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的抖大桿子

形意拳的抖大桿子

抖大桿子是形意拳中一種訓練方法,由形意槍法演變而來。久練可使丹田氣力充足

,全身勁力均整,增長爆發力對于提高拳術水平有很大幫助。

抖桿子所用的桿子叫白蠟桿,系產于山東一帶的白蠟樹的枝條,長而不彎,且柔韌

堅實不易斷裂,直到如今尚沒有可替代之物。選材時以光滑少節筆直為佳,外面一蠟質

不可刮去。長度為八尺至一丈二尺,依各人身材高矮、力量大小而定。粗細以手握桿尾

端滿把為宜。

這種桿子五、六尺長的容易買到,土產商店里就有出售,但七尺以上長的因運輸不

便卻很難買到,解放前一根一丈多長的好桿子要賣到幾十塊大洋的。此物把玩日久,其

色可變鮮紅,時間越久顏色越深。在某種意義上說,桿子就是一個人功夫高低的標志。

抖桿子雖然脫胎于槍法,但仍然屬于槍法範疇,只不過將槍法中的精華提煉出來,

作為一種強化槍法訓練和增長內勁的方法而已。因此,抖桿子的招法遠沒有槍法多,僅

有類似于外家槍法中攔、拿、扎的纏、拿、崩三法,但又絕不同于外家槍法。外家槍法

多用雙臂直力,而形意槍法乃螺旋之力,從身到桿無處不螺旋,練至純熟可使桿身如銀

蛇出洞,柔若藤條,全身之力由桿尾傳至桿首,堅逾鐵石。直可謂,柔中有剛、剛中蘊

柔。

下面將本人所學形意拳大師李存義先生的抖桿法收錄如下︰

1)起勢︰取三才步法側身站立,左足前右足後,步幅可以稍大一些,以舒適為宜。

右手持桿尾端于右側腰際,左手持桿身置于腹前一尺左右處。兩手心左右相對,兩肘稍

彎,目視桿頭前方。

2)纏法︰接起勢,右手自左向下至右劃弧,使右手心翻轉向下,手背向上。左手自

右向上至左的劃弧,使左手心翻轉向上,手背向下。同時,桿頭向左劃一圓圈。重心歸

于右腿,目視桿頭前方。

用法︰當敵人兵器擊來之際,用桿向左上方撥挑。如敵有備後撤,則趁機順敵之勢

向右挑開,運用得當可將敵人兵器挑飛。桿頭運行軌跡為圓形,切忌使用直力橫撥。

3)拿法︰接上式,與纏法剛好相反。右手翻至手心向上,手背向下。左手翻至手心

向下,手背向上。桿頭向右劃一圓圈,有向下按的含力,重心分于兩腿之間,兩大腿內

側有夾力,如騎馬之式,目視桿頭。

用法︰當敵人兵器擊來之際,用桿子向右撥開並向下按住,阻止敵人後撤(時間相

當短促),然後馬上反擊。如敵人擊來力小,則可用爆發力直接震掉敵器。運行軌跡必

須走圓形,使桿身從上翻轉砸下。

4)崩法︰即刺或扎槍,乃形意五行槍法中的崩槍。

接上式不停,重心移向前腿,形成前七後三之勢。腰向左轉,上體由斜轉正。右手

隨腰身轉運之勢持桿向前刺出,左手可隨身形稍有移動,但幅度不可過大。左手托住桿

身,使桿子能順利滑出滑和即可。

用法︰此法槍法中的中平槍法(桿子裝上槍頭就是大槍),可刺敵人喉、胸、肩等

部位。

5)崩法之後,重心後移,右手回抽,順勢再使纏法,纏之後再使拿,拿之後再使崩

,如此反復循環練習,如欲收勢,可在崩法之後收桿即可。

演練時需有螺旋之整力,使桿身擰轉而出,擰轉而入,成靈蛇抖動之狀,日久功深

可以感覺到丹田氣隨桿子的走勢一起轉動,所謂抖桿子的“抖”字即因此而得名。注意

︰切忌使用直力,否則只是雙臂之力,桿身無抖動之狀,則流于外家槍法之列,毫無內

家抖桿子的作用。尤其是崩法與拿法之間不可有絲毫停頓,必須在拿法似完沒完之際,

借其探轉之力向前刺出。刺出時全身之力由腳而腿,由腿而腰,由腰而背,由背而肩,

由肩而手,再由手而桿的傳至桿頭。

以上纏拿崩三法是抖桿子的最基礎練法,看似容易,實則奧妙無窮。學者需日夜揣

摩,勤加苦練方可有成。

另外,還有雙人對扎桿法,師傳稱作“劃大桿子”,實際上是槍法對練,需在單人

練法(即抖大桿子)純熟之後,在專人指導下才能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