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的基礎——鷹捉------張世傑

形意拳的基礎——鷹捉------張世傑(口述)李永光(整理)

學練形意拳的武者,首先站樁練三體式,然後是伸手打拳就是鷹捉。鷹捉是五行拳之母,鷹捉練的是鑽翻摩挲勁,也就是翻浪勁,然而很多人都只知道是這個名稱,卻很少有練明白的,能練到在用時得心應手者就更少啦。

我走了很多地方看到不少練形意拳的老師、名家有很多練的樣子也相當不錯,甚至在教徒時也能將弟子一巴掌放出丈許(弟子不做技擊狀態時),然而真到了和人動手時就打不出發掌如奔雷,靜若處女,動如脫兔地力量和速度。

關於鷹捉有很多前輩已經寫過許多,我不想寫前人寫的東西。我講的是伸手要有螺旋勁,碰到對方時要有擰裹勁並且下沈,也就是出手要有螺旋、擰裹、墜的勁,即劃勁(化勁)。現在公園裏有許多人還在練出手如刀錯的“推勁”,結果有練了30年形意拳功力的人和人動手時還挨打。練形意拳的推勁,那只是在練功力,練傻勁,要勝人需要的是化勁,和人動手把對方打來的勁卸掉化開,才能伸進打擊對方。怎樣才能練明白化勁?“拳經”講形意拳當年打死人,所以練明白也就只是一年左右的時間,三兩年就應該少遇敵手。

初練時先要練順、合、順胯、前膝要有頂勁,但不能前弓,後膝要扣,兩膝要在一個平行線上(夾剪勁),後腳要有蹬勁,身體不要長個,後腳的勁直接挺到前手(前手至後腳與地面形成45度角),打拳時有如汽車刹車乘客前撞的感覺。出手又如火車頭輪子的連杆動作,打出的手要象兩條蛇或是麵條而不是棒子一樣硬,沾到對方,聽勁變勁(化)再換勁,要有急如風,快似箭的速度,這樣才能達到“沾上倒,碰上飛”腿在運動中要練磨脛雞行步的功夫,出手要象“虎豹頭”一樣威猛。

鷹捉一出拳都練的是鑽拳,但是幾乎都沒有捧勁和抖擻勁,如果有了這兩種勁,伸手就可以贏人。第一拳到位不要撤,要等到第二手和第一手到一塊時,兩手再急速分爭發力,向前翻浪似打出和向後擄勾如撕布一樣。鷹捉可以進步、退步、拗步、左右、閃展、轉身、變勁、換位無所不能。練明白、練精,形意拳的五行拳及套路等也都極易練成。

再練只是內氣,也就是正統的內家拳,你一伸手就由意捧住,氣發力直接打人(內三合)。首先要練明白固住氣(有說抱氣),身體各部位都有氣捧著,能經得住對手打(可經得住拳、腳、棍、棒、鈍器等),不怕挨打,沒有後顧之憂,和人動手心理素質自然就好,可以任意出手,變招進步贏人。

練內家拳的內氣,我練的是炸肋吸氣法,然後走小周天。我有位師叔——東北形意拳大家楊俊秀在臨終前給我講過(我曾護理其一個月),他在學完百日功後功夫大增(先練百日功,開始有30多人,堅持練完只有張定一、張冬生、郎寶印老前輩,王炳勤師大爺、師父張國良、師叔楊俊秀)。有一年冬天,他儲了二年的布票買了塊布料去成衣鋪做棉襖,師傅給量好尺寸,他到取時一穿對不上大襟,嚇壞了做衣師傅,因此年底也沒有布票賠,只好道歉並請楊俊秀喝了頓小酒,楊俊秀說對付穿。過完年後,楊給成衣師傅送去做衣服錢,並說年底手頭緊,其實衣服做的很得體,師傅問其原因,楊說:“我練形意拳內功練的呼吸氣差大約190毫米(炸肋抱氣時),自然就扣不上啦。成衣鋪的師傅和楊成了朋友。可見形意拳內功的體用,打人也必須要有內氣。(百日功後續)