盤腿坐在炕上。尹通姓名後,先師道:“你練練吧!”尹便鞠躬,起練所能。練畢,先師道:“你練得很好,可惜護不住臉。”尹道:“正格的老師,我練了這?多年,難道連自己的臉都護不住?”先師道:“你不服氣,咱倆可來試試。”先師仍坐在炕上,對尹說:“你隨便使?。”尹竭盡全力,施展渾身解數,先師只以兩手相接,尹終不能進。先師道:“小心你兩顆門牙!”尹道:“中國這?大,還沒聽說過打門牙的呢!”先師聞言稍怒,便以二指快似閃電往前一點,尹兩顆牙已被杵下。尹福隨即跪倒,要求拜師。先師道:“起來,收下你了。”從此,尹福便改學八卦掌。先師對尹道:“你以前所學曾下過很大功夫,扔掉可惜,我給你改改。你將竄的蹦的都改?走的即可。”所以尹福所練之八卦,都是以羅漢拳、彈腿等拳融彙到八卦掌中。尹複練數年,遂以八卦掌名冠于京師。

大槍梟雄劉德寬,一杆大槍縱貫南北,拳腳也名冠一方,向以保鏢護院?業。他聞言肅府董海川練掌甚佳,就前去拜訪。先師仍坐炕上,先讓劉練。劉練了一趟太極拳和岳氏連拳,練畢請老師指教。先師問:你還會什??劉答:“我會紮趟槍。”先師道:“大槍劉嘛,你就再紮趟槍看看吧!”劉心喜,就在屋內練開。練畢,先師道:“你槍紮得不錯,下的功夫也很大,可惜紮不著人。”劉說:“老師,我這槍紮了幾十年了,怎能說連人也紮不著呢?”先師說:“不信你可跟我試試。”說完下地,“你紮我吧!”劉說:“請老師拿槍。”先師道:“我空手,你儘管紮來。”先師就和劉在屋內走開。劉閃展擰槍一進,先師突用二指捏住槍尖,用腹一腆,劉即刻倒地。先師道:“怎?樣?”複回坐原處。劉進前叩拜,被先師收?弟子。

董先師之武功,可謂已臻化境。其神出鬼沒,變化神妙,非常人所能測。恭親王府有個太監,人稱齊三老爺,亦喜練武,功夫甚好,與董先師彼此聞名。一天,他見到董,問道:“董海川,你的功夫究竟有多大,妙在哪里?”先師答道:“我也不知道。”齊三道:“這樣吧,我出個主意,你盤腿坐在這個方凳上,在你頭上方一尺用繩子吊十塊磚,系枝火香,燒斷繩子,磚掉下來如果砸不著你,就算你功夫到家了。”先師道:“咱就試試吧!”於是,依上所述試之。先師盤坐凳上,火香燒斷繩子,磚砸下來,瞬間“轟”一聲,磚砸凳上,先師不見了。大家定睛一看,先師已站在齊三爺背後了。齊三爺把大拇指一豎道:“你算可以了。”

有一年夏天,天下大雨。先師盤坐在炕上,此炕貼近牆壁。此牆年久,受水忽然倒塌。當時有徒弟在旁,見牆倒時急觀先師,忽然不見,而先師仍閉目坐於他處椅上,身上並無半點灰塵。

一年深秋的一個中午,先師因身體不適,睡於炕上。史六弟子韓六去見師爺,恐其著涼,便拿被服輕輕蓋在師爺身上。不想被服蓋到炕上時,只剩被服與空炕。韓六大驚,回身則見先師坐在靠窗椅上,慢吞吞對韓六道:“?什?不講一聲,使我吃一驚。”

光緒三年,北京大雨,連綿不晴。由於潮濕,跳蚤很多。這天早晨,弟子們去看望老師。敘話畢,先師讓他們把桌縫裏的一根發絲拿出來。馬貴、居慶元兩徒孫在場。居慶元近前把頭髮拿出,見上拴一串跳蚤,?弟子十分驚奇。那時沒有電燈,先師怎樣逮的,怎樣拴的?給大家留下一迷。可見先師技藝之妙且奇矣。

先師對門徒雖然嚴格,但有時也說說笑笑。某晚,董先師與十余名弟子說說練練,先師很高興,就說:“今天我和你們藏個悶吧。將燈吹滅,你們找我,能摸到我的,回頭另外教一手。”?徒皆道:“好!”於是,大家依言,在屋裏摸開了。摸了一會兒,大夥你抓我,我扯你,誰也沒碰著老師。將燈點著後,也不見老師蹤影。有人往上一看,見老師用兩手指捏住房椽,身體挂在空中,引得大夥哄笑如雷。

還有一次,先師很高興,對弟子們說:“今天我再給你們練一手。”說完,瞬間,先師不見了。大家回頭一看,見先師懸挂於牆壁上,?徒大驚。先師飄然而下,說道:“這一手叫‘挂畫'。”?皆稱奇。

先師雖居王府,但仍好抱不平。有一次先師外出給王府辦事,路遇一群土匪截住他,命他站住。憑先師武功,滿可輕易走脫,可先師卻將雞爪陰陽鉞拿在手中,厲聲問道:“你們想幹什??”這群土匪道:“要你的腦袋。”先師怒道:“你們滾開,別找沒趣。”有二匪持刀近前,道:“你竟敢口出大言,宰了你。”說著持刀向先師劈刺下來。先師用雞陰陽鉞一挂一還,二匪喪了性命。群匪一見,發聲喊一擁而上,將先師圍在當中,刀槍並舉。先師用穿花打柳招勢,傾刻間將群匪擊斃十餘人。?匪見這位太厲害,便亂竄逃走。先師騰步追趕,又殺十餘人。有一頭目想跑,先師上前一腳將其踹倒。這樣,群匪無一逃脫,?此地除了一群禍害。

梁振圃先生在天津時曾對人言道:“人們都給老師吹,我起初也不相信。我所說的是我親眼所見的。那時,我們師兄弟中有個善於打彈子的,百發百中。一天,老師坐在炕上道:‘你的彈子打得不錯,可惜打不著人。'那位師弟說:‘我打小燕百發百中,難道連人也打不著嗎?'老師道:‘別看你打小燕百發百中,不信你沖我打來。'那位師弟說:‘我怎敢打老師呀!'老師道:‘沒關係,你只管打,照我頭上打來。'那位師弟‘颼'地打出一彈。人們只聞彈丸破風之聲,卻看不清飛行的彈丸。就在這一瞬間,只見老師用二指一捏一甩,就聽那位師弟‘哎呀'一聲,?人定睛看時,他頭上添了個大疙瘩。引得大夥一陣哄笑。”梁先生又道:“小說上講老師一手接鏢,一手接袖箭。現在看來,彈丸能接住,則鏢和袖箭當然也能接住,故並非謊言了。”

梁先生還說:“董老師另一個特點是記憶力特別好。我拜門後,老師問我家鄉住址,我回答冀縣郝家塚。他就知道我們村裏有個大塚子,村前有小廟,小廟在塚頂上。什?街裏有井,說得清清楚楚。還對我說:你們村有個秦鳳儀先生,是練彈腿的。他的鏢掌不錯,可惜是死步眼。老師走過的地方很多,且到哪里都隨時留意。他的記憶力超人一等,真是少有的好記性。”

孫祿堂先生在《拳意述真》一書中寫道:“拳術之道,練要合道。是將真意化到至虛至無之境。不動之時,內中寂然空虛無一動其心。致於忽然有不測之事,雖不見不聞而能覺而避之。中庸雲:至誠之道,可以前知。能到至誠之道者,僅八卦掌之董海川先師,形意拳中李洛能先生,太極拳中之楊露禪和武禹襄先生四人而已。此四位皆有不見不聞之知覺。”非虛言也。

肅王因愛先師其術,曾授以七品銜位。在北京及河北等省聞其名而羨其術,拜其師而習其技者不下千百人之多。其名較著而見於董公墓碑之陰者,如:尹福、程廷華、梁振圃、馬維祺、史繼棟、馬存志、劉鳳春、劉良貞等計五十二人;其名較著而不見於墓碑之陰者,如:李存義、張兆東、司根條、劉德寬、、全凱亭、阮珍穀等;第三代精於八卦掌術者,如:尹玉章、程海亭、郭古民、黃柏年、孫祿堂、姜容樵等則更多,限於篇幅,不能一一枚舉。

八卦奇俠 ---- 董海川

八卦掌祖師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長手大,膂力過人,自幼酷愛武術,,擅長技擊,以武勇、扶危稱著鄉裏。董海川早年學得驚人之技,天性聰穎,篤志曼業,苦練研習數年,藝業大成,繼後又納其所學,總結、提煉、精化,並依據先後天八卦 ( 伏羲八卦、文王八卦 ) 的生克之理,創出流傳至今的內家名拳 -- 八卦掌。

董氏家族世居山西省洪洞縣,董海川的祖先董俊曾任龍虎衛上將軍左副元帥之職,明朝初年遷居河北?城,其子孫連續五代均?武將,到第六代董良輔奉旨遷居雄縣開口村,第十一代董冀北及以上五代均任保定後衛鎮撫使。第十五代董憲周幼讀詩書,並請?多名師學武,“必盡其術而已”,·藝既成,威名震河朔”。董海川較董憲周年紀稍小。董海川之祖父董博軒攜家遷居朱家塢村後,至今已有八九代人。董海川原名董明魁,其父董守業共得三子,長子董德魁、次子董明魁、三子董武魁。董海川與董憲周長期形影不離,經常往來雄縣與文安之間,訪友于各武插,這對董海川早年步人武林,並對其以後創編八卦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據文安縣文史資料和雄縣縣志記載得知,董海川家族中,多人均?武將,“將帥門第,武功淵源,機因實非虛言。”

出走更名又南遊

董海川的父親以務農?生,家中生活不富裕,而董海川嗜武虞性,每天均在外練武或遊學,夜晚常越牆而歸,因而引起繕母和父親的反感。 1810 年 ( 嘉慶十五年 ) ,文安縣遇大災,顆粒不收,使繼母和父親對董海川的不滿進一步加劇,以後幾年中的關系更加緊張。由于董海川早年步入武林,受俠義之士的影響,正氣凜然,愛管不平之事,因而壞人懼之,好人愛之。董海川的義舉曾博得一位姑娘的愛慕,但在那封建時代,必然會引起非議,董海川決心以武藝考取功名,便離家出走,並誓言此生非功成名就絕不回家。董海川先到雄縣開口村,後?求取功名北上京師。誰知北京乃藏龍臥虎之地,武林高手雲集,他每與人交手均敗北,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無面目回家見父老鄉親,他決心遺走名山大川,廣學武藝。?不招惹麻煩,遂隱去“明魁”原名,起“海川”?號,意?容納百川,乃流傳至今,反而使許多人不知他的真名叫董明魁了。從此,董海川雲遊四方,到一處,學一處,學一處,訪一處,常與人交手,驗證所學。他所走之地有河北、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等地的名山大川,訪尋高人隱士及武林高手。經過近 30 年的求索,董海川 50 歲左右時,已將多種拳術及佛家、道家的練功法集于一身,其功夫已達出神人化之境界,並身具特殊之功能。在那段時間,董梅川創編出一種新的拳種,初名?轉掌。關于過去對董海川的師承問題有過不少種說法,其中不乏含有離奇和神秘色彩,但經不住考證。

京師首傳八卦掌

董海川約于 1855 年來到北京,人宮當差,因多年習武,時露英氣,引起宮內猜疑,後遣于肅王府當差。一次肅王慶賀壽日,組織武術表演與比手。董公當時負責肅王茶差,面比武插這時已被王公大臣及家譬們圍得水泄不通,肅王要茶水,董公無法過去,情急之下,只得騰空躍起以八步淩空之術,從?人頭上越過方到肅王座前獻茶。這一下驚動了在場的人員,肅王亦命其獻藝,董公無法推脫只好演示了自己創編的轉掌——八卦掌,在場的武林高手無不驚訝。當時在肅王府任武術總教師的沙回回提出要與他交手,一經較量,敗北面遭免職。當場肅王任命他?王府武術總教師,封七品領銜、護院總管,京都武林?之震動,比武者絡繹不絕,均難勝他。從此,董海川在北京首傳八卦掌。沙回回眼看自己的美差被董海川奪去,懷恨在心,總想伺機報仇。他假意拜董海川?師,董海川不允,經抄再三請求,董海川無奈,只得收下。但早巳看出沙回回心懷叵測,雖師徒多年,並未救他真東西。一日,董海川正在房中靜坐,閉目養神,沙夫婦分別潛于董海川住房兩側窗下,用舌尖潤破窗紙,各用火藥短槍對准董海川,欲暗殺之。他們心想,你武藝再高,也無法避開火器槍擊。二人約好同時發擊。槍聲一響,以?得逞,沒想到槍聲響時董海川不見了。沙夫婦驚恐萬狀,覺得大事不好,于是倉懂逃命。董海川並未迫拿,任其進去。王爺聞聲忙派人詢問:“怎?槍響 ? ”董海川說:“沙回回二人行凶殺我,未逞,現已逃走。”沙回回逃到關外,殺人、放火幹起了盜匪勾當。後來混不下去了才又溜回北京,在天橋賣藝,被尹福、馬維棋得知,便到天橋去捕他,並秉報了老師。董海川乘坐大鞍車垂簾來到天橋看到抄回回正在與尹福、馬維棋交手,便下車對沙厲聲喝到:“孽畜,還不住手 ! ”沙回回一見董海川立即跪下,口稱師傅。?人將沙捆綁送往刑部,後來抄回回被正法于宣武門外菜市口。

一年夏天,連降大雨,董海川在屋內近牆盤坐,閉目練功。此牆因年久失修,加連日雨水沖刷、浸泡突然倒塌。當時在旁侍候的徒弟見牆倒時急視董海川巳然不見,再一尋找時,只見其坐在對面的椅子上,身上徽塵不染,均驚?天人 ! 深秋,京城天氣較涼,中午休息,董海川在炕上睡著了,但沒有蓋被子,一徒弟恐老師著涼,便拿起被子轉身蓋到老師身上,不想被子蓋到炕上時,董海川倏忽無形,不禁大驚,急回身卻見他坐在靠牆的椅子土。慢吞吞地道:“?什?不說一聲,使我吃了一驚。”

一次,董海川去外地給王府辦事,隨身帶上一對雞爪鴛鴦?。不想果真路遇一群土匪劫道。“你們這些無賴,想幹什? ? ”董海川喝斥。“要你的腦袋。”土匪頭目答道。“快滾,別自討沒趣。”“你敢出此狂言,宰了你 ! ”土匪怒道。說完,兩個土匪持刀朝董海川頭劈來,董海川用雞爪鴛鴦?一挂一還,二土匪立即喪命。群匪蜂擁而上將董海川圍在中間,揮動兵器齊向他攻擊,董海川用穿花打柳的招式,上下翻飛,左右勾挂,舞?還擊,傾刻擊斃十余人,余臣見勢不妙,便亂竄逃走。董海川想,此類惡賊,奪財害命,罪不容誅,必須鏟除,不留後患。于是騰步迫殺,將逃跑的余匪鏟除淨盡。

肅王府中的管家全?庭發現董海川兩目如電,令人生畏。一天夜裏,他用舌尖舔破董海川屋的窗紙,以一目向內偷看。董海川正在盤腿打坐,察覺有人偷看,便隨手撕下一張紙,放進口中咀嚼,然後沖全凱庭處窗口唾去,打在全的眼上。全痛疼難忍,掩面而跑。第二天,他給董海川跪下磕頭,非要拜師不可。董海川說:“你拜什?師,我什?也不會。”不肯收他,全跪著不起來,董公也不理他,直至吃晚飯時,全無奈才起來。過了兩天,全凱庭想:反正我得試試你。晚飯前,全拿著刀,預先躲在牆角暗處,待董海川端飯碗經過時,由董海川身後一刀劈向其後腦,董海川往後一抽身,用腳將全蹬側在地,頭也不回,若無其事,仍端著碗走去。全驚服異常,跟著進屋,垂頭跪下說:“您不收我,我跪死也不起來。”跪了一天一夜,董海川見其志誠,乃收他?徒。他是董海川收的第一個門徒,董梅川今天所留之影像乃當年全凱庭先生所繪制。

硬碰硬高人面前顯絕技

董海川平時不假辭色,凡拜師者,就教左旋右轉地走圈。有人間他:“老師咱練的叫什? ? ”董海川只說:“是八卦。”但究竟是 ( 周易 ) 之卦呢還是勾兌之卦呢 ? 他也不予深說。徒弟也不敢多問。?徒畏之如虎,除練功外,什?也不敢問。董海川雖然嚴肅,但有時高興了也和徒弟們說說笑笑。一天晚上他和?徒弟玩了一次捉迷藏。他讓徒弟們關上門,將燈熄滅,說:“我就在這間屋子裏,你們誰能摸著我,回頭我另外給他說一手。”?弟子高興得齊聲叫好。但是大家在屋子裏東摸西摸,鬧了一個多小時,都是你抓我,我抓你,誰也碰不到董海川。後來,將燈點著一看,董海川用兩手手指捏住房椽,身體在半空中懸著,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巷王府有個太監叫齊三,人稱齊三老爺,武功甚好,和董師彼此聞名,但未曾見過面。有一天二人相見

了。“董海川,你的功夫到底有多深,妙在哪裏 ? ”齊三毫不客氣地問道。“我也不知。”董海川慢條斯理地回道。“這?著,我出個主意,你盤坐在方凳上,我在你頭上一尺高處用繩子吊一塊轉,繩上拴一支香火,在香火燒斷繩子時,磚掉下來砸不著

你,說明你功夫到家。你敢不敢 ? ”齊三冷冷問道。“好 ! ”董海川應允道。于是,他盤膝坐在凳子上,當香火燒斷繩子,磚頭下砸的瞬間,董海川已站到了齊三背後。齊三不由地伸出大拇指說:“你真算高人 ! ”

收名徒量露絕頂功

董海川徒弟中有一擅打彈子的,百發百中。一天,董海川看他表演後,說:“你的彈子打得准頭不錯,可是難以打著人。”“真的嗎 ? 我打飛燕百發百中,難道連人也打不中 ? ”徒弟不服地問道。“若不信,你沖我打幾彈子試試。”董海川說。“哪敢打師傅呀。”徒弟唯唯諾諾。“是我讓你打的,你就只管打。”“?徒不敢。”“叫你打你就打,照我頭上打,也叫他們看看。”董海川不得不命令道。“那就鬥膽一試。”那徒弟只得拉弓拽彈沖董海川頭部打去。在彈子飛來瞬間他伸手用二指捏住,順手又一甩,回打在那打彈子的徒弟頭上,登時被打了一個大包,引得?人哄堂大笑。

尹福精于彈腿,以教拳?業,在清軍善撲營中任教,聞肅王府董海川精于八卦掌,遂訪之。時年董海川六十余歲,盤腿坐在炕上,尹通報姓名後,董海川說:“你練練吧。”尹便鞠躬施禮演練。練畢,董海川說:“你練得很好,可惜護不住臉。”尹道:“老師,我練了這?多年,難道連臉都護不住嗎 ? ”董海川又說:“你不服氣咱倆可以試試。”仍坐在炕上,董海川說;“你隨便出招吧。”尹盡其所能,而董海川只以兩手相接。尹拳腳起落終不能進,董海川說:“小心你這兩顆大牙。”尹說:“中國這?大,還沒聽說過打牙的呢 ? ”董海川聞言稍怒,便以二指一杵,即將尹的兩顆門牙杵掉,尹立時跪下,叩頭拜師。從此,尹福便改習八卦掌。董海川對尹說:“你以前所學,曾下過很大功夫,扔掉可惜,我給你改改,你將竄的蹦的都改?走的就可以了。”所以,尹福所練的八卦掌是在羅漢拳、彈腿基礎上經董海川改編而成。

劉德寬一生以練拳?業,尤精槍法,人稱“大槍劉”。他聽說董海川精于八卦掌,功夫很深,前往拜師,通報姓名後,董海川說:“你先練練吧”,劉即持槍演練,練畢說:“老師見笑了。”董海川說:“你的槍法不錯,可惜紮不著人。”劉德寬不服氣地說:“我練了這?多年,不會連人都紮不著吧 ? ”董海川說:“你不服氣,咱們試試看。你拿槍,我不拿槍,你隨便紮。”劉說:“那行嗎 ? ”董海川說:“你只管紮來。”于是,劉就擰槍向董海川胸部刺去,他即以食、中二指捏住槍尖,用肚一腆,口中念叨著:“你倒下吧。”劉便倒在地上。不等爬起來便向董海川叩頭拜師。

董海川遊曆多,見識廣,且記憶力極好。弟子們叩頭拜師時只要說出家鄉所在地,他就能說出你家鄉的情況、特點。當年梁振圃入門,董海川問他家鄉何地,梁振圃回答:“冀縣郝家冢”。董海川就說:“你們村有個大冢頭,村前有小廟,小廟在冢頂上。”就連什?街裏有口井都說得清清楚楚,同時還指出村裏有個秦風儀先生,是練彈腿的,他的?、掌不錯,可惜是“死步眼”等等,說得梁振圃直楞神。不管哪個徒弟入門,只要一說其鄉裏,他就知其詳,說明董海川不但去的董海川功夫可謂已臻絕頂,真正達到了爐火純青、神妙莫測的地步。孫祿堂在 ( 拳意述真 ) 一書中寫道:“拳術之道,練要合道,是將其意化到至虛至無之境。不動之時,內中寂然空虛,無一動其心;至于忽然有不測之事,雖不見不聞而能避之。中庸雲:至誠之道,可以前知;能到至誠之道者,僅八卦掌之董海川先生、形意拳之李洛能先生、太極拳之楊露蟬先生、武禹襄先生四人而巳,此四人皆有不見不聞之知覺。”從董海川之?事中可見孫祿堂所談並非虛言也。董海川于 1882 年與世長辭,終年 85 歲,葬于北京東直門外小牛房,今遷至萬安公墓。其墓碑上有名者 57 人,未上碑者難以數計,可以想見八卦掌自董海川創拳後的影響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