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魁

張占魁

張占魁,字兆東,同治四平夏生于河北省滄洲河澗縣鴻雁村。

張幼年在家鄉務農,並隨一位姓王的拳師學習大紅拳,王拳師當年以“鐵身靠”稱譽鄉里,張占魁生性喜好打抱不平,天質善搏,家鄉一帶凡爭吵毆打事件,他往往挺身而出,予以調解。

光緒三年秋,華北旱災,張占魁進天津城求生,後以販賣瓜果為業,結識了直隸深縣李存義,並義結金蘭。李存義是形意拳第六代嫡傳,力薦這位小兄弟拜在他的恩師、形意拳第五代嫡傳劉齊蘭的門下。劉齊蘭和郭雲深是中國形意拳鼎盛時期的代表人物,郭雲深喜愛浪游湖海,以培育搏戰高手為娛。劉齊蘭的知名門徒除李存義外,還有周明泰、耿繼善、劉殿琛等。張占魁在劉齊蘭、李存義的悉心指點下,進步神速,與李存義一起被譽為河北派形意門第六代的兩根支柱。

光緒七年夏季,張進津販賣西瓜時,遇到當地市霸的敲詐,初則口角,繼而動武,惱怒中出手錯傷多人,受到官府的通緝,幸得一位當知縣的同鄉托人說情保釋,並將張占魁舉薦到威震天下的八卦掌始祖董海川的面前,斯時,董年老體衰,實際上張是隨董的高徒程廷華學習八卦掌技法的,不久,董海川溘然長逝。張占魁墳前遞帖 ,程廷華代師授徒。最終,張占魁也與尹福、程廷華、劉鳳春、馬貴、馬惟琪、宋長榮和劉德寬並稱為八卦掌第二代的“八大弟子”。

光緒二十六年( 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京城,程廷華遭槍擊身亡,張占魁回到天津。

一日,天津舊城的北門樓失火,城樓上存儲著大量的兵械和火藥,急待救援,只見張占魁只身登城,隨即將易燃易爆物紛紛堵擲城下。最後,連人帶物從三丈五尺高的城牆上縱身跳下,事後,天津知縣阮國禎為之動容,特聘請張占魁為天津縣衙的“馬快”。

清末的緝捕業相當于現代的城市刑警,專門對付那些身懷特技或手持致命武器的而又負隅頑抗的凶犯。張占魁習慣于單槍匹馬地孤身行動,功勛卓著。其洞察力與制敵身手在當年的天津衛百姓中幾乎盡人皆知。當時繁華的書場戲院也免費對張占魁開放,以借此彈壓市井。

一次,官銀號一帶發生持械群毆,其中一方不敵,敗下陣來,而另一方則窮追猛打,張占魁將一根白蠟桿橫街一堵,擋住了追趕者的去路,眾人嘎然止步,無人敢越雷池半步。

在一次例行的巡查中,張占魁與助手周玉祥在旅店中發現有一店客來歷不明,正擬查問,突听屋內有拉槍拴的響動,張占魁當機立斷,朝周的後背驟然發力彈擊,使周連人帶門一起被拋入室內,他則順勢向撲倒的周玉祥身上飛躍而過,眨眼之間,將炕上的五名持槍者全部擊垮。由此,張占魁被提升為營務處馬快班出班頭領。

民國七年,有一個俄藝人康泰爾先後在上海民興劇場及天津天和醫院的小花園內表演舉鐵球,扯鐵鏈等節目後,由于觀眾反應冷淡,康氏靈機一動,在《益楊報》《順天時報》聲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周游四十六國無敵手”,並轉赴北平,致使南北拳手雲集京城。此時,張占魁的高足韓慕俠主動請戰,乃決定第一場由韓與康泰爾對陣。

李存義、張占魁、劉晉卿、王俊臣等人進京後,張占魁對自己的徒弟的安危和取勝沒有把握,為弄清俄國人扯斷鐵鏈的秘密,便到六國飯店拜訪康泰爾並要求較量。起初康不同意交手,聲言要在賽場上見分曉。張占魁詭稱功力不及韓募俠,若不能贏己,就不要與韓對陣了,剛一接觸,張占魁一掌擊中康泰爾的左肋,導致胃部痙攣,狂吐不止。張占魁計已得售,略加致歉就倉促離開了這是非之地。

翌日康泰爾“賽武會”改為演武會,各界人士激憤中敦促“第一力士”出戰,各路英雄輪番上場演武示威,康哪敢與韓慕俠上擂,迫于無奈,寄書致歉,然後一走了之,此事當年震驚全國,北京各報多有刊載,韓慕俠也因此名揚海內。

民國八年,中華武士會由于傳統武行的宗派惡習而人心渙散。加上韓慕俠自稱在九華山尋到董海川的師弟應天文,學得“反八卦”技巧,引得張占魁不滿,在一次拳術的切磋中,師徒二人各不相讓,韓憑借年輕步步進逼,張占魁突發一掌擊中韓的胸肋,使韓嘔出一口鮮血。事後,韓慕俠脫離武士會另設韓慕俠拳術專館。雖然張韓師徒最後和好如初,可“中華武士會”這塊牌匾確已名存實亡了。

至此,張占魁回到了天津家中以授徒自樂。練功地點設在家宅南側的基督教青年會大樓,並以“中華武術研究會”命名。

此時,張占魁已經完成了形意與八卦的綜合,融形意拳之勁,八卦掌之變和秘傳桿法三位一體而派生出來,獨立于傳統的形意拳和八卦掌和以凶悍的勁力著稱的“形意八卦”體系。並且將傳統的形意拳改為“大架”。更以高速和高殺傷的搏技獲得了“閃電手”的雅號而彪炳武壇。

張占魁在授徒時曾將門人左振英騰然抖起,稜空旋轉。也曾將碗口粗的白臘桿一抖而折,當時,高福安是有“俠伶”的美譽的著名京劇武生,到處宣稱“好把式不如爛戲子”,執意要與張占魁進行較量。交手之時,高福安輕靈地從梯側的隱蔽處跳出,猛拽張的辮子,張身手靈機猝然旋身反將他擰翻,滾于樓下。

其間,“形意八卦拳族”達到了全盛時期,勢力覆蓋華北,壟斷天津。那時的武師,從拳術名家到街頭藝人,凡想在當地從事有關武術的活動都要經過張占魁的允許。由此,有人指稱張為“賽天霸”,其實張毫無霸氣,他總是以無私的寬容給那些上至大師下至浪跡武壇的人們予以幫助和庇護。比如,年輕的意拳創始人王薌齋來津謀職,以“郭雲深的門徒”的名義拜會張占魁,張的早期門人劉潮海、劉晉卿、韓慕俠等人因年歲的差距不予承認,張占魁卻不忌年齡差距與王以師兄弟相稱,並讓自己的晚期門人裘稚和、顧小痴隨王師叔學習站樁推手,且讓這為小師弟伴隨著參加各處的拳術大賽。此外,民國二十四年老拳師肖海波在《新天津報》上所載的《江湖故事記》中被封為“董海川的師弟”曾惹惱了許多八卦掌拳手,肖向張坦誠道出此事純屬虛構,很快得到了張的諒解及長期保護。

張占魁的門徒有數千人,其中必然攙雜著曾向張行過拜師禮而從未隨張學拳或由張的高足代師收徒的人,所以,形意八卦第二代傳人的素質和功力是良莠不齊的,他們其中有巨子,亦有庸才,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從不恃勇驕人,家中也看不見十八般兵刃,個個儼然一副文人風度。

在 1929年的杭州國術游藝大會,1930年的上海市運動會,1933年的青島第十七屆華北運動會、南京第五屆全國運動會上,應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的邀請,張占魁出任總裁判長或評判委員等職務,每次賽事皆由張之江驅車親自接送。

在杭州的游藝大會上, 1930年的上海市運動會上,會長張靜江嫌北方的選手獲獎太多,聲言“浙江人是不會讓獎牌輕易被帶出杭州的”。南北拳手發生沖突,並醞釀大規模的場外私斗,最後,大會組織者請張占魁出面調和說服,他找到張靜江,並當眾宣稱“誰不服氣直接找我張占魁”。某些鬧事者門才未敢妄動。

晚年的張占魁年事已高,不過,除了左踝骨有些運動障礙外身體依然健碩。

一次,他坐在太師椅上讓兩名後生隨意打擊他的面部。拳擊許久,竟被一一化解。又一次,他的弟子裘稚和拍攝拳照,他不願擺姿勢而想動真格的,于是允許這位身手最為快捷的徒弟可以用任何方式攻擊,裘知道師父腿腳不便,于是直取他的下盤,手臂一觸,老先生立占優勢。“ 嚓”一聲,這個珍貴的瞬間被趙道新攝入了鏡頭。

一日,張在天津春和大戲院听戲,中間離座小解,回來後發現座位被一軍閥士兵所占,張客氣地解釋一番無效後,乃將士兵從座位上平端了起來,走了幾步,擱在附近的空座上。士兵和旁觀者都驚呆了。。。。。。

在收下了武盡臣後,張占魁听從了趙道新的建議,關了山門,打算與家人安度晚年,後來,他時常覺得胃口不適,起初以為是消化不良,病情加重後又被誤認為是染上傷寒。再後,疼痛劇烈。湯水不進,被確診為食道癌, 1938年七月,這位近代武壇風雲人物留下了他一生的壯舉辭世而去,天津各界與形意八卦掌族沉痛地為他舉行了極其隆重的儀式,將他的棺木停放在天津怡園墓地,供人憑吊。

--------------------------------------------------------------------------------

這是一篇黃積濤的文章。其中隱略並改動了幾個事實,現補充如下︰

1、張占魁最早是跟周玉祥學八卦掌,後來因為他幫助程庭華打贏了一場官司,要回了程家的10幾畝旱田,才得到程庭華的傳授。當時董海川已死,由于張占魁與李存義是結拜兄弟,于是程庭華要張占魁在董海川墳前遞帖,名義上算是董海川的弟子,實際上張占魁是跟周玉祥和程庭華學的藝。

2、張占魁只是在華北運動會上做過國術比賽的裁判長,在杭州、上海及南京五運會上都不是裁判長。

3、所述“誰不服氣直接找我張占魁”之說純熟子無須有,未見于當時的任何記載。

4、張占魁與韓慕俠過手,本來因張占魁年長,其體力不支而處下風,張漸漸不敵,這時李存義看不過去,大聲呵斥韓慕俠住手,韓剛一住手,既遭張占魁一掌,將韓打得吐血。因此韓慕俠與張占魁從此反目。張占魁晚年感覺對不起韓慕俠,主動與韓慕俠接觸,其師徒間的隔閡逐漸淡化,張占魁也承認韓慕俠的反八卦確有可取之處,于是囑咐其晚年的得意弟子趙道新向韓慕俠學習反八卦。趙道新比韓慕俠年輕31歲,與韓切磋時,趙竟不敵,屢屢被擊倒。于是趙也深服大師兄韓慕俠的功夫。

--------------------------------------------------------------------------------

一、張占魁雖名為董海川的弟子,實際其八卦掌得自程廷華,這一點張先生也承認,馬金鏞在一篇文章中談及此。程廷華代師傳藝已是公認事實。

二、為什麼有記載才一定是真的,沒有記載就不是真的嗎?歷史上的記載就一定真實嗎?如現在見于報刊的一些騙人鬼話,在若干年後變成了史料,也就因此而真實了嗎?難道一個人的一言一行隨時都有人去記載嗎?您是否翻遍了當時所有記載了呢?

三、師兄弟之間切磋可能互有勝負,這是正常現象,並不是誰勝了一局就表明誰高過誰,韓慕俠和裘稚和切磋也曾失過手,裘將此編入了其所創的“螺旋拳”。其拳的名目大都有來源,如“順風扯旗”就是源于上文中張占魁與左振英切磋時的一招,其師兄弟韓慕俠、趙道新及其他名家的搏斗經驗也都做了有機融合。這一條是泛泛而論,並不是要反駁上述第四點。

--------------------------------------------------------------------------------

在約 4,5 年前 , 心會掌在大陸的武術雜誌上鬧得熱哄哄 , 其源起自在武魂 (3.94), 由黃健發表的一篇文章 , 題目是 < 趙道新拳法探微 >( 黃是從學於楊的 ), 在首段上黃寫到 ” 筆著是趙老門人之一” , 就因這一句話 , 結果引起了一連串的爭論 , 首篇回應文章是黃積濤的 < 心會掌的創始 >

在文中說到 ” 略感遺憾的是,在?數不多的涉及到趙道新和心會掌的文獻中存在著相當的紕漏與錯誤。例如,孫長山先生在《武林奇傑韓慕俠》中“趙道新專程從上海赴天津向韓幕俠學習‘反八卦',韓一個‘五龍纏腰'將趙打倒”的故事就有悖事實和邏輯。且不說“反八卦”是否存在,趙道新是否願意向韓慕俠學習,僅從自然淘汰規律上看,一個 20 歲的人與一個 50 多的人交手,究竟誰能打倒誰呢?另外,楊鴻塵先生與黃健先生描述趙道新生平大同小異,都誤認?趙道新參加了 1928 年的南京比賽,等等。黃健先生在“心會掌二式勁法”中所列出心會掌的 64 個式子的名稱中就有 13 個名稱是錯誤的,且“二式勁法”的解釋亦不符原義。倒也難怪,迄今熱心宣傳趙道新和心會掌的朋友多?沒有從道新先生完整地學習過心會掌的武術家或武術愛好者,以訛傳訛在所難免……… .

值得注意的是,在趙道新和他的心會掌法還遠遠未被挖掘的今天,各地的有些好武者打著趙道新和心會掌的旗號兜售自己的東西。道新先生教授心會掌從未收取分文,而他們出口便索要千元。因為隨道新先生學心會掌技擊的人多為金鏞的學生,所以從未有人妄稱自己是道新先生的門徒。此外,有一個誤區,認為道新先生親授過的學生必是搏擊好手。其實,他們之間的水平差異極大,雖然他們都確有自我的心得和顯著的進步,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人能夠超越道新先生早期弟子和心會掌法所確認的合格水平。”

而在由趙道新兩位公子 ( 趙大猷 , 趙大星 ) 撰寫的 < 憶先父趙道新 >, 在文章中提到 : “ 深感內疚的是,我們一家人及親屬迄今還沒有人能夠繼承父親絕學,並使之發揚光大。我倆年青時曾分別吵著父親學拳,父親皆讓我們去馬金鏞大哥那裏學練…… .

父親病重時曾說:“我沒有財產留給你們,只有一些即興寫下的拳術心得。本應留給你們,但因你們對此學不瞭解,所以我已經囑托馬鏞(即馬金鏞,整理者注)和積濤(即黃積濤,整理者注)繼續整理流傳,同時搜集零散於其他人手中的文稿與像片。希望最後能以一個完整、系統的東西傳世”。”

可見黃的文章是得到趙的家人及門徙認同的 , 而黃在後來的 < 再談心會掌的創始 > 中說到 “ 心會掌與意拳(大成拳)亦存在著決定其本質的差別。道新先生在授拳時刻意強調了這些差別。今僅舉四例:

1. 訓練方面。意拳(大成拳)以“站樁-作為技擊換勁的根始。可以說沒有樁法就不能稱其為意拳(大成拳);而心會掌格鬥訓練中不存在樁法,進新先生的站樁《是一種緩慢運動的樁法.與意拳/大成拳)不同》只是作為養生、健身的輔助練習。

2. 心理方面:意拳(大成拳)注重精神、意念的假借,通過想象力對表面上靜止軀體的暗示達到發放力的提高;而心會掌則要求學生置身於爆發式的訓練環

境中,以肌體的發育激勵“無意識”的發力衝動。

3. 應用方面:意拳(大成拳)重視推手,推手與散手並重;而心會掌不提倡推手,集中進行格鬥中的破壞性打擊研究。

4. 目的方面:意拳(大成拳)的勁力主要以將人擲得更高、更遠為目的,而心會掌的勁力主要是針對人體強度擊穿性的破壞。

而這四方面心會掌卻與”形意八卦”頗為接近。其實,凡是了解意拳(大成拳)與心會掌技術的人都知道。心會掌法中不含有意拳(大成拳)的成分。

實際上,意拳(大成拳)是王薌齋先生對形意拳的一種革新,形意八卦是張占魁先生對形意拳和八卦掌的一種溶和,而心會掌則是趙道新先生對形意八卦的發展。因此,我們不能認為心會掌是意拳(大成拳)的“直系”發展,而只能確定心、意兩種獨立的拳技有某種旁系”親緣關系。”

--------------------------------------------------------------------------------

我看過趙道新的一些拳論,其論述已經非常科學化了,他揚棄了陰陽、五行、八卦等舊有學說。他認為搏擊的核心就是勁力,其心會掌的譜中也有氣勁之說,不知其氣與勁是通過何種方式鍛煉得來的?不知其心會掌的理論與技術是否得到了完整地繼承?其後人是否出版了這方面的專著?望識者介紹!

--------------------------------------------------------------------------------

趙道新生前尊崇的前輩是張占魁和吳翼暉,趙道新不認為王薌齋有什麼真實的功夫。更不認同王薌齋的拳理。趙認為他與王薌齋的結識的唯一收獲就是,能有王這樣一個經常過手的陪練。在他們的切搓中,開始是互有勝負,王曾用冷手突襲將趙擊倒,趙道新也曾將王薌齋踢得站不起來。到後來王薌齋只剩下挨揍的份兒了。于是後來也就使這種切搓逐漸演變成一種游戲,再後來連游戲也很少一做了。從趙的心會掌與大成拳有著完全不同的理念,就可以反射出趙對王的拳術的認識。但是,當今的大成拳門人硬要把趙的心會掌拉入其大成拳的體系,不能不說這是由于大成拳技術內容空虛、貧乏所致。

--------------------------------------------------------------------------------

盡管如此,王薌齋還將是趙道新列為自己弟子,薄家驄的《意拳 ---中國最新實戰拳學》里收錄了王薌齋手書的弟子名錄,其中就有趙道新,此書尚有趙道新拳照一張及其拳學論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