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劍術的省思--于志鈞

對中國劍術的省思--于志鈞

一、百萬劍客不能搏

無論古今中外,習劍者無不搏擊,唯有現代中國,習劍者百萬,擊劍者了了,

這對一個傳統劍術之邦中國,實在是莫大之諷刺。

筆者不敏,自幼喜學劍,好搏擊,聞某處有劍客之高手,必往拜訪,相擊為快。

惜哉!多數高明,不堪一擊。

非筆者之誇大,實中華劍術之失傳。現在許習劍者,包括一些劍術大家,

對中華擊劍之何物已不瞭解,甚至連正確的握劍方法都不知道。

《中華武術》刊登某劍術之權威,竟以錯誤的握劍方法,著文「規範」之。

所刊登的一些「武英級」劍術「高手」照片,

竟把拇指和食指放在劍護手之外的劍身上,連手指頭都不想要了,送給對方切下來。

如此,劍的護手何用?今天的一些善劍者常把劍術說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

把劍術套路搞得極其繁複,什麼「仙人指路」、「怪蟒翻身」、「蒼龍出水」、……;

一個套路有幾趟、幾十趟;一趟又有幾十勢,有的套路甚至有上千勢;

動作大起大落,揮舞劍的路線大回環,劃出二米多的大半徑。

把這樣的劍術自詡為某某山「鎮山之寶」。這樣的劍術能搏擊嗎?會是鎮山之寶嗎?

實際是不堪一擊。這裏我憶起一樁往事:

1973年夏,文革期間,筆者在北京東單公園晨練,

遇到許多練習劍術的人,男女老中青少均有之。

其中一位老者(當時筆者已四十出頭了),被譽「老劍仙」,

練劍已有數十年了,侃侃而談劍術之招法,

何謂劈?何謂剪?何謂刺?……,邊侃邊演練。

筆者從九歲習武,酷愛劍術,尤喜擊劍。

見之,很自然地技癢趨前,以木劍求教,彼操三節伸縮式鐵劍,

彼一劍當胸刺來,我一出手就在其劍之腕、脖頸、腰部、小腿,

連續擊中四下,他呆在原地還沒反應過來。

事後,大家圍攏過來,請我表演劍術。

我用「老劍仙」之劍表演「越女劍法」,都是單勢操練,

當我演練「鉤」、「抹」二勢時,一揮劍,「刷」的一聲,

三節劍飛出了二節,大家鼓掌喝采!

筆者並非在此自詡,余自問習劍確實有年,然而劍技尚淺,較之前輩,僅得皮毛。

但是,為什麼會有如此表現呢?這就談到本文主題上了,中國百萬劍客不能搏呀!

不是我劍藝高超,乃是彼不會用劍擊人也。今天,我國練習劍術的人,何止百萬?

然而,幾乎百分之百是依勢劃葫蘆,活動四肢而已。

中國傳統劍術之精華已不復存,會練幾套劍而自命「劍術權威」,

不能擊劍並不感覺心理有什麼不平衡,如有他人(包含老外)請教劍的用法,

也能侃侃一番,然要求試藝搏擊,則婉言謝絕。

如此這般,中國傳統劍術技擊精華之蕩然無存,何足怪哉!

二、盲目否定傳統劍術

今天的習劍者,有民間與專業隊之分。民間習劍主要是鍛煉身體;

專業隊是國家供養的武術運動員,他們專門習練表演性的劍術競賽套路。

兩者的共同點是都以練習劍術套路為主。

民間練習的劍術套路,絕大多數是太極劍競賽套路,

少數人練其他流派的傳統劍術套路,

如武當劍、八仙劍、昆吾劍、三才劍、梅花劍、達摩劍等等。

套路是中國武術特有的一種習練方法,對套路在學習武術中的作用要具體分析,

不能一概斥之為花架子,也不能把它吹為「鎮山之寶」。

劍術套路是劍術攻防招法組合成的。

這些招法是各武術流派經過實戰總結提高和積累起來的,套路是招法的儲藏庫。

如果沒有套路,恐怕許多流派的劍法早已失傳,

所以套路在保存古代劍術大師用血換來的高超劍法,

內涵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數十代劍術家實戰積累和精心鑽研的傳承劍技。

所以,古代劍客非常重視得到好的師承,甚至千方百計地尋覓一部高超的劍譜。

反復練習劍術套路,可以掌握套路中的優秀劍法,

這包括了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和劍法,這是一個整體技術。

《武魂》1997年3期刊登的文章說:

古今流派開口功夫閉口學問,究其實一個個一代代均是在自欺欺人!

又說:

民間拳法必將沒落,院校武術必被鄙棄!

除了確立科學的現實的拳法體系深究外,武術沒有別的出路。

這是一促徹底否定中華武術的論調,

他們的心目中科學的現實的拳學體系明明白白的是西方技擊術,

包含它的理論和技術。

實際上,他們並沒有認真學習和研究過中國武術。

他們既然不承認中國武術,還侃什麼「拳學」,

把西方拳擊和劍擊照搬過來不就成了嗎?

這些人認為西方體育理論才是科學,而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不科學的。

他們的「科學拳學」不過是按照西方技擊理論,

即一切對抗都是「力量和速度」的較量,仿照西方拳擊和劍擊,

「創造」自己的所謂「科學拳技」而已。

這種「科學拳學」才直正的沒有什麼新鮮玩藝兒,不過是炒西方人吃剩下的殘羹剩飯。

他們至今並沒有拿出什麼立得住的「科學拳學」來。

我們說,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在傳統基礎上的發展,

如果一個民族沒有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她就不是一個偉大的民族。

中華民族若沒有五千年的文明,她就不能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

菲薄自己的民族傳統文化,不能標榜為科學。

今天,大家都不是文盲,誰也不能用「科學」的帽子來嚇唬人,

要講出你的道理來,拿出你的高超技術來,否則別人就不會跟著你起哄。

中華武術走了套路之路不是偶然的,

這與中國人的素質、歷史、哲學、軍事都密不可分。

在中國近三千年的歷史上,文明的中原人民一直受到北方強悍民族襲擾,

中原人民身體素質弱,文化水平高,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

其哲學、軍事思想必然立足於「弱能勝強」的基礎上。

在今天,人們最難接受和承認的就是「以弱勝強」,最難做到的也是弱能勝強。

然而,中華民族無論過去和今天,所做的都是以弱勝強,

否則中華民族不論在歷史上或者今天,都會無以自立。

「弱能勝強」是中國的至高無上的哲學信仰,

「以弱勝強」又是中華民族能自強自立於世界的最有力的法門!

中國的傳統武術就是弱能勝強和以弱勝強的武學典範,

她不是愚頑之輩所能認識的理解的,更是他們做不到的,

中華武術的偉大在此,力圖否定她的不過是蚍蜉撼大樹,不自量力而已。

他們對自己的祖宗太無知了。

筆者在許多武術集會中遇到過不少否定中國傳統武術者,

當他理屈詞窮時,一句口頭禪「咱們打打看」,一副挑戰的姿態。

這就又回到我們的話題上「百萬劍客」幾人能搏?

面對此情此景,有人婉言謝絕,有人「腰傷」未痊,有人「腿疼」。

其實,真打一架,未必就准輸,奪氣矣。

筆者現在年過花甲,但是我從來就不信這個「邪」,以打為快事。

92年,我參加全國術極拳、劍、推手比賽大會,應武術研究院之聘,任仲裁委員。

會上遇到一位青年大學生是練散打的,他把中國傳統武術貶得一錢不值。

我說「我用太極拳接你兩腳」。

他一起腳,我抓住機會,上去把他打出好幾米,摔在床上,

我說我用的招法叫「摟膝拗步」,他啞口無言以對。

筆者不是太極高手,原來這位大學生不過是學了幾天西方拳擊,誇誇其談而已。

我們能叫此輩嚇住嗎?就是有什麼不測,還捍衛中國傳統文化之粹,

我認為是值得的,也不會因為個人的一時之得失而否定了中華武術。

對一些否定者的「批判」,我們說他們的立足點錯了,

不是他們的一些非難不值得我們重視。

相反,我們要把西方的技擊術作為參照系,檢討我國傳統武術存在的問題。

三、固守傳統虛假招法

就說套路也有其消極的一面,那就是「假」,以雙人對劍套路為例,

如何「攻」和「守」都是事先編排好的,

於是人們可以把大量的不實用的花架子編到套路中去,

練習時不看對方,只需按照套路下去就成了。

例如,一方朝著對方的頭橫掃一劍,對方頭一低,劍從頭上掃過。

雙方沒有任何實戰的感覺,所以練不出實用的功夫。

由於套路是編排好的固定的程式,所以,

一些教練就放心大膽地編進一些好看不好用的招式。例如,

一些套路編有大量地坐盤步、轉身動作、敗走和追趕動作、跳躍動作和大劈叉動作。

這種東西都是好看不實用的,在實戰中,是你死我活,

拿著的是明晃晃的利刃,不容你來一點虛假的「玩縹」動作,

劍走最近的路線,動作極小,極快,稍一疏忽就非死即傷。

單練套路,問題也相當嚴重。

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其一,動作幅度過大。

以楊式太極劍為例,「大魁星」一勢是獨立勢舉劍過頂,

用法解釋說「正身平刺頭部」。

我們說,這樣舉劍過頂的大動作毫無技擊意義,

不要說從頭頂上用劍刺人家的頭部,

只要一舉劍就得被敵方刺中過分暴露的胸腹和下肢各部。

同一劍法,套用了許多太極拳中的大開大合的招勢,

例如「左右攔掃」、「燕子入巢」、「黃蜂入洞」等等,無一不是大開大合,

這在擊劍中是絕對送命的。

在這方面,吳式太極劍要嚴謹得多,

吳式太極劍沒有楊式太極劍尋種每勢必大開大合的動作,

劈、撩、刺、剪動作幅度極小,而且攻中含守。

其二,招法不規範。

以刺為例,大部分劍術套路「刺」和「紮」分不清,

傳統劍法,

豎劍(劍上刃朝上,下刃向下)直出為「刺」;

平劍(兩刃分向左右)直出為「紮」。

楊式太極劍,稱紮為刺是不對的,兩者出手勁路不同。

刺是鬆勁,紮是緊勁;刺靈巧,紮沈實。

無論刺或紮,劍出入路線都是直的。

楊式太極劍出於對太極的片面認識,刺、紮都循圓形路線。

這有三個嚴重問題:

第一,劍運行路線遠,耽誤時間;

第二,破綻大,給敵可乘之機;

第三,劍鋒出現橫向的分力,這個分力對刺和紮都分散了力量,使刺和紮都軟弱無力。

其他招法也有同樣的問題,如楊式太極劍的「左右攔掃」,是什麼招法?

似抹非抹;似斬非斬;似截非截,結果是出手無力,

既攔不住攻來之劍,也掃不了敵人,沒有殺傷力。

其三,招式太花哨。

招式花哨主要問題是不實用,不能用於實戰。

這方面,以馬傑編的武當劍最為嚴重,

很多招式都是大起大落、大轉身、大旋轉、大跳躍;

劍的行循路線不但隨身轉,劍的自身還有大回環,

大回環還套著小圈子,劍走的是「四維空間」。

這種劍法根本不能用於實戰,

敵人是不允許你在面前舞弄劍器,跳來轉去的,出手就要你的命!

其四,軟弱無力。

不論什麼套路,包含一些優秀的實戰劍術套路,

如武當乾坤劍(吳氏太極劍)、

越女劍(又名十八劍,含劈撩剪刺雲?抹挂豁挑點帶斬崩撥壓滾削十八種劍法),

也都不能單純依靠套路中的招式練習各種劍法。

因?在套路中一種劍法出現的次數太少,又不規範,

所以公練套路達不到練出對敵有制命殺傷力和劍法的目的。

以刺法為例,一個一百多勢的套路,「刺」最多不會超過十次,

那麼練一套劍,不過就刺十來下,這對實戰訓練是遠遠不夠的。

如何辦?那就要單操。

所謂單操就是單獨操練某一種劍法,反復地操練,一刺就要練幾百幾千甚至上萬次。

單操不是中國劍術特有的,西方擊劍和日本劍道都是單操,

此外他們就是相互擊刺,這是雙人持劍搏擊格鬥,接近實戰。

他們都沒有中國劍術那樣的套路,他們的訓練有實效,很快就能應用於實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